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灰姑娘”這一母題廣泛流傳于世界各民族的文學與影視創(chuàng)作中,于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宮鎖沉香》也引用了灰姑娘母題相關的故事情節(jié),主人公在受虐與考驗、特殊方式的身份驗證、與皇子(王子)成婚等經歷上具有極大的繼承性和相似性,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摒棄了灰姑娘故事情節(jié)中出現的外界“神奇力量”,旨在表達出自立自強、純真善良、為愛付出才是通向幸福的捷徑,這一灰姑娘母題的書寫為藝術欣賞提供了思想啟迪意義。
關鍵詞:《宮鎖沉香》 灰姑娘 沉香 母題
于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宮鎖沉香》講述了清朝康熙年間,兆佳·沉香入宮與同齡宮女琉璃結為姐妹。琉璃一心想要出人頭地,企圖邂逅阿哥變鳳凰。沉香則偶然與十三阿哥(胤祥)相愛,但陰差陽錯,琉璃被十三阿哥誤認而迎娶。沉香遭遇了琉璃的背叛與陷害,歷經重重坎坷與磨難,最終與十三阿哥歸隱遠去,相愛廝守。從這樣的情節(jié)中,不難捕捉到灰姑娘的影子,不難看出相關母題的一脈相承。
灰姑娘母題相關的故事通常包含主人公受虐、難題考驗、神奇力量的幫助、特殊方式的身份驗證、與王子(皇子)成婚等情節(jié),《宮鎖沉香》如同打開了一扇門,將上述情節(jié)進行了選擇性的吸收與揚棄,深宮鎖不住沉香,沉香釋放出的人性純美與善良,正是開啟幸福的鑰匙。
一、歷經受虐,鎖住堅忍
灰姑娘受虐于后母及姐姐們,而沉香受虐于在宮中情同姐妹的琉璃。琉璃這一形象,陰險、惡毒、善變,如同灰姑娘故事中后母及姐姐們等惡勢力的代表,琉璃的行為舉動間接地推動了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成就沉香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關鍵。
一心企圖邂逅阿哥變鳳凰的琉璃,肉體與情欲不過是她飛黃騰達的手段而已。在她私會九阿哥的晚上,替琉璃值宿的沉香與十三阿哥相遇。深夜中,沉香將自己的臉包裹起來,小心翼翼地鎖住那顆青春悸動的心,卻迎來了十三阿哥的迎娶——迎娶那晚叫作琉璃的值宿宮女。這種“姐妹易嫁式”的情節(jié)設計也是灰姑娘母題流變的表現之一,這種姻緣的錯位雖然不是灰姑娘母題中“水晶鞋”的張冠李戴,但鳩占鵲巢的后果只能讓琉璃越發(fā)瘋狂、變本加厲。
不知情的十三阿哥以為琉璃就是那晚的宮女,為討琉璃歡心而接近陪嫁的沉香。琉璃卻以沉香的不死心和勾引為由,將憤怒轉嫁到視沉香為摯友的小太監(jiān)身上,百般折辱,無所不用其極,這對于善良純真的沉香來說,感同身受,卻只能沉默并忍受。這種有苦難言的心情和處境同灰姑娘是一樣的。
琉璃的兩面三刀和背信棄義,將情人九阿哥和夫君十三阿哥玩弄于股掌之間。當十三阿哥因琉璃的告密而被刺瞎雙眼,囚禁在宗人府的時候,琉璃熟視無睹,恨不得毀之而大快。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沉香此時的心痛決絕。琉璃要挾沉香,如果沉香能夠赤足在鋪著炭火的冰天雪地走向宗人府,便應準她與十三阿哥相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琉璃在內),沉香居然能夠赤足隱忍、義無反顧。這里沒有灰姑娘母題中的“神奇力量”出現,也不會有水晶鞋,一切都需要沉香自己一個人腳踏實地戰(zhàn)勝苦痛。從對“神奇力量”的摒棄來看,劇情將灰姑娘的故事寫實,呈現給觀眾更現實、更立體、更有血有肉的沉香,不寄希望于外界,時刻相信自己才是能夠改寫命運的“神奇力量”。
劇中冰火兩重天的豈止是前行的路面,還有琉璃與沉香的心。琉璃雖外表華美,但內心冰冷無情。沉香雖外表柔弱,但面對真愛與正義,內心似火。
二人性格上的迥異在服飾上也形成強烈的反差。琉璃的服飾以鮮亮的紅色為主色調,反襯內心的冷酷;沉香的服飾以純凈的白色為主色調,反襯內心的火熱,凸顯純真與美好。這種服飾色彩上的對比也延續(xù)并發(fā)展了灰姑娘母題的色彩傾向,主人公服飾的顏色絕對不會選擇大紅大紫,而是一種給人以神秘感與圣潔感的灰色和白色,這也象征了真正的美寓于平凡之中,因可愛而美麗。
當九阿哥兵變失敗時,琉璃如墻頭草,見風使舵的嘴臉可見一斑。琉璃至死也不愿對十三阿哥說出真相,對于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也不想讓他人得到;對于被自己遺棄玩弄過的人,也不想讓他人觸碰。琉璃自己身敗名裂,也不愿成就別人,被亂箭射死也在情理之中。琉璃的命運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延續(xù)了灰姑娘母題中的因果報應。
二、認定相守,鎖住純真
《宮鎖沉香》中,沉香與十三阿哥從浪漫相遇、誤會種種、外界破壞,到患難真情、認定身份、最終廝守的情節(jié)安排,發(fā)展了灰姑娘與王子戀情的合理性與現實性。其中,外界破壞和患難真情是戀情深化的關鍵。
沉香能夠為了十三阿哥而赤足忍冰火之痛,能夠為進宗人府探望而以身試藥,能夠在十三阿哥囚禁、目盲的落魄時刻不離不棄,以身相許,這樣的愛戀和執(zhí)著讓人心疼、讓人感動,也讓人反思當今社會中一些人在婚姻戀愛觀上的扭曲,試問:如果對方不再是“高富帥”“白富美”,是否還會相伴如一、不離不棄?
