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強弱,在于教育”。振興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而振興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師。河源要實現“教育強市”戰(zhàn)略目標,教育的高標準和對教師的嚴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河源山區(qū)的一名教師,深知肩負的任務有多重,要培養(yǎng)好一批祖國的未來、河源的希望,“立德樹人,立教圓夢”就是教師的奮斗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嚴格踐行立德、育人、敬業(yè)的要求,這樣才能為教育事業(yè)作出貢獻。
關鍵詞:師德;育人;敬業(yè)
一、立德樹人,身正為范
師德主要從教師的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guī)范,又是教師良好品格特征的體現。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但是教師的道德素質并不是指規(guī)范、準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guī)范、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準則。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guī)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tài)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因此,可以說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文化素質更為重要。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而學生時代正是世界觀、品質、性格形成階段,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時,這個時期的學生又具有“向師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通過他們的眼睛在心靈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對他們的精神世界起著無聲無息的作用,就好比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此,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動,為學生樹起前進的旗幟,指明前進的方向,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種。所以教師不但要“德高”還要“身正”。
二、立教育人,為人師表
教育家徐特立曾說,教師有兩種人格,一種是“經師”,即所謂“傳道、授業(yè)”;一種是“人師”,即教學生怎樣做人的問題。作為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外,還要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課堂上,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素質。從教二十多年來,我發(fā)現為人師表非常重要。甚至你的一言一行、舉止打扮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所以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光榮職責,而為人師表,又是育人的基礎和前提。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因此,教師的完美人格,教師的崇高師魂,對學生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作為教師,不管是在教書,還是育人方面,都要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用自己的愛去感染學生,這愛是對教師職業(yè)的熱愛。有人說,教師工作是一個“無底洞”,有看不見的深度,摸不著的廣度。這就要求一個有志于教育事業(yè)的教師,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yè)理想,必須愛崗敬業(yè),樹立教書育人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要熱愛教師職業(yè),并把它看成是一種事業(yè),這樣才會為教育事業(yè)不懈努力,并在工作中時時感到苦中有樂,時時有一種幸福感。這樣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線,學生有他們自己的人格,他們也渴望得到老師的這些愛,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許。老師若放開架子,走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尊重他們的建議和意見,理解他們的思想,這樣就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明白、理解和接受老師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學生的言行舉止中,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
教師是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執(zhí)行者,自己必須先接受教育,自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方能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吧碚秊閹煟赂邽榉丁?,身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具備崇高的教師職業(yè)道德,以便在教學工作中以德治教,以德從教,在自己的成長中以德修身,以德養(yǎng)性,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從而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學習是無止境的。雖然知道自己的為人處世、治學態(tài)度、生活習慣甚至服飾儀表,言行舉止都處在嚴格的監(jiān)督之下,都會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了能更好更快地做到“德高為范,為人師表”,我們必須要做到:
1.熱愛教育事業(yè),勇于承擔責任
自從我走進三尺講臺以來,當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一直是我強烈的理想追求。教育是令人陶醉的事業(yè),是我最愿意從事的事業(yè)。為此,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遠。同時,作為社會的一員,必須勇于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言行代表著一個群體,始終要注意其產生的社會影響、社會效益。
2.謙虛好學,刻苦鉆研
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我一直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前人學習,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通過學習他們的工作經驗和敬業(yè)精神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才能。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技巧、能力和知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傊?,不要讓學生懷疑自己的學問。但是,如果學生的懷疑涉及教師的道德方面,那教師的地位就更為不幸了。
3.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愛滿天下”。在教學中,我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尊重和充分信任學生,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并深入了解學生,真誠關心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力爭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當然,愛學生不是一味地遷就放縱。在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的同時,還要循循善誘,耐心啟發(fā),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系,并加以啟發(fā)。對違紀的同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不按照自己的個性辦事。雖然教師也是普通的一員,有自己的個性,也會發(fā)火,但是教師要受師德的限制,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個性,而不能意氣用事。
三、敬業(yè)為本,奉獻為榮
敬業(yè)是一名教師最基本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宋朝的朱熹說:“敬業(yè)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yè)也?!本褪怯靡环N恭敬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敬業(yè)奉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經濟大潮風起云涌的今天,在物質生活得到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的傳統思想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追求最高利益漸漸成為人們辦事情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有的人會質疑:“敬業(yè)奉獻已經過時了吧?”錯了。在教師行業(yè)中,我們更應該呼喚“敬業(yè)奉獻”精神。如果一個教師時時想著自身的利益問題,天天想著待遇問題,那么他還有心思教學嗎?還有心思育人嗎?特別是山區(qū)教師,更應該具有奉獻精神;除了傳授基本知識外,還要教會學生做人的規(guī)矩、道德。
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應該懂得風雨兼程;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應該做到敬業(yè)奉獻;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應該德高為范、為人師表。
參考文獻:
劉戈.立德樹人與高校教師素質培養(yǎng)[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