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除了是交際的工具外,更是育人的文化。面對現(xiàn)今中職生的種種不良行為習慣,中職教育應當充分利用學科特點進行德育教育。這其中語文學科的教學就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課外讀本來達到“育人”的目的,“言傳”的同時也要做到“身教”。
關(guān)鍵詞:德育;育人;言傳;身教
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薄爸匾曊Z文課程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笨梢?,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密不可分,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課堂,達到“育人”的真正目的。
具有先進教學理念和教育水平的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是國家發(fā)展的堅實支柱。但是,中職學校仍然面臨種種困難,諸如生源減少、就業(yè)前景黯淡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學校管理難度日益增大。在這種情況下,中職教育應當充分利用學科特點來改善現(xiàn)狀,從而真正達到培養(yǎng)目標。那么,如何利用語文教學來進行德育教育呢?下面僅就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做法談幾點體會。
一、充分利用教材達到“育人”目的
做學問,先要學做人。正所謂文如其人。選入語文教材的都是典型性的文章。因此,語文教學在道德教育方面就具有獨特的優(yōu)越性。比如,學生在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時,通過胡適對自己母親的描述,我們看到了一位“既是慈母又是嚴父”的母親:她每天催我早起、早學,要我學父親做一個完全的人;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母親總不許我哭出聲來,她教訓兒子不是借此出氣叫別人聽的;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母親很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通過對文章的學習,我讓學生談?wù)勛约旱哪赣H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因為貼近生活,母親又是我們最熟悉的人,學生發(fā)言非常踴躍,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自己的身邊人,對母親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我認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習每篇課文都能有意識地通過課文的某些語句和細節(jié)來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教書”和“育人”就能達到和諧統(tǒng)一。
二、引導學生從課外讀本中體驗感悟道理
作為中職生,因為住校的緣故,與外界接觸較少,僅靠教材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是不夠的。作為語文教師,我的做法是:提倡學生訂閱報紙雜志,利用每節(jié)課前十分鐘自由推薦一篇好文章,并且表述自己對作品中人物或事件的看法,起到潛移默化地進行自我教育的作用。例如,一位學生在《讀者》中看到一篇有關(guān)“一位學歷上沒有優(yōu)勢的年輕人在面試時主動撿起地上的紙團并最終獲得理想工作”的文章后,在交流讀書心得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七嘴八舌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經(jīng)過一番唇槍舌劍的爭論后達成共識:習慣要平時養(yǎng)成,細節(jié)決定成敗。雖然也有學生表示這樣的事例太老套,在生活中也太少見,我還是感到很高興,因為他們認真聽了故事的內(nèi)容才會敢于陳述自己的觀點,邁出了自我教育的第一步。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注重言傳與身教
現(xiàn)在更多的中職生希望與老師建立起平等互信友好的師生關(guān)系。如果教師仍然古板地凌駕于學生之上,課堂上一味地灌輸知識,課后沒有任何交集,我想再淺顯易懂的道理學生也未必聽得進去。相反,教師若能深入學生之中,把他們當做“朋友”,就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我深知,要言傳更要身教,所以我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我要求學生不遲到時,我必定準時甚至提前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當我要求學生要“講文明懂禮貌”時,我必定回應學生的問好,甚至主動對學生微笑;當我要求學生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要符合學生身份時,我必定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不戴夸張首飾,不穿不符合教師身份的衣服……通過長期的言傳身教,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自然而然地形成。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是切實可行的。這就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學識淵博,更要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崇高的人格,重視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佳曦.對中等職業(yè)教育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思考[J].語文學刊,2008.
[2]張健.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的動因、內(nèi)容和策略[J].職教通訊,200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