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就是課堂教學。如何在數(shù)學教學上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是我們一線數(shù)學教師一直關注并執(zhí)著追求的目標。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學心得:
一、教師課前準備充分,做好備教材、備學生
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首先,要依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合理地安排一節(jié)課的信息量。
其次,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qū)分,這樣能夠避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從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我們知道教學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它更是一種情感過程。我們要利用這一特征,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首先,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比如在教學“統(tǒng)計”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水果雨”的場景——讓不同類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現(xiàn)在屏幕上。等學生觀察以后我就提問:你們觀察到“出現(xiàn)了哪幾種水果?各出現(xiàn)了幾個?你能記住嗎?誰有好的方法來幫助大家記清楚?”接著就很順利、迅速地引入了統(tǒng)計的內容。
其次,注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情感的交流。自從帶上低年級學生以來,我在課堂上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孩子,讓歡樂的情緒感染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參與到老師組織的課堂學習之中。
三、巧設問題情景,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在教學新知識前,教師應有意創(chuàng)設生動、愉悅的意境,揭示知識間的聯(lián)系,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教學《購物》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新學期我們迎來了許多新同學,學校圖書館不夠用了,需要擴建,要添加一些物品,我們看看要添些什么?買多少?”這樣的設計結合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請學生幫忙參與擴建圖書館工作,使學生感到老師既尊重他們,又感到面臨的數(shù)學問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中的問題,從而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四、優(yōu)化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要提高數(shù)學課堂效率,必須引導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活動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去。只有學會動手實踐,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消化、貫通。
比如在教學本學期第六單元《買新書》時,涉及這樣一個問題:“小軍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內游了兩個來回,共游了100米,這個游泳池的泳道有多少米?”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于讓學生理解“兩個來回”和“100米”的關系。按照以往的處理方法只需要利用課件演示一下游泳的過程,就可以達到直觀的效果,但感覺還是缺少了點什么。課堂上我是這樣處理的:利用教室里最中間兩組課桌間的通道,請最后一排的一個學生和老師互動,聽老師口令模擬在泳道內進行“旱泳”,開始第一個“來”,我有意識等到他”游”到講臺時,再發(fā)“回”的口令,等到他游回通道盡頭時,接著發(fā)出開始第二個“來”和“回”的指令。沒等我們演示完,其他學生已經(jīng)開始搶著說了,老師這道題可以這樣解:“先把100米平均分成2份,就求出一個來回的長度是50米、再把50米平均分成2份,求出來的就是泳道的長度了?!绷硪粋€學生迫不及待地說:“老師,我還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把100米直接除以4,就可以求出泳道的長度了。因為1個來回是2個泳道的長度,兩個來回就是4個泳道的長度。”我看著學生興奮和自豪的表情,我知道他們真正理解了“兩個來回”和泳道長度的關系。這樣的親身實踐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感知、理解知識,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五、引導學生加強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理與提煉
整理、加工、提煉知識結構既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又是鞏固提高學習效果的必然環(huán)節(jié)。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容易忽視這一點,結果學生學習的都是一些零亂的知識點。這樣的學習結果很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不利于學生認識學習內容的實質與核心,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聯(lián)系,不利于學生在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因此,自開展高效課堂活動以來,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概括、提煉,給學生總結概括的時間與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從而讓總結成為學生每一節(jié)課學習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最有價值、最有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