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習作“寫真事,說真話,表真情”。但當前農村小學習作教學存在著教學觀念落后、課標把握不準、指導貪多求全,方式單一、內容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實感、評改形式呆板,評價主體單一等五個問題。從而提出了提高農村小學習作教學有效性的四個策略:把握課標,習作訓練形成系列化;巧設教學情境,強化指導,激發(fā)學生興趣;緊密聯(lián)系生活,激勵學生說實話,表真情;評改習作主體多元化,評改方法多樣化。
關鍵詞:新課程;習作教學;有效性
“學生怕,教師累,學生苦,教師難”是農村小學習作教學的一個通病。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要立足習作教學的問題,擺脫習作教學的困擾,不斷改進習作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習作的興趣,整體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當前農村小學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師生投入大,效果甚微,探尋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習作教學功利性強,教學觀念落后
農村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過度關注習作的內容和結果,是否能得到高分,從而忽視學生的表達愿望、情感的體驗、交流的快樂。
2.課標要求把握不準,揠苗助長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缺乏對課標的系統(tǒng)學習研究,對習作教學要求理解不深,把握不準,存在揠苗助長的現(xiàn)象。如中年級習作教學課標定位為“學生樂于表達,增強習作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要求學生學會選材、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拔高要求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3.指導習作貪多求全,方式單一
教師指導習作課往往從題材選擇、開頭結尾、謀篇布局、遣詞造句、表達技巧等方面一股腦地教給學生,結果是學生云山霧罩,不知所云。同時習作指導程序化,形式單一。如,一個老師在指導三年級習作《記一次活動》時,教師指導學生怎樣選題,怎樣寫好開頭結尾,怎樣寫得生動具體,怎樣做到詳略得當等,結果一堂課下來大多數學生根本就不知道怎樣把一次活動記清楚、具體。
4.學生習作內容千篇一律,卻缺少真情實感
課標要求學生“寫真事,說真話,表真情”。但現(xiàn)實學生習作內容空洞,生編硬造,無病呻吟,無法把事情寫具體和真實感人,習作內容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實感。
5.習作評改形式呆板,評價主體單一
習作批改往往教師在每個學生的習作中找找錯別字,寫上評語,再打個分數,讀兩篇優(yōu)秀習作。在評改習作過程中,教師唱主角,學生唱配角,甚至教師包辦代理,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習作評改未達到應有的效果。
二、提高農村小學習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習作教學是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提高表達和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習作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把握課標,習作訓練形成系列化
教師要認真學習課標,準確把握課標對各個年段的習作教學要求。在平時習作教學中,根據班級學生實際,依據課標,制訂切實可行的習作教學計劃,做到一課一得,第一學段指導學生練好寫話,第二學段側重構段以及篇章練習,第三學段重視學生綜合表達能力的提高和學生自我評改能力的提升。
2.巧設教學情境,強化指導,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習作離不開教師指導,因此,每次習作前教師要根據習作要求巧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與文題有關的情境中,勾起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回憶;充分利用范文強化習作方法的指導,從而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如《讓學生“動”起來》習作教學指導中,先讓學生觀看王勵勤打乒乓球的視頻,并出示描寫王勵勤打球的片段,指導學生體會動作描寫,然后老師表演魔術,讓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的表演,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文可寫。同時我們還可以舉辦班級作文展覽、編輯優(yōu)秀習作等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保持習作的興趣。
3.緊密聯(lián)系生活,激勵學生說實話,表真情
葉圣陶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做成什么文章?!币虼?,在習作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從豐富多彩的學習中,有趣的課外活動中,富有靈性的課外閱讀中尋找到樂趣,用文字把那些真實的、有趣的事記錄下來,表達自己在生活的體驗、感受、感情,就是一篇好的習作。
4.評改習作主體多元化,評改方法多樣化
在習作評改中,要采取自評自改、小組互評互改、教師點評等多種方式,讓教師、學生均參與到習作評改中,提高學生評改習作的主動性和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采取“冷卻法”修改自己的文章,也可采取“雙向批改法”指導學生自改和互改、師生共改等,提高學生習作評改的能力。
新課程背景下的習作教學任重道遠,教師應反復實踐、鍥而不舍,不斷提高習作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