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這個喧囂、浮躁的年代,“泛娛樂化“元素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無孔不入地進行著滲透,娛樂新聞更是成為爭奪讀者眼球的常規(guī)武器,網(wǎng)絡上靠艷照曝光、丑聞頻傳來博取眼球的現(xiàn)象越演越烈。娛樂新聞逐漸呈現(xiàn)出新聞題材低俗化、新聞角度包裝化、新聞形式噱頭化的特點。新世紀改進新聞報道可能有許多工作,其中加強對娛樂新聞研究這一項應當提上日程。
[關鍵詞]娛樂新聞;存在的問題;報道的原則與技巧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3 — 0111 — 02
娛樂新聞作為報紙新聞的一種重要形式,以其報道靈活、形式多樣、富有趣味性和可讀性的特點,在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的社會生活中,受到越來越多讀者們的關注。但當今一些媒體和記者為了追求一時的刺激,一味迎合市場,忽視了新聞的真實性,一些虛假、庸俗化以及不負責任的報道堂而皇之地登上娛樂版面,大大降低了娛樂新聞以及媒體的信用度,造成許多負面的社會影響。因此,在娛樂新聞的編采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客觀、全面、真實等要素,進而利用娛樂新聞的獨特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大眾文化時代賦予其的重要社會責任。
一、娛樂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問題
1.提問抓不住重點
如何提好問題是新聞記者在采訪活動中的一個難點。記者的提問通常能夠展現(xiàn)一個報道的角度,引導受訪者的回答方向,影響報道的關注度。這就要求記者的提問必須針對性強、抓住問題的關鍵,并且切中讀者的關注點。如果只是含糊不清地問,“你有什么想法”,可能得到的回答也是空泛的。相反,如果在提問中加入一些細節(jié)和比較類的信息,如,“你對李亞鵬和王菲在深夜發(fā)布微博突然地公布離婚有何看法?”“王菲的好友XX對此表示非常震驚,你的看法如何?”
2.采訪準備不足
由于許多娛樂新聞都是突然發(fā)生,很少給記者準備的時間,許多記者對新聞事件的認識還存在盲點就匆忙開始了采訪,這就非??简炗浾咂綍r的新聞素材積累和消息的整合能力。
娛樂新聞記者要綜合利用各種消息來源,比如用手機和平板等查詢被采訪者的最新動態(tài),與周圍的同行或者知情者交流已知信息和現(xiàn)場狀況,在采訪前和采訪過程中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對事件的認識。
3.報道輕浮、媚俗
為了迎合受眾獵奇心理,出于報紙利益的驅動和周遭社會變革時期復雜環(huán)境的影響和滲透,娛樂新聞正在一個通往“三俗”的道路上突飛猛進。在此情形下,如果紙媒把控不住自己的引導力,盲目編發(fā)類似內容,將會大大降低報紙的權威性和品位。新聞記者是“社會的溫度計”,正因為有這些真正的新聞記者,老百姓才能感受到社會當中的人情冷暖,娛樂新聞同樣不可喪失自己的堅守和底線。
二、娛樂新聞報道的原則
1.立體性原則
目前有很多新聞枯燥不生動,如果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多采取融匯事、理、景、人等于一體的立體化方法。所以在娛樂新聞的報道策劃中要盡可能多的采用立體化的思維方式。娛樂新聞報道要注重選取那些有情、有景、有鏡頭的片段材料,寫人要抓住人物的言談笑貌、舉止動作,寫事也要鏡頭感強,力求能構成畫面。同時,也不要忽略事件本身代表的意義,以及背景和延伸分析。如此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下面筆者選取刊登在《南都娛樂周刊》上的一段文字,來與大家共同分析品鑒:
