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借助語法隱喻的語氣隱喻理論,對比分析中國經(jīng)典文學(xué)《紅樓夢》的兩個英譯本中人物語言的翻譯,旨在表明語氣隱喻理論對文學(xué)翻譯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和可操作性,并為文學(xué)翻譯提供新的研究視角。
[關(guān)鍵詞]語法隱喻 ;語氣隱喻;翻譯研究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3 — 0121 — 02
一、引言
語氣隱喻是韓禮德所提出的語法隱喻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韓禮德的語法隱喻理論分為概念隱喻和人際隱喻,人際隱喻又分為語氣隱喻和情態(tài)隱喻。《紅樓夢》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具有顯著的藝術(shù)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在語氣隱喻理論指導(dǎo)下,分析比較《紅樓夢》的楊譯本和霍譯本中人物語言的翻譯,可以為該理論在文學(xué)翻譯中的指導(dǎo)作用提供一個依據(jù)。
二、理論基礎(chǔ)
1.語法隱喻
詞匯語法和語義之間可以有兩種體現(xiàn)方式: 一致式和非一致式。所謂一致式, 就是通過用名詞體現(xiàn)事件過程的參與者, 用動詞體現(xiàn)過程本身, 用形容詞體現(xiàn)事物的特征, 用副詞或介詞詞組體現(xiàn)時間、地點、工具、方式等環(huán)境意義, 用連詞體現(xiàn)邏輯意義等方式, 使詞匯語法層所表達的表層意義和話語意義層所表達的深層意義彼此相同。非一致式,即語法隱喻,就是打破常規(guī), 通過用名詞體現(xiàn)過程、用名詞體現(xiàn)特征等方式, 使詞匯語法層所表達的表層意義和話語意義層所表達的深層意義變得不一致(朱永生:2006:84)。
2.語氣隱喻
語氣隱喻是與語言的功能角色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語言最主要的四種語言功能是“提供”、“命令”、“陳述”和“提問”。每種言語功能一般都體現(xiàn)在典型的“語氣”語法結(jié)構(gòu)上,即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但事實上, 言語功能與語氣系統(tǒng)之間的關(guān)系是十分復(fù)雜的, 決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一種言語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語氣來體現(xiàn)(范文芳:2000:30), 例如:
(1) You should come here at once.
(2) Could you come here at once?
(3) Come here at once!
這三個句子從語義上說都可以表達命令功能。例(3)直接用祈使語氣, 是命令功能的一致性體現(xiàn)。例( 1) 和例( 2) 則分別由陳述語氣和疑問語氣來體現(xiàn)命令功能。
反之, 一種語氣也可以體現(xiàn)一種以上的言語功能, 例如,陳述語氣在不同的語境下也可以體現(xiàn)提問或命令功能。
(4) I wonder if you have the time.
(5) So you are from France?
(6) I wouldn’t take the job if I were you.
(7) We don t put those glasses in the dishwasher.
我們把這類語氣變異現(xiàn)象, 即從一種語氣域向另一種語氣域的轉(zhuǎn)移, 稱為語氣隱喻。語氣隱喻所體現(xiàn)的是言語功能的變異。顯然, 在語氣隱喻中, 語法范疇和語義特征已不是一對一的關(guān)系, 一種語氣同時體現(xiàn)了兩種或多種言語功能。隱喻體現(xiàn)的效果是兩種言語功能的結(jié)合(范文芳,2000:30)。
三、對比分析《紅樓夢》兩英譯本中人物語言的翻譯
《紅樓夢》中人物數(shù)量龐大,等級不同,說著各自不同的話語,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腔調(diào),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口吻,每一個人物都是“這一個”(張偉,2011:79)。人物語言的特色極其鮮明,充分體現(xiàn)了人物的等級地位和性格特點,也給翻譯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經(jīng)比較發(fā)現(xiàn),兩個譯本處理策略不同,主要在于對語氣隱喻理論的應(yīng)用不同,使得翻譯效果有所差異。
1.對賈母語言的翻譯
賈母是整個封建大家族最高的統(tǒng)治者,她的語話不僅具有絕對的權(quán)威性,而且她在對話的應(yīng)對上敏捷、圓滑、含蓄、富有風(fēng)趣,往往不是其他人所能比擬的。例如,小說第四十六回中, 賈赦想娶賈母的貼心侍女鴛鴦為妾, 惹得賈母大發(fā)雷霆錯怪了王夫人,之后,賈母又責(zé)怪眾人沒有提醒她,其中有兩句和鳳姐的對話,充分體現(xiàn)了賈母的性格。
例1 原文:賈母又笑道:“鳳姐兒也不提醒我?!?/p>
霍譯:‘ What about you, Feng?’ said Grandmother Jia. ‘ Why didn’t you try to stop me?’( David Hawkes.1973:876)
楊譯:…the old lady said, “ And Xifeng didn’t pull me up either.” (楊憲益,戴乃迭.1978:100)
原文中賈母說“鳳姐兒也不提醒我”采用的是陳述語氣來表達責(zé)怪,霍譯本將原文隱喻為疑問句來表達責(zé)怪的語氣,語氣委婉,這既表達了賈母對旁人的責(zé)備,而且話語又不生硬,使人容易接受,成功的把自己的錯轉(zhuǎn)移到別人身上,體現(xiàn)了賈母說話的圓滑。而楊譯本遵循原文采用陳述句,雖然表達的感情和原文是一致的,但是聽起來語氣有些生硬。因為賈母是這個家族中最大的家長,她的話語既要有權(quán)威性,又要有技巧,使人容易接受。所以霍譯本采用隱喻式,比楊譯本的一致式翻譯,更能表現(xiàn)賈母含蓄風(fēng)趣又不失權(quán)威的高超的說話技巧。
