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In order to improve our education,we should update what we thought years ago.Only when we realized our concept can we make our students develop in an all-around way.
關(guān)鍵詞:Senior English;teaching in the class;effective ways
在談到素質(zhì)教育時,我們都認為基礎(chǔ)教育應(yīng)由應(yīng)試教育轉(zhuǎn)向素質(zhì)教育,而現(xiàn)實是很多教師依然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出的學生大多數(shù)重語法、輕能力。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真正推行素質(zhì)教育,切實做到注重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必須更新教育思想、更新觀念,走出誤區(qū)。作為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教師肩負著英語的素質(zhì)教育。英語素質(zhì)教育應(yīng)該包涵“興趣的培養(yǎng),課堂有效性及知識運用”三大內(nèi)容,有了這樣的認識,就為今后在教學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興趣的培養(yǎng)——實施英語課堂有效性的熱身階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只要有了興趣,他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英語初學階段我們要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用兩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聽與說。在高一的初始段:課前10分鐘:以一句諺語作為開頭,讓學生掌握了英漢對譯后,將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擦去,由學生來補充。這樣做的目的既提高了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詞匯,為以后的短文填詞與書面表達奠定基礎(chǔ)。例如: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蘋果,醫(yī)生遠離我。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像這樣的單句訓(xùn)練一段時間后,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上來后,將單句擴展到一篇幽默小短文。像這樣久而久之、日積月累,學生的詞匯量不斷增加,語感也在不斷加強,興趣也在不斷的培養(yǎng)。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英語已產(chǎn)生了興趣之后,學好英語就不再是個難題了。
二、講評課——實施英語課堂有效性的一大難關(guān)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講評課作為一種重要的課型被每一個英語教師所重視。如何使講評課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傳統(tǒng)的教師灌輸法已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怎樣使學生在學習中不但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并且在心理上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更使學生在學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了克服困難的意志,樹立了信心。我們在講評題目時由淺至深地分成三部分: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在學生不知試題難度的情況下,提問相對應(yīng)的差、中、好三種級別的學生,并對學生的回答做點評。同時對易錯,易混題目加于知識上的補充。當然,這點知識的補充由有能力的學生完成。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強優(yōu)等生的自信心,為培優(yōu)做個鋪墊,同時也能讓中、差生明確自己的目標,明白自己的薄弱點在哪里,為轉(zhuǎn)化差生埋下伏筆。這樣的一節(jié)評講課,不但解決了本節(jié)課的任務(wù),而且對學生的思想方面,課堂的有效性方面都是有益的。無論是答對題目的差生,還是優(yōu)等生都能找到這節(jié)課的方向。
三、英語閱讀課——英語課堂有效性的體現(xiàn)
英語閱讀課整體教學法將語言形式教學與語言基礎(chǔ)知識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語言信息,培養(yǎng)他們的各種能力,從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閱讀整體教學可分為Pre-reading,Reading和Post-reading三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都要設(shè)計相應(yīng)的分層次性問題,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時刻注意學生整體能力的培養(yǎng)。下面以模塊5的第三單元為例,怎樣一步步地體現(xiàn)英語課堂的有效性。
1.Pre-reading
(1)猜測文章內(nèi)容。閱讀前,讓學生分組討論三個問題:
A:Making a list of the problems human beings are facing today.
B:Which problems will people have overcome in one thousand years?
C:Which problem do you think will still exist in AD 3010?Give the reasons.
討論后讓小組代表用英語回答,既鍛煉學生的口語和發(fā)散思維能力,同時學生不由自主地猜測這篇課文所講述的大概內(nèi)容,從而引發(fā)學生對新課文的興趣。
(2)背景介紹。在學生閱讀前,教師有必要介紹一些背景知識,背景知識是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紐帶,是學好英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而且還能學習一些與課文有關(guān)的其他知識。
2.Reading
(1)Fast-reading在閱讀前,讓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找答案。
A:Why did Li Qiang go into the future?
B:How did he feel when he left his own time?
C:How did he go to the year 3010?
這樣有目的地閱讀有助于提高閱讀速度,使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課文內(nèi)容,快速閱讀。學生帶著上述指導(dǎo)性問題快速地讀一遍課文,并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同時針對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用筆標出,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重難點,以便在課上主動提出,化被動學習為主動投入。
(2)Careful-reading細節(jié)問題的教學離不開新詞與語言點學習。新詞的學習應(yīng)結(jié)合課文,讓學生在閱讀時根據(jù)上下文去理解,這樣可培養(yǎng)學生的猜詞能力。對于本單元出現(xiàn)的高頻詞語,可采用引申法,一詞多義法、上下文示例法、同義詞法等方法來融會貫通那些會對學生閱讀理解構(gòu)成重大障礙的生詞。如:學習本單元的take up,可在課上羅列出幾個句子,讓學生猜測舊詞新意。
a.That big table takes up too much room.
b.The scientist has taken up a new subject.
c. We took up physical chemistry at college.
d.The teacher took up the lesson where she stopped.
e.The bus stopped to take up the students.
用這種方法,使take up這個詞組由最原始的“占據(jù),占用地方“慢慢擴展到“選修,開始研究,繼續(xù)(討論),上車”等。既能使學生復(fù)習到原有的知識上又接受了新的知識。
3.Post-reading
通過學生的閱讀、回答問題和教師對課文的分析、講解,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已有相當程度的理解。在學生理解整篇課文的基礎(chǔ)上,教師還應(yīng)幫助他們深入地理解課文,這就要對課文所隱含的內(nèi)容做一些引申。如:本單元的Post-reading階段,設(shè)置以下問題:
Discussion—Have a discussion to decide whether you think the writer has an optimistic or a pessimistic view of the future.Join in a class discussion and persuade others to agree with you.可讓學生充分討論、相互補充,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也能練習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對英語學習的自信。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實踐,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走出我們的課堂后,還有獨立鍛煉的能力,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郭東紅.如何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1(1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