這篇報道的題目是《臺北直擊影壇大佬夜市趴:侯孝賢唱K,杜琪峰聊不?!?,文章開頭的導語部分如此寫道:第50屆金馬獎頒獎的前兩天,11月21日執(zhí)委會主席侯孝賢召集一眾電影人,在臺北有名的寧夏夜市開趴,座中不乏杜琪峰、陳國富、陳可辛等華語電影界大咖,連《阿黛爾的生活》導演阿布戴·柯西胥也出現(xiàn)在夜市的大排檔里。重量級的陣容,與草根的環(huán)境神奇混搭,是金馬影人夜市趴的魅力所在,最近三年它更成了金馬影展的保留項目,而主辦方今年為慶祝50屆金馬獎還特地筵開50席。比之入圍酒會里明星們的衣香鬢影,大佬們的夜市趴,另有一番煙火味的民間豪氣。
從這段短短的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事件的現(xiàn)場先作了簡要的描述和分析,然后重點指出了報道的方向——影壇大佬夜市趴,點出了出席金馬獎的影壇大佬,并將事件發(fā)生的地點作點睛報道,因為比之司空見慣的明星酒會,眾星云集于草根流連的臺北夜市,顯然更具有生活味和新鮮感。
此外,在其正文部分,作者設置了三個小標題:華語影壇大佬們聚會 ——侯孝賢賣力暖場,賓客邊吃邊聊 ;托金馬五十年大慶的?!?杜琪峰為后輩撣衣,成全場最受歡迎嘉賓;金馬影展新氣象: 平民草根—— 夜市趴走草根民主風,曾擬撤銷遭影人反對。從這些小標題中,我們既對明星夜市聚會的現(xiàn)場情況有所了解,又能獲知這次事件的來龍去脈。敘述和評論分析相結合,為我們呈上一篇生動而又不流于俗套和片面的娛樂新聞報道。
2.靈活性原則
娛樂新聞與其他新聞類別的區(qū)別之一就是靈活多變。這既包含事件和當事人本身的多變性,也有部分原因是受這個領域的公關宣傳的干預和影響。
有一次,筆者要去做一篇明星專訪,但因為這位明星的時間有限,她只能先接受電視臺的節(jié)目錄制,而且很可能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再接受筆者的采訪。因此筆者就要去電視臺節(jié)目錄制現(xiàn)場去等候。在節(jié)目現(xiàn)場,有一個錄制環(huán)節(jié),工作人員向在場觀眾發(fā)放一份提問紙。于是,筆者利用這個機會,將別人不用的提問紙搜集起來,寫上自己想采訪的問題。很幸運的是,筆者的這幾個問題都得到了回答。這就大大節(jié)約了補充采訪的時間。
3.真實性原則
由于娛樂新聞的特點,許多報道都是采訪者根據(jù)當時發(fā)生的狀況,現(xiàn)場抓拍,事后調查采訪,從而成就的一篇報道。為了追求新奇快的獨家,有些娛樂新聞的從業(yè)者在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方面降低標準,只追求某一方面或某一層次上的真實,從而導致娛樂新聞內容朝發(fā)夕改,甚至前后矛盾。這無異于買櫝還珠,舍本逐末,一旦失去讀者的信任,新聞也就喪失了立足的根本。無論報道環(huán)境如何變化,娛樂新聞都要實事求是、取信于受眾,向受眾提供新聞精品,使報道能夠入耳入腦。
娛樂新聞的信息源缺乏,也是一個影響娛樂新聞真實性的主要因素。由于信息源有限,又要搶占讀者市場,于是你抄我抄,你刊登,我轉載,為爭面子,署名便越來越含糊其詞,讓讀者對其真實性產(chǎn)生懷疑。
近些年來,明星“被死亡”的假新聞屢見不鮮, 2013年2月19日,好萊塢老戲骨摩根?弗里曼被曝因心臟病在洛杉磯去世。這已是他第N+1次死亡,且死亡原因都差不多——源于心臟病。像趙本山、成龍、劉德華這樣的大腕兒同樣屬于重災區(qū),隔三差五就要躺幾槍。對此,有媒體調侃:“被死亡”也要挑日子,年初年末是“高峰期”。
針對這種狀態(tài),娛樂新聞的編采人員就要格外警惕,不要貿然轉載明星逝世的信息,緩一緩可能會錯過獨家,但馬虎大意造成的新聞失實卻是行業(yè)大忌。
三、娛樂新聞采訪的技巧
1.盡可能快速接近新聞現(xiàn)場
在現(xiàn)代新聞采訪活動的過程中,誰想要最快獲取獨家消息和第一手新聞信息,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抵達新聞現(xiàn)場,對于許多重大新聞事件,誰能第一時間接近新聞現(xiàn)場并做出快速反應,誰就有可能獲得獨家的第一手信息。但是僅僅是第一時間趕到還是不夠的,必須切記采訪工具的齊備。成功的娛樂記者通常都是時刻做好突發(fā)采訪的準備。
例如,筆者曾經(jīng)采訪過的某位明星,從她下飛機之前,記者就聚集在機場等候。等她出來時,筆者想要獲得一張有她簽名的封面照片。當筆者沖上前時,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被人團團包圍,筆者只好從人縫中遞進去照片和筆,但可惜的是,這支筆只是普通的油筆,字跡寫的照片上根本不明顯,結果可想而知,這種簽名的機會只有一個,錯過了就很難再找到。如果當時能夠多準備幾支筆,就不會發(fā)生這樣的狀況了。
