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學生從閱讀中學會用語言進行表達?我覺得跟課文學作文是很好的途徑。因為教材是我們用得最多的閱讀材料,只要我們精心研究語文教材,就可以用來指導寫作訓練。
一