摘 要: 綜合實踐活動是近些年來形成的一種新的教學內容,其中包含的研究性學習已在中學日常教學中蓬勃開展起來,為了給學生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tài)化空間,讓學生成為這個空間的主導者,擁有對整個活動的絕對支配權和主導權,身處教學一線的教師經(jīng)過實踐尋找新的方法,開展小組競爭,增強課堂活力,正是對開展好研究性學習的一種嘗試。
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 研究性學習 小組競爭
綜合實踐活動是近些年來形成的一種新的教學內容,它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中的個性內容、體驗內容和反思內容,不同于傳統(tǒng)教育,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tài)化空間,學生是這個空間的主導者,學生有整個活動的絕對支配權和主導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謀求獨立完成整個活動,而不是聆聽教誨和聽取指導。
在國外,綜合實踐活動為童子軍組織、民間公益組織、社區(qū)管理組織所分解,學校起到輔助和輸送作用,而在中國,綜合實踐活動則是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qū)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內容。其中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與確定研究專題,然后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老師在此過程中主要起指導作用。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jīng)驗,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不再是活動的發(fā)動者、組織者,而是參與者和指導者。
到目前為止,研究性學習已經(jīng)作為一門課程在吳江各階段的中小學生的課程表中得到了體現(xiàn),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也有幸成為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適當開展小組競爭將大大增強課堂活力,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做法。
1.新型分組,調動積極性
現(xiàn)在的班級多數(shù)是按照秧田式單人座由班主任分好的,大概6至8人一組,一個班約6組,班級活動或任課老師上課都是按照此分組進行的,班主任分組有自己的考慮,比如身高、視力好壞、行為因素等。由于研究性學習的進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要求學生有較高的合作積極性和大量的信息交流互動。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解決同學間交流的不便,我打破原先的秧田式分組,將課桌合并分為6大組,每組桌上放有我自制的組號用于區(qū)分不同小組,至于組員,我并沒有照搬班主任的分組,而是在課前讓同學們自由組合,約7人一組,并選出該組的組長,如此分組讓同學們有一種新鮮感更樂于參加,再加上組員和組長都是自己選擇的,也更愿意和他們合作,積極性就更高,大家呈圓桌狀坐在一起也方便交流。當然,紀律的控制問題就變得突出,我有方法解決。
2.制定統(tǒng)一規(guī)則,賞罰分明
分好小組了,由于學生和自己喜歡的組員在一起,難免興奮異常出現(xiàn)講話扎堆、自說自話的事情,因此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些令人不快的事,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商定出一套獎懲方案對班級的紀律進行管制,但同時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我是這么做的,我準備了一些小道具——各色小磁石,在黑板的角落里畫好6個框,凡是上課回答問題的或小組活動優(yōu)勝的組都將獲得磁石,待課后比一比哪組獲得的磁石數(shù)量多,最多的組將獲得老師的獎勵,如小禮物等。為了公平,也為了操作,我安排了一名學生負責在黑板上放磁石。待課后全班一起看結果,根據(jù)黑板上磁石的多少給予獎勵。當然,對于破壞紀律的同學,由小組長負責提醒一次,若不知悔改再犯,則在課后把名字告訴紀律委員,根據(jù)犯規(guī)的程度扣操行等級分,若是違規(guī)較嚴重則加倍扣并通知班主任或進行單獨教育。統(tǒng)一的規(guī)則讓每位學生都知道什么是為組爭光什么是要被懲罰的,同時各組長也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么,人人心知肚明規(guī)則執(zhí)行起來效果就很好。我用此法也開過課,效果非常好,同學們的參與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3.展示交流,共同成長
我了解過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其中有一點是初中生思維中自我中心的出現(xiàn),他們制造出了假想的觀眾,感覺每天就像生活在舞臺上一樣受到別人的欣賞或批評,因此他們非常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小組競爭形勢正好抓住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給他們一方展示自己的舞臺,性格內向的忙幕后,性格外向的可以代表全組表達結論交流,當然也需要老師的指導和鼓勵,為了幫助學生充分表達小組的結論我常常會加一句“還有同學對他的發(fā)言進行補充嗎?”以鼓勵發(fā)言,“對于他的闡述其他的同學有問題想問嗎?”引導其他學生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反思與交流,若是有同學大膽發(fā)言了我將給他們組加上小磁石,表示他們又為小組掙得一分,既鍛煉了他們的膽量,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意識。同時,同學們在展示成果,闡述觀點,并傾聽其他組的觀點的過程中,吸納他人之長,及時做必要的訂正和補充發(fā)言。通過及時展示交流,進一步內化知識、歸納出合理的結論和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
4.客觀評價,激勵小組競爭
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非常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評價對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小組合作水平是有著重要的激勵加強作用的。比如磁石評價較客觀地展示了小組合作的好壞;結合獎懲方式有效地強化了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給了同學們自我分析問題總結經(jīng)驗、取長補短、互相促進的機會;紀律組長負責組員監(jiān)督制實現(xiàn)了同學互評甚至比老師評價更有效地強化了紀律。當然,評價的進行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避免同學間出現(xiàn)為了突出自己而貶低對方進行語言的人身攻擊等現(xiàn)象,因此老師應把握好評價的方向,多鼓勵少批評,抱著互相學習的態(tài)度引導同學、師生間的評價。
小組合作競爭不僅讓學生積極進取、自由探索,而且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課堂變得有趣、輕松了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麥志強,潘海燕.班主任工作培訓讀本——中小學班主任專題培訓教材.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
[2]李鎮(zhèn)西.我這樣做班主任.李鎮(zhèn)西30年班級管理精華.漓江出版社,2012.
[3]韓永庫,王玉蘭.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環(huán)節(jié).現(xiàn)代交易科學——中學教師,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