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召喚下,如何打造高效課堂,使學生學得更多、更出眾已經(jīng)成為師生、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針對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習慣以及語文學科的特殊性,一堂高效的語文課堂必定要充滿靈氣,也就必須同時具備文學性、趣味性、生活性的特征。也就意味著,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要做文學的傳遞者、趣味的引領者和生活的指導者。當然,要做到這些,語文教師必須關注自己的一言一行,打造高質(zhì)量的教師素養(yǎng),才能為藝術性課堂注入活力。
關鍵詞:課堂;文學;趣味;生活
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的,課堂更是如此。這不僅因為課堂承載了幾十個學生的生命,更是因為它擔負著這些生命的未來。作為課堂的一分子,而且是很重要的一分子,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學生打造有效課堂,讓學生學得更多,也學得更開心。
一、中職高效語文課堂要具備高含量的文學知識
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人們從走進學堂,甚至更早就開始接觸語文知識。人們所了解的絕大多數(shù)生活知識幾乎都可以從語文學習中獲得,所以一堂高效的語文課必然要求具備高含量的文學知識。而文學性的達成又必須包含三個方面:
1.課堂內(nèi)容充實而又適量
除了書本知識、考綱要求,還有補充知識、關聯(lián)知識等。例如,每篇課文在講授過程中都要求學生掌握一定量的文學常識,這些文學常識有些是教科書上所沒有的,如《〈物種起源〉緒論》和《“可燃冰”能解千年能源憂?》這兩篇課文,要讓課堂能呈現(xiàn)一些語文學科之外的其他學科知識,那就必須要求教師和學生利用其他渠道,最主要的是信息渠道去獲取。
2.要求備課充分
具有真才實學的教師并非有多高的學歷,但在課堂上起碼要給學生治學嚴謹?shù)谋憩F(xiàn)。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得備一桶水。經(jīng)常有教師在課堂上會被學生問得啞口無言,但機智的教師也許會憑借自己的小聰明而“蒙混過關”,不過這種情況始終是教師避之不及的,因此只有進行充分的準備才能在“危難”時助己一臂之力。當然這一桶水不僅是知識方面所必須具備的,也是人格和魅力方面必須具備的,是教師的道德觀念、面貌和才智的具體反映。教師德才兼?zhèn)洳拍芤髮W生品學兼優(yōu),這樣的教師才是學生的表率、榜樣和楷模,這樣的教師才能具備打造高效課堂的基本素質(zhì)。
3.充分體現(xiàn)教師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與文化底蘊
教授《林黛玉進賈府》時,按照教綱要求,需要讓學生了解前五章的內(nèi)容,如果教師不知道,甚至沒有讀過《紅樓夢》,又怎么傳授呢?再如,鐵凝在《文學是燈》這篇演講中攝入了很多人物,如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福樓拜、奧斯汀、卡夫卡、福樓拜、歌德等,作為教師,這些人物都必須有所了解,才能在課堂展現(xiàn)的時候游刃有余。只有在課堂上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讓學生敬仰,從而愛你,再愛你的語文課,進而愛語文,最終愛文學。
二、中職高效語文課堂要體現(xiàn)趣味性
語文課堂教學只有體現(xiàn)趣味性,才能更大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要實現(xiàn)趣味性課堂,必須關注氛圍營造和情境創(chuàng)設。
1.輔以數(shù)字化的教學手段
如,教學《琵琶行》時,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林黛玉進賈府》和《阿Q正傳》之前,先共同欣賞教學視頻。教師可以制作精美而實用的數(shù)字課件,在課堂上教學時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易于關注學生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的達成。
2.趣味活動的引領
新課程改革吹起的東風在如皋教育領地上綻放開了“活動單導學”的花朵。設置趣味活動,打造趣味課堂是必行的趨勢,也是不可否認的潮流。學生通過活動自覺成長,比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更具有時效性。當然,活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詩歌的教學可以設置誦讀活動或者誦讀比賽,甚至可以把課堂設置為一場詩會。在2012年南通市兩課評比中,我就設置了這樣一堂課,針對所選單元的四首必讀詩歌來教學。《沁園春·長沙》詞風大氣,寫景優(yōu)美,情感激越,富有感染力和號召力;《再別康橋》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融于一體,離情清幽淡遠;《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破解幸福密碼,發(fā)人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蘊涵哲理,樂觀豁達。幾首詩歌包羅萬象,特別是詩歌的思想感情,豐富飽滿,故而設計了一堂小結提升課,取名為“飛揚的詩情”。課堂分成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青春揚帆起航”,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排練詩歌,誦讀,表演,然后展示,再由其他小組評價。