例2:原文:賈母聽了,與眾人都笑道:“這可奇了!我倒要聽這不是。”
霍譯:‘ Oh? Now this is interesting. I should like to know why you think I’m to blame for what has happened.’ ( David Hawkes. 1973:876)
楊譯:“This is strange! Let’s hear what you have to say against me.” (楊憲益,戴乃迭.1978:100)
原文中賈母在還沒有完全從剛才的氣頭上恢復(fù)過來時,又聽到王熙鳳說這是她的錯,不應(yīng)歸咎于別人時,感到很疑惑并且心中略有不悅,精明的賈母于是以半開玩笑半命令的口吻說“倒要聽聽這不是” ?;糇g本把原文隱喻為一般語氣的陳述句,楊譯本則遵循原文的語氣采用祈使句“Let’s…”,相比之下,楊譯本的祈使句才更能體現(xiàn)出賈母在聽到別人說她的不是時一定要知道原因以此來維護自己面子的心理,充分表明她要極力維護自己在這個家中話語的絕對權(quán)威性。
2.對王熙鳳語言的翻譯
王熙鳳是作者用了極濃的筆調(diào)塑造的一個人物形象。她是這個封建大家庭中一個精明強干、潑辣狠毒的主婦。為了統(tǒng)治并維護好自己的地位,她的語言極具特色,擅于逢迎承歡,風(fēng)趣幽默,老練圓通,斬釘截鐵,污言穢語。
例3:原文: 鳳姐兒道:“誰叫老太太會調(diào)理人?調(diào)理的水蔥似的, 怎么怨得人要? 我幸虧是孫子媳婦, 我若是孫子, 我早要了, 還等到這會子呢! ”
霍譯:‘You shouldn't be so good at training your girls, ' said Xi-feng. ‘When you've brought up a beautiful young bulrush like Faithful, can you blame other people for wanting her? ( David Hawkes.1973:876)
楊譯:“Who told you, madam, to train your girls so well? If you bring one up as fresh as a sprig of young parsley, you can't blame people for wanting her. (楊憲益,戴乃迭.1978:100)
原文“怎怨得人要?”是疑問句,霍譯本遵循原文翻譯為一般疑問句,而楊譯本隱喻為含有否定情態(tài)動詞 “can’t ” 的陳述句直接表達陳述的語氣,表達鳳姐確定這都是由于老太太會調(diào)理人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也就是來贊揚賈母,討得賈母歡心。王熙鳳在這種情況下,隨機應(yīng)變,辯言裹蜜語,將尚在氣頭上的賈母聽得舒舒服服、轉(zhuǎn)怒為喜,充分體現(xiàn)了王熙鳳逢迎諂媚手段之高超,可謂四兩千金,令人叫絕??梢钥闯?,霍克思和楊憲益恰當(dāng)?shù)氖褂谜Z氣隱喻使譯文對王熙鳳聲調(diào)、神氣和話語的翻譯都非常準(zhǔn)確到位,忠實地再現(xiàn)了鳳姐不同尋常的溜須手腕,這對塑造譯文中王熙鳳的人物形象是非常有利的。
例4: 原文:熙鳳道: “月錢已放完了。才剛帶著人到后樓去找緞子,找了半日,也并沒有見昨日太太說的那樣的,想是太太記錯了?”中“想是太太記錯了”
霍譯:Perhaps you have misremembered.( David Hawkes,1973:47)
楊譯:Could your memory have played you a trick? (楊憲益,戴乃迭.1978:40)
原文采用疑問的語氣,征詢太太,是不是記憶有誤,語氣委婉?;糇g本把原文的語氣隱喻為了陳述語氣,表現(xiàn)的語氣很確定。而楊譯本則遵循原文,翻譯為疑問句表達不確定,語氣委婉。因為王夫人在賈府有很大的威信,實際上掌管著賈家的一絲一線。盡管王熙鳳是一個潑辣的人,對待下人非常嚴(yán)厲,但對于王夫人,她一定是畢恭畢敬,鑒于此,她是不可能用“Perhaps you have misremembered”這樣確定的語氣直接指出王夫人的錯誤的。楊先生考慮到了這種等級關(guān)系,將其隱喻為疑問句,他的譯本更合適,更能體現(xiàn)出王熙鳳語言的嚴(yán)謹、圓滑,與她的性格吻合。
四、結(jié)語
通過比較兩個譯本對人物語言的不同翻譯,發(fā)現(xiàn)單純運用對等原則很難充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譯本應(yīng)不拘泥于原文形式,根據(jù)原文的意境進行功能轉(zhuǎn)換,靈活運用各種各樣的語氣形式,對每個小句恰當(dāng)?shù)倪M行語氣轉(zhuǎn)換,使譯文可以更好的展現(xiàn)原文的精髓,幫助讀者對原文句子的功能、語場和語旨加以理解??梢?,語氣隱喻理論確實對文學(xué)翻譯具有一定的指導(dǎo)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為文學(xué)翻譯提供新的研究視角。
〔參 考 文 獻〕
〔1〕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M〕. Penguin Classics. 1973.
〔2〕 Halliday, M . A . K . A 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 ion) 〔 M 〕 . London : A rnold. 1994.
〔3〕 范文芳.英語語氣隱喻〔J〕 .外國語,2000(04).
〔4〕 胡壯麟. 語法隱喻〔J〕.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 1996(04).
〔5〕 楊憲益,戴乃迭. A Dream of Red Mansions〔M〕. 北京:外文出版社,1978.
〔6〕 張偉.“文本細讀”與《紅樓夢》雙譯本的人物對話語言翻譯〔J〕. 重慶與世界,2011,(10).
〔責(zé)任編輯:譚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