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確問題
以《閱讀大地的徐霞客》(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為例,解決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提出的“怎樣指導學生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并嘗試運用于寫作”這一問題。具體問題為:在閱讀中了解對比的寫法,體會其突出強調(diào)的表達效果,做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
二、教學過程
(一)引導感悟
1.導語: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研究他究竟奇在哪里。
2.課件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當時的讀書人,都忙著追求科舉功名,抱著‘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觀念,埋頭于經(jīng)書之中。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圖經(jīng)的收集和研讀。他發(fā)現(xiàn)此類書籍很少,記述簡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處,于是他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p>
(1)個人讀。讀了這段話,你了解到徐霞客有什么超出常人之處?
(板書:雄心壯志)
(2)聯(lián)系當時讀書人的現(xiàn)狀,對比閱讀。
①說說徐霞客和當時的讀書人有什么不同,補充表格:
②理解“卓爾不群”:當其他人都在閉門讀書,追求功名時,徐霞客卻立志走遍天下,這就是他的雄心壯志,這就是他超出常人之處。課文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他的這種與眾不同,這個詞是——(生接)卓爾不群。(板書)
誰來說說詞語的意思?(預設:高明杰出、不同凡響、出類拔萃……)
作者說徐霞客是個卓爾不群的人,從中,你感受到作者對徐霞客的什么感情?(預設:敬佩、贊美……)
③朗讀感悟:帶著體會到的感受,讓我們合作來朗讀這段話,讀出作者對徐霞客的贊許和敬佩。(師讀當時讀書人的表現(xiàn),生接讀徐霞客的表現(xiàn)。)
④小結:這個段落里,作者結合當時的背景資料來介紹徐霞客。這種寫法我們稱它為“對比”,采用對比的寫法,能起到強調(diào)突出寫作對象的作用,在徐霞客與當時讀書人的對比中我們就直觀地感受到他的卓爾不群,雄心壯志。
(二)遷移運用
文章還有多處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比如,
幻燈片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徐霞客的時代,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他所去的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盜匪橫行,長途旅行是非常艱苦又非常危險的事。
1.同學們自由讀讀這段話,想想這段話中是把什么與什么做了對比。
(把徐霞客的時代與現(xiàn)在做對比,比的是交通工具、道路和治安。)
2.通過對比,我們能感受到什么呢?(長途旅行艱險。)指名讀讀。
3.話中是通過哪些詞語把這種艱險表現(xiàn)了出來?再有感情朗讀。
(“沒有……沒有……沒有……”“連……都沒有……”)
4.朗讀小結:句中連續(xù)使用了四個“沒有”,可見,這是一個(排比句),排比句向來氣勢磅礴。全班齊讀。
5.仿寫:這個排比句古今對比,把旅途的艱辛表現(xiàn)了出來。讓我們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的翅膀,運用對比的寫法,來體會一下徐霞客三十多年旅途中的各種滋味。
學生任選一句練習:
(1)徐霞客的時代,沒有 ,沒有 ,沒有 ,連 都沒有,長途旅行是非常孤獨的事。
(2)徐霞客的時代,沒有 ,沒有 ,沒有 ,連 都沒有,晚上照明是非常困難的事。
(3)徐霞客的時代,沒有 ,沒有 ,沒有 ,連 都沒有,考察記錄是非常辛苦的事。
(4)徐霞客的時代,沒有 ,沒有 ,沒有 ,連 都沒有,旅途生病或受傷是非常麻煩的事。
(5)現(xiàn)在,我們有 ,有 ,還有 ,長途旅游是 的事, ……
6.小結:在古今對比中,我們感受到徐霞客的旅途千辛萬苦,但是他明知旅途苦,偏向旅途行,把畢生都獻給了探索祖國大自然的事業(yè)。難怪作者稱徐霞客的志向為“雄心壯志”,稱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個奇人,他卓爾不群。
三、板書設計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奇人
卓爾不群 雄心壯志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