對于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沉香與灰姑娘都是知情者,但因為種種原因和顧慮而不能說出真相;男主人公十三阿哥與王子則都經歷了探尋、追問真相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特定方式的身份驗證是謎底揭曉的關鍵所在。王子通過試穿水晶鞋的方式得以驗證,而十三阿哥通過放飛孔明燈、宗人府故地守候的方式,讓心愛之人不再錯過。
關于故事的結局,沉香如同童話里的灰姑娘,與心愛之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策馬奔騰、滿載幸福、呼嘯而去。
三、看淡名利,鎖住信仰
灰姑娘對于結交權貴并不感冒,所以不會像姐姐們那樣渴望攀龍附鳳。同樣,沉香安分守己、平靜度日,所以不會像琉璃那樣不擇手段地向上爬而把別人踩在腳下。
沉香不會為了一己名分而說出真相,她顧全大局,守口如瓶。面對皇帝賞賜的一百兩黃金,她心如止水,任由宮人們拿去,名利皆不在意。唯一能讓她落淚的不是重重磨難,而是十三阿哥的“辜負”與“決絕”的話語。她在乎的是十三阿哥的真心與情意,在乎的是曾經的邂逅與美好,在乎的是內心的操守與信仰。
《宮鎖沉香》中有鎖不住的愛恨悠悠,鎖不住的相思情愁。影片主題曲唱得好:“宮墻柳,玉搔頭,纖纖紅酥手,寂寞酒,鎖春愁,往事難開口,揮揮衣袖帶不走,相思那堪憂?一覺黃粱夢醒后,閑話到白頭!宮墻柳,隨風走,一步一叩首,愛悠悠,恨悠悠,做繭自己囚,誰說恩愛永不朽?碎了千金裘,一夢醉倒望江樓,管他萬古愁!”琉璃的機關算盡,害了性命;沉香的純真善良,換來了真愛。兩個性格上完全對立的典型人物,體現著人性中不同的側面。于正本人對此的詮釋也印證了這一點——在他心里,沉香和琉璃其實是同一個人,代表了人性中善與惡的兩個方面。這樣的人物設計延續(xù)了灰姑娘母題中的善惡對比,在于正的其他作品,如《美人心計》中也同樣存在,把杜云汐(即竇漪房)與聶慎兒互相比照,形成了善與惡戲劇化的兩個極端。
透過影片,還應看到由于受劇本時代的局限性,灰姑娘母題中受虐女子的代表——沉香,仍然是通過婚姻得以改變最終命運,丈夫的身份仍然是地位與金錢的象征。但在當今的現實生活中,灰姑娘母題的現代書寫需要賦予更多積極意義的正能量。女性地位的改變不能依照男權文化的價值觀念和審美理想,塑造自己的自然與文化屬性,應堅信:命運靠自己把握,生命的畫板要靠自己著色,以一顆平常心,看庭前花開花落,鎖住純真與浪漫,鎖住內心的堅守與信仰,去探索人的自我生命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 于正.宮鎖沉香[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
[2] 劉曉春.灰姑娘故事的中國原型及其世界性意義[J].中國文化研究,1997(1):97-103.
[3] 楊艷.簡論中國“灰姑娘”型故事的起源、傳播與發(fā)展[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人文縱橫),2011(8):30-32.
作 者:閆鈺卓,吉林大學亞非語言文學碩士,長春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韓語教育教學。
編 輯: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