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課堂的“隱性知識”廣泛分布于教材,依附于顯性知識,但又不作過多說明,其含而不露的特殊性往往被人忽視。認真解讀教材,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課堂實效和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關鍵詞:隱性知識;輔助文;導言
隱性知識,又稱緘默知識,是指隱蔽在教材中沒有直接表述出來的知識內容和知識聯(lián)系,它需要對教材中顯性文字信息進行篩選分析才能挖掘出來,通常是對顯性知識的深化或顯性知識中若干要素的綜合。因此,掌握正確的方法,挖掘和利用教材隱性知識十分必要。
一、認真研讀教材正文中的顯性知識,努力挖掘其中的隱性知識
例1:解讀“稅收的無償性”
學生以已有的知識,如“經濟生活”模塊中國家的性質、財政與稅收的關系、財政的作用以及我國稅收的性質等相關知識作為背景,在閱讀到“無償性”時就跳出來,并開始質疑“無償性”,通過知識的重新組合,發(fā)現(xiàn)國家無償收取的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而財政主要是用于促進經濟發(fā)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國家性質決定了稅收的性質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從表面上看稅收的收取是無償?shù)模珜嵸|上稅收又是有償?shù)?。到這里也就找到了這個隱性知識,只有找到它,并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我國的稅收,從而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深刻領會教材輔助文的用意,努力挖掘其中的隱性知識
例2:“經濟生活”中“征稅和納稅”一框的相關鏈接
在本框的相關鏈接中設置了三則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和一則漫畫《優(yōu)惠稅錢》。前者的設置在于介紹我國法律對欠稅、騙稅、抗稅的相關規(guī)定;后者的編排意圖是例證教材的理論觀點。通過閱讀探究,促使學生深刻體會我國法律的權威,而且有助于挖掘其中的隱性知識,引導學生將來在社會中遵紀守法。
三、重視教材目錄和導言提供的信息,努力挖掘其中的隱性知識
教材中的目錄和導言精煉簡約,卻內涵豐富,隱藏著內潛的知識和邏輯體系,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并注意挖掘其中的內涵。
例3:閱讀“經濟生活”
“經濟生活”共分為四個單元:“生活與消費”“生產、勞動與經營”“收入與分配”“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們要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的生活,首先必須生存,而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為了讓人們的物質生活更加豐富,我們又需要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此可見,四個單元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體現(xiàn)了“經濟”這一概念,即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基礎上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活動,以及在這些活動中結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四、推動教材知識有效重組,發(fā)掘教材的隱性知識
人的認識過程是形成概念,進而構成判斷和推理,逐步掌握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過程。所以推理是形成新知識的一種方法。
例4:解讀“財政收支關系”與“財政作用”二者聯(lián)系
“經濟生活”模塊中“國家財政”一框最后一段中講到“國家應根據(jù)具體情形,合理確定財政收支關系,促進社會總供求平衡”,在財政第三個作用中講到“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wěn)運行的作用。經濟平穩(wěn)運行要求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根據(jù)這些語句,仔細研究、推理,可以得出這些知識間的隱性聯(lián)系:財政收支的關系是根據(jù)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來調節(jié)的,國家通過財政收支關系的調節(jié)來達到保持國民經濟平穩(wěn)運行的目的,也就是說財政的第三個作用是通過財政收支關系的調節(jié)來實現(xiàn)的。
挖掘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隱性知識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必須運用分析、歸納、綜合等能力,加強與顯性知識的融合、貫通,積極鉆研發(fā)掘隱性知識的技能方法,讓隱性知識為我們的課堂增添亮色,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知識。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