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信息技術課,多數(shù)人看來一定是在微機教室里,坐在電腦前,學生都緊盯著顯示器,操縱著鍵盤和鼠標,跟著老師的講解進行練習,這才是信息技術課。也難怪,在搞教研活動時,很多信息技術任課老師常常這樣抱怨:因為停電了、微機室太緊張了等原因而不能去微機室上課,這課就沒法上了。難道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就真是這樣,只能在微機室里上嗎?我覺得不是這樣,其實,微機只是一種工具,是用來擴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沒有了微機,只是這個工具不能使用,但我們還可以想別的辦法。在教室里上好信息技術課,我認為在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是非常重要的。
1.盡量少講計算機原理方面的理論,這些知識對于中學生來說可不學,實際上也聽不懂、學不會,反而會使學生越學越糊涂,越學越?jīng)]興趣。應安排一些計算機實際操作方面的知識,例如將一些具體的操作步驟放在課堂上幫學生分析、理解,掌握操作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在教室里課上不好好學,上機操作就很困難。具體內(nèi)容可以有:怎樣查看目錄及文件、怎樣啟動word等。
2.可安排一些既能擴展學生知識面,學生又感興趣的知識。如:計算機的維護與病毒、購買計算機的注意事項、計算機的功能、上網(wǎng)的作用等。
3.在教室里上課還可以安排時間專門讓學生提出在上機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讓大家一起來討論,幫學生尋找問題的原因和答案,這樣對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操作能力很有效。
4.課前可以準備一些硬件的實物,如主機、內(nèi)存、CPU、主板、硬盤等,上課時通過實物,給學生介紹相關知識,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進行分組,由學生自己動手組裝一下,效果甚至超過在微機室上課。
5.注意增加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內(nèi)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不必完全按教材進行。因為教材從編寫到教學,總要一定的時間,而計算機軟硬件發(fā)展的速度是眾所周知的。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多關注課外知識,將一些適合的知識隨時加到課堂中,讓我們教學的內(nèi)容盡量與社會接軌,將所傳授的知識盡量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比如全自動洗衣機、程控電話、光纜通信、生產(chǎn)流程線等,這些東西學生經(jīng)常耳聞目睹,又能將相關知識通過這些實例淺顯地表達出來,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以上只是我教研活動后的一點思考,只要能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增強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停電的信息技術課照樣精彩。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