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由讀過渡到寫,“筆尖激情洋溢”,將課前創(chuàng)作的詩稿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修改完善,然后展示出來,由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在他評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再創(chuàng)作。在課堂結束之前,各個小組選派代表對今天的詩會表現(xiàn)和活動所得進行評價和總結。在音樂聲中,教師總結。這樣的一堂課可以從頭到尾以學生為主體,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當然除了誦讀活動以外,還有很多種活動形式,例如表演、討論、辯論等,可根據(jù)具體的課文具體選擇。
3.借助教者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
相較于一板一眼的教師,學生更喜歡幽默風趣的教師,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對于構建高效課堂有著不可輕視的作用。
教學語言包括有聲語言和身體語言。有聲語言是指教師的口頭語言,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時刻展示自己的幽默風趣,時而說幾句得體又不失俏皮的話,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身體語言包括教師的儀表、姿態(tài)和動作。講《祝?!废榱稚┑谋瘧K命運,可配合深沉嚴肅的表情;講《南州六月荔枝丹》中荔枝的膜時,可以配合動作:拉開自己的外套,露出里襯,用類比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何為膜……
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性體現(xiàn)在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的關聯(lián)。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課本上的課文作為狹義的文學,也是來源于生活的。然而,一篇課文的容量實在有限,要成就開放性課堂,就必須切實地利用生活來輔助教學。利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比如,在《明星與癲狂》中,王小波在討論明星制時,先指出明星崇拜是一種癲狂癥,病根不在明星身上,而在追星族身上。后來漸漸得出結論:追星族不值得人們操心,倒是明星,應該注意心理健康。這篇文章與學生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在生活中,大概每個高中生都有自己崇拜或喜歡的明星,所以針對這篇課文不如開放課堂,讓學生講講自己的生活體驗。首先,從明星談起,談自己喜歡的明星,為什么,對自己的幫助是什么,有沒有什么負面影響,等等。待學生講到一定程度時,便可以利用當下發(fā)生的有關明星的典型材料和具有代表性的新聞事件(舉例某些追星族的極端行為),并進行分析,從而提煉出王小波的觀點。在討論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王小波的觀點進行分析,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再如,《回憶魯迅先生》一文中有一段關于魯迅服飾美學觀的內(nèi)容,即可聯(lián)系實際,從而得出結論:服飾裝扮要注意場合和氣質(zhì),這一審美觀恰恰與文章當中魯迅所強調(diào)的是一樣的。這樣便可以輕易達到教學目的。
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性其次體現(xiàn)在利用教學內(nèi)容啟發(fā)生活。這也更有利于三維目標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達成。
在探討王小波討論明星制的過程中,學生應該會審視生活中自己對偶像的崇拜是否合理、是否適度。不可否認,明星崇拜也許會存在積極意義,但作為花季雨季的青少年,應該懂得揚長避短,對自己喜歡的明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樣,在了解服飾搭配要符合場合和身份以后,學生應該更好地踐行校規(guī),不盲目追求時尚,穿適合學生身份、配合自己陽光青年氣質(zhì)的服裝。
這些學習內(nèi)容都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生活的智慧。當然,學習的內(nèi)容也可以為學生情感的提升提供扶手。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堅定信念、樂觀以對。這樣的文章很多,必然會有利于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博大文化,現(xiàn)代文明更是日新月異,語文的魅力也就不僅局限于課堂了。但是,學生在學校接觸語文主要還是在課堂上,所以一定要狠抓課堂建設。當代中職生的心理普遍還不夠成熟,他們的注意力有時需要借助一些外力才能集中,他們愛玩、厭學的情緒也需要外力來化解,這些都構成了高效課堂的攔路虎。因此,用豐富的文學性滋養(yǎng)學生,用生動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用平凡的生活性啟發(fā)學生是成就高效課堂必然之路。作為語文教師,更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不僅為了自身的成長,更為了學生的成長,甚至為了教育的未來。
小小的課堂,大大的學問。探究之路永無止境,只有課堂“熱鬧”起來,才能顯現(xiàn)靈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