2、新聞采訪的提問技巧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要從新聞采訪的既定主題出發(fā),把握采訪的方向,記者的提問也要圍繞采訪主題來設置,要有意識地引導采訪對象就采訪主題做回答,積極運用一些必要的采訪技巧,如:正面提問、迂回提問及引導性提問。記者要在采訪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以不會唐突采訪者的方式切入采訪主題,引導被采訪的明星說出讀者最想了解的問題。例如柴靜在采訪電影明星姚晨關于離婚的問題時,并沒有直接問她關于離婚的感受,而是將離婚主題抽象化,問姚晨對于感情的態(tài)度,一步一步地以并不尖銳的方式引導她回答關于離婚的感受。
面對一些不善言辭的明星,更需要打破常規(guī)進行多手段的采訪。明星名人也是人,生活中的他們在沒有明星光環(huán)的籠罩下,也和平常人一樣生活,一樣有自己的社交圈,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因此,針對不善言辭的明星,從他的個人喜好入手,找到共同的話題,采訪基本就成功了一半。
3.傾聽中探尋線索
采訪活動中記者還要善于傾聽,保持對采訪對象的專注力和興趣。傾聽時要善于把握以下幾個方面,即:事件的全貌,受訪者闡述的關鍵點,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聞采訪是一項采訪者與被訪者之間相互博弈的交流藝術,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記者要隨時保持思維的快速運轉和發(fā)現(xiàn)新聞線索的敏感性,從傾聽中發(fā)現(xiàn)和提煉出有價值的新聞線索。
例如在《魯豫有約》這個電視節(jié)目中,有一期是關于演員王志飛的演藝故事。當期采用的主題是“情義半生”,魯豫很有技巧地以一個提問式的懸念來吸引王志飛和現(xiàn)場觀眾的注意:“我特別喜歡你演的一部戲,這部戲的影碟我還想方設法地去找,然后再向周圍的朋友推薦:你一定要看。這部戲你知道是哪一部嗎?”魯豫從王志飛扮演的角色出發(fā),然后順利將話題引到了他的演藝生活,繼而是他的感情生活,使人們對王志飛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4.加強對非語言符號的認識和利用
非語言符號是指不以人工創(chuàng)投的自然語言為語言符號,而是以其他視覺、聽覺等符號為信息載體的符號系統(tǒng)。在新聞采訪中,非語言符號一般包括采訪對象的神態(tài)、表情、姿勢、情緒等能夠展現(xiàn)其真實情感的要素。
非語言符號在娛樂新聞的采訪中運用得非常廣泛,也是需要娛樂記者精心揣摩的一項技能。不同于其他類別的采訪,許多娛樂新聞采訪,受訪者通常只有一位,而采訪者卻可能數(shù)十位。受訪者不可能一一回答每位記者的問題,這就需要記者能夠根據(jù)受訪者回答問題時的神態(tài)、表情、動作等做出一定描述和分析,在大量“看見”的材料中,找到自己要表達的觀點。
5.做好相關的采訪記錄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要綜合利用不同的采訪記錄方法,掌握一定的采訪記錄技巧。一般情況下,娛樂新聞采訪的記錄方法主要包括筆記、心記、錄音、攝像等。筆記時可以采取縮記法,記錄重點和關鍵詞:如日期、時間、人名、地名、數(shù)字、專有名詞等。
6.向受訪者求證核實
要想為新聞語言插上理性的翅膀,最不可缺的一項就是求證核實。核實技巧要盡可能巧妙、自然,以受訪者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既要把握好對新聞事實的探索,又要照顧受訪者的情緒。尤其是在負面新聞的報道中,要注意從多方面、多渠道求證,不可單一片面地聽取一家一言。
〔參 考 文 獻〕
〔1〕田麗. 淺談新聞采訪技巧的運用〔J〕. 新聞傳播, 2013,(09).
〔2〕陳力丹. 談娛樂新聞報道的常見問題〔J〕.新聞實踐,2000,(03).〔責任編輯:譚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