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性作文課例研修,經(jīng)歷多個作文主題的嘗試,力爭做到“運用描寫,讓文章優(yōu)美生動;提煉立意,讓文章深刻耐讀;優(yōu)化結構,讓文章勻稱適切”。研修的關注點從“打磨作文語言”到“挖掘作文深意”,再到本次研修的“優(yōu)化作文框架”,從內(nèi)容研究到形式研究,不斷探索適切的教學方法,以期達到從讓學生能寫作文到能寫好作文。
一、選擇習作,確定目標
本次課例中所選擇的習作圍繞校園生活,聚焦在班級活動中的“朗讀比賽”,力爭讓學生突出“我”在朗讀比賽中的成長。從習作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完整地將朗讀比賽寫出來,但做到主題鮮明、中心突出有一定的困難。
(一)習作修改有示范,范文呈現(xiàn)欠適切
對學生習作《這一次,我戰(zhàn)勝了膽怯》進行了適當調(diào)整,開頭結尾,盡量不設障礙,讓文章詳略處理不當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學生也更容易發(fā)現(xiàn)。將學生主要精力放在修改習作,學習方法上,并運用方法,鞏固所學,做到舉一反三。
(二)合作學習有指導,合作質(zhì)效待提高
教師對學生小組合作的指導滲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都知道以小組的形式發(fā)言,梳理小組成員的不同意見,學生的表述就能比較完整。
(三)教師指導重啟發(fā),傳遞知識需聚焦
在課堂推進過程中,基本上所有的方法都是從學生的回答中提煉,教師加以優(yōu)化。教師尊重學生的理解,在學生有難度的理解中做到循循善誘,有啟有發(f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類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典型性”,在學生不能回答時,及時啟發(f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提升。
(四)方法鞏固有體現(xiàn),方法內(nèi)化要充分
學方法并當堂鞏固一直是達到教學有效的重要途徑。通過當堂鞏固,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完善教學。
本次課中,教師將方法梳理完之后,形成系統(tǒng),讓學生齊讀方法,熟悉并領悟,繼而在課堂上讓學生給已列出的提綱確定詳略,提綱內(nèi)容涉及《這一次,我克服了緊張》和《這一次,多虧有他》,前者基本是模仿,后者轉(zhuǎn)換角度,拓寬涉及的面。
課堂片段:
師:學方法貴在運用。我們看看第一篇《這一次,我克服了緊張》,首先刪去不必要的信息,其他的注明詳略。生:(邊看板書,邊標注詳略。)師:準備部分,應該刪去、詳寫或略寫?生:略寫。生:刪去,與中心關聯(lián)不大。師:寫我克服的過程呢?生:詳寫。
可見,教學過程中,教師力爭做到及時鞏固,讓環(huán)節(jié)學習落實、做深。學生從讀到領悟需要經(jīng)歷回顧、消化。但是由于時間倉促,課堂容量大,學生鞏固方法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對照教師的板書,給予的時間不夠充分,一直處在老師的追問之中,難以靜下心來默會方法。教學設計時可以聚焦與中心相關的內(nèi)容要詳寫,其他略寫,從而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內(nèi)化課堂上學到的方法。
二、研修反思,提煉體悟
通過序列性作文實踐、跟蹤、改進,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邊實踐,邊發(fā)現(xiàn),邊探索,尋找新的突破點。
(一)習作選擇少而精,貼近學生最要緊
語文作文教學習作的選擇精當是教學成功的墊腳石。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通過例文,學方法、用方法、寫作文,做到有效學習?
習作的選擇做到為我所用,做到精當而適切。在精選作文的前提下,要適當調(diào)整,盡可能讓選文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窗口;經(jīng)修改后,能夠成為學生模仿的范例。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題材是學生共同參與、共同經(jīng)歷的,更容易讓學生在回憶與升華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的習作,達到看人識己,實現(xiàn)自我提升。
(二)合作學習勤嘗試,思維火花勤捕捉
合作學習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重要的方式。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能夠在同伴互助中對學習內(nèi)容查漏補缺,讓學生懂得與人交往的方法,比如學會傾聽,合理處理分歧,勇敢地表達自己等。
合作中,多種思維的碰撞,會閃現(xiàn)出各種火花。我們的常態(tài)是討論得很精彩,學生小組代表發(fā)言依然是自己的觀點,歸根結底是在討論的過程中,沒有很好地梳理討論的火花。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捕捉同伴的思維火花,關注他人信息,通過輪流梳理,提高小組內(nèi)每個成員提取信息的能力、捕捉生成的能力。
(三)課堂指導有針對,學習差異要關注
寫作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盲點以及理解的角度不一樣,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做到關注差異?首先,教師的腦海中要去除“優(yōu)生優(yōu)待,差生懈怠”的思想。盡可能提供多的機會讓學困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閃光點或獲得被幫助的機會;讓學優(yōu)生有幫助他人,提高自己的機會。其次,對學生呈現(xiàn)出來的信息要及時梳理,歸納問題的癥結點,適時加以指導,讓每個學生在站起來的同時獲得師生的共同關注,讓他們或受到鼓勵,或得到問題的解決。
(四)環(huán)節(jié)設計重落實,方法選擇要聚焦
作文教學的點比較多,需要指導的方向眾多,導致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管哪堂作文課,都可以牽扯出很多東西。理論上每一個點都上透,效果一定是好的,越全面,越優(yōu)質(zhì)。但實際是我們的孩子僅僅是初中生,課堂40分鐘,他們接受力有限。我們精心設計了很多方法,他們能用到習作中去的依然是可憐的那么兩三點。這就啟示我們在平時針對同一個主題,可以分作多個課時,每堂課上盡可能聚焦到那么1-3種方法,做到課堂上能落實,可檢測。
作文教學總是在解決共性的問題中尋求個性解決,在研修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盲點。首先,在思想上,我們要有勇敢探索的精神,才能有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機會。其次,在行動上,要真正腳踏實地地去做,才能找到教學走向完善的策略。再次,在持續(xù)性上,通過團隊研修,不斷改進,從而提升研修信心。
成長沒有捷徑可走,先耕耘,才有機會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