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對教師只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知識的啟發(fā)者和引路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課堂的氣氛。因為適宜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tài);反之,沉悶、冷漠、消極的課堂氣氛往往會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抑制智力活動,窒息智慧火花。下面就談談我在語文課中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氣氛的幾點體會。
一、巧設民主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就必須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同時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不是訓斥、懲罰,而是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和鼓勵。如:我在教學時,常鼓勵學生“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便于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新課標強調(diào):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zhì)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jīng)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動力
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我在課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后將鳥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入情入境,學生的興趣之門下子就被開啟了。
三、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現(xiàn)自我,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
四、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gòu)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地各抒己見,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領悟?qū)W無止境的道理,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文時,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學生認為只有耐心、虛心、認真地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捎幸粋€學生的回答與眾不同,他說是鳳凰老師教搭窩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鳥沒有學會搭窩。他的回答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提出了很多好方法。最后,我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jié),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這樣做,既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又讓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五、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其語境的美妙,語言的精妙,思想的深邃,見解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點。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寫讀后感等,以發(fā)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在朗讀過程中,既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寫作能力。如:我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引導學生對各種鳥的語言進行反復誦讀,以悟出它們內(nèi)心的想法和學藝的態(tài)度。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自編自演了課本劇,這樣讓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的品悟能力得到升華。
六、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以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應該有一雙善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優(yōu)勢。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shù)呐u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打消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jīng)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yè),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于學困生我還經(jīng)常做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推動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冷場是學生遇到問題不知如何是好的反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我在問題難度的設計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問題太難,學生望而生畏,問題太簡單,學生又覺得沒意思,為此,在備課時,在問題的設計上我是花了大量的功夫,以其問得巧,問得妙。在教學《曼谷的小象》時,我問學生:你認為這是一頭怎樣的小象?你是從課文哪里看出來的?學生很快就從課文中找到了答案,課堂氣氛也在學生的思考中活躍起來。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