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也在發(fā)生著變化。要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側(cè)重于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其中教師課堂提問是一個重要方式。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就是掌握提問的技巧。進行有效提問要注意以下幾點:提問要有層次性、針對性、開放性、探究性等。根據(jù)課堂活動選擇適合的方法。通過有效提問掌握提問方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啟迪、拓寬學生思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課堂提問;層次性;針對性;開放性;探究性
新課改強調(diào):“課堂教學要以人為本”,在課堂教學中重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要圍繞學生進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形式是通過課堂提問來進行的。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問?!苯處熢谡n堂教學中如果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啟迪學生思維、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就必須讓學生產(chǎn)生疑問。課堂提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
但是,現(xiàn)在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沒有認識提問的重要性還是原來灌輸式的“一言堂”。一節(jié)課老師從頭至尾滔滔不絕,甚至聲嘶力竭。學生一節(jié)課像聽講座從頭至尾猶如木偶一樣,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在課堂中沒有思考,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無形當中剝奪了學生思考、探究的權利。學生也缺少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也有些教師雖然認識到了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對課堂提問走入誤區(qū)。在課堂教學中多存在下列一些狀況。
一、課堂提問現(xiàn)狀
1.課堂提問表面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往往為了追求課堂的熱鬧場面、活躍課堂氣氛,而讓學生一起回答問題。對于多數(shù)學生知識的掌握怎么樣,教師不去細究,通過學生的齊答,教師也很難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課堂提問缺少探究性、思考性
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時,往往流于形式,根本沒有思考的必要,學生不假思索就能答出來。這樣的問題需要提問嗎?需要思考交流嗎?回答是否定的。對于在書本上能夠直接找到的知識,教師一般不需要拿到課堂上讓學生思考。同時對于問題的設計用“對不對”“是不是”這樣的發(fā)問,缺少發(fā)散性。這種提問毫無價值,課堂效果收效甚微。
3.課堂提問問題大、難度大
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有時候問的問題過大、可回答的角度太過寬泛,導致學生不知如何答起。有的教師在提問時難度過大,依靠學生的學習水平根本解答不出來,這樣的問題往往是無效的。
4.懲罰性提問
課堂中如果哪個學生犯錯了,有些教師往往會故意提出一些有難度的問題,明知學生回答不上來卻故意讓他回答。教師提問的目的是“整治”學生,懲罰他的錯誤。這種做法背離了課堂提問的本意。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目的是切實發(fā)揮“問”的作用,認識有效提問的意義。
二、課堂提問的意義
1.教師通過課堂提問,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習質(zhì)量。
2.教師恰如其分的提問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學生在回答教師的提問過程中,往往又會促進學生產(chǎn)生新的疑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
3.學生對于未知的知識往往有好奇心、有探究的興趣。教師的提問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4.教師通過課堂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問題。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對于回答什么,怎么回答,在腦海中要做到仔細思考。通過提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有效提問
課堂中要最大限度發(fā)揮教師提問的作用,一定要做到有效提問,怎樣才能進行有效提問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究:
1.課堂提問要有層次性、有梯度
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針對重、難點設計問題時,一般難度大些,學生一般難于回答。針對此種狀況,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樣一個特點,在設計問題時可以將難度較大的提問進行分解。把問題設置成幾個簡單的小問題,采用分層次方式由淺入深提問。學生在思考的時候、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解決。簡單問題解決了,難題也迎刃而解了。
2.課堂提問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教師在提出問題后,不要急于把結(jié)果告訴學生。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問題有難度時,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既然是討論就要有充足的時間做保證。
只有這樣學生思維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如果時間太短,學生來不及思考,教師提問的作用就不大。
3.課堂提問要有思考性
學生只有在課堂中思考問題,才能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自己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問題,需要學生動腦才能解決,才能增強學習動機。
4.課堂提問要有開放性
新課改的理念更多地提倡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提問的過程中,可以減少學生死記硬背知識方面的檢查,減少封閉式提問。
多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設計思路開闊、答案不唯一,只要合情合理的回答就行。
這類問題需要學生積極思考、理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激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探究能力。
5.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
教師進行課堂提問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要學習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來設計問題。這樣教師在課堂中才能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釋疑解惑,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不是教師提出無用的問題偏離學習目標。
6.課堂提問要及時反饋
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可以了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情況,獲得學生及時、準確的信息,也有利于教師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作出評價、反饋,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況。教師適時進行反饋,適當點撥、引導。同時多進行鼓勵性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功感。
7.課堂提問要有適用性
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考慮回答問題的范圍,提問的對象是面對全體學生。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層次有明確的認知。一句話,要了解學情。問題設計難度不要太大,也不能太簡單,要能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不僅能夠兼顧到中等學生,還能兼顧到優(yōu)生和薄弱學生。針對優(yōu)等生,難度低的問題,對他們來說相對容易些,可以當做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同時教師可以在原來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問,提高難度。對于后進生,教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狞c撥、指導,幫助學生理解。
課堂教學只有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提問,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質(zhì)量,打造高效課堂。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