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學方法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探討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原則,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模式,并充分總結反思了高中政治思想課程教學的過程,旨在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貢獻出一份力量。
關鍵詞: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方法
新課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內容結合了生活經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fā)展三個方面,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原則
在新教材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要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圍繞著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重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關愛的氛圍下實現(xiàn)自我的發(fā)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當中,教師要遵從以下三項原則:第一,貼近性原則。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必須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的原則,不斷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這種基于學生生活經驗的教育方式將在啟發(fā)的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氛圍的積極向上,促進師生全面、和諧和健康的成長。第二,互動性原則。新教材有效教學的實質與核心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思想政治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引領學生去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xiàn)智力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雙豐收。第三,發(fā)展性原則。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變以高考為焦點的教育理念,真正認識到學生所需要的教育;要以開發(fā)、發(fā)展的姿態(tài)強化人的終身教育,塑造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使學生能夠在未來發(fā)展的道路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二、建立科學有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模式
在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師要在課堂中轉變角色,堅持啟發(fā)式的教學原則,使學生能夠深入到實踐當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具體可以采用兩種教學模式。第一種是“生活—發(fā)現(xiàn)—踐行”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要緊密結合生活實際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要優(yōu)化問題設計的結構,把握提問的最佳時機和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提問氛圍;要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感悟生活,因材施教,通過學生的交流探討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要對學生的觀點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指導學生把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當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第二種是學生自主授課式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讓學生自己訂制課程及實施課程。具體的步驟分為:分組—選題—備課—授課—評價。分組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學生的參與范圍,引導學生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課程任務。分組可以由教師完成,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組建。教師為學生備置的選題要根據教學環(huán)境,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備課的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可以幫助各小組進行準備工作,分析所講內容,并給予他們必要的指導。授課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先讓學生在講臺上講授,然后再進行討論、辯論。小組代表要根據任務要求進行授課,其他學生要認真聽講,并做好筆記。在授課結束之后,教師要根據各小組的表現(xiàn)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激勵機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充分重視高中政治思想課程教學總結反思的過程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說過:“反思行為是自發(fā)地對其活動進行認知和評價,能夠促使行為向更加理性和更高的水平上發(fā)展?!币虼?,在教學當中一定要重視反思的作用。教師和學生要把總結反思的過程當成學習的一個過程,總結出成功的經驗,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加以改進,真正提高學生的探究水平??偨Y反思的過程要分為三個部分進行:第一,學生先進行總結,然后進行分組討論;第二,全班進行交流,小組代表發(fā)言;第三,教師進行總結,并對整個過程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改進。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做好教學的反思,要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多與其他老師或專家進行溝通交流,切實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在新教材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方法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走下講臺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學生走上講臺,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學到了經驗和知識,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使師生真正變?yōu)榱艘患胰恕?/p>
參考文獻:
[1]胡煥章.新課標下高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分析[J].青春歲月,2013(16).
[2]胡曉麗.高中政治課堂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方法探析[J].文理導航:上旬,2013(08).
作者簡介:劉艷平,女,1990年出生,華中師范大學南湖校區(qū),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