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shù)靥岢鰡栴}和巧妙地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痹谛抡n標里對課堂教學評價最重要的一條是:是否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矯正,發(fā)展反思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課堂提問既是一堂課的開端與主線,也是教學活動的歸宿,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效能,則成為課堂教學全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處于教師注意中心的不是自己的講述,而是學生的思維情況。”在詮釋教材的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啟發(fā)學生的心智則成為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在教學中要隨時注意課堂氣氛的變化,及時捕捉學生神態(tài)所反饋的信息,相機提出新問題,通過提問把學生引入一個新的思維領域,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注意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教師的作用已從傳統(tǒng)的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權威角色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輔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高級合作者,而學生也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被動聽講角色,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強調以培養(yǎng)學生主體性,直至確立其主體地位為出發(fā)點,以學生掌握知識并提高能力為目標,在教師心目中,以學生為主體,也就是對學生的素質和潛能有清醒的認識,并有將其如何有效挖掘的意識,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即在思維方式上的主體和在思想感情上的主體作用,才能讓學生形成主動參與的習慣,這種主動正是主體精神的最佳表現(xiàn)。這就意味著教學目的的真正實現(xiàn),意味著教學過程的完結,這才是“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真正體現(xiàn),這也正是當前教學實踐的終極目標。
二、通過設計“開放性”提問來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新課程標準中,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模式,即通過設計真實、復雜,具有挑戰(zhàn)性的開放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探究的思考,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來進行學習,既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材,又讓學生提出問題走“出”教材,這就要求教師設計提問時要多從開放性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圍繞怎樣幫助學生學“好”來研究,設計問題,真正把“以學生為主體”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提問中去。
三、利用“啟發(fā)式”提問激活學生主體思維
“啟發(fā)”就是闡明事例,引起對方聯(lián)想而有所領悟?!皢l(fā)式”問題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特點,教師必須做到善問善導、含蓄幽默。例如教《草船借箭》一課,如果直接向學生提出“既然諸葛亮知道周瑜的陰謀,為什么不揭穿它?”老師不作任何揭示,學生是不可能馬上回答出來的。此時教師就應該進行適當?shù)膯l(fā),提示思考的方向和途徑,“如果當時諸葛亮直接揭穿周瑜的陰謀,那結果會……”這樣一啟發(fā),學生們就不難想出:諸、周共同的敵人是曹操,要戰(zhàn)勝曹軍,必須合力,否則會兩敗俱傷;接著又啟發(fā)學生,在當時三天內造好十萬支箭是完全不可能的,而諸葛亮卻敢接受下來,并且立下軍令狀,他大概是想……這時學生就會展開豐富的想象,當時科學技術不發(fā)達,諸葛亮究竟有什么奇妙的辦法……對了,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一定有把握完成這個“任務”的,那他為什么不露聲色呢?這是問題的最難點,教師更進一步的啟發(fā):“大家想想看,諸葛亮敢立軍令狀,說明他當時就想出了辦法,周瑜本來很妒忌諸葛亮,如果諸葛亮把他的辦法說出來,那……就一定會……”學生很快就能回答出來:刁難諸葛亮。原來,諸葛亮是為了掌握主動權,麻痹周瑜。至此,學生對這個問題就有深刻的理解,比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把握有利時機真正實現(xiàn)提問啟發(fā)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效果不僅與人的智力和學習方法有關,而且與學習心態(tài)有關。時機選得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師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準確把握教學難點,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洞察學生心理,善于捕捉時機。哪些地方學生易于產生疑惑?為什么會存有疑惑?如何旁敲側擊令其去疑解惑?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精心設計。如在教學《翠鳥》一課中,老師提問:“從哪些詞句看出翠鳥捕魚動作敏捷?學生遲疑地找到這句話:“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老師接著問:“這句沒有寫翠鳥???”即意在啟發(fā)學生思考這句話的意思和作用。教室沉靜了片刻,學生說:“沒有寫翠鳥,可是葦稈搖晃是翠鳥蹬的,水波是翠鳥叼走小魚,水才會動的?!崩蠋熡纸又鴨枺骸澳怯衷趺凑f明翠鳥動作敏捷呢?”學生說:“葦稈和水波還在動,翠鳥已經飛走了,多快呀!”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下,明白了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從側面襯托出翠鳥動作的敏捷,因為這幾個問題帶有較強的啟發(fā)性,所以能夠探究出答案的學生很多,基本上能夠完整地講述探究的過程。由此可見,提問啟發(fā)重在“善誘”“博喻”,啟發(fā)學生心智,培養(yǎng)其思維。如果“一語道破天機”,定會讓學生感覺索然無味,思維能力的提高更無從談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要真正起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認識水平,就要在課堂提問時注意廣度,挖掘深度,設置坡度,力求精度,把提問巧設在學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層次上,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維引入最佳狀態(tài),肯定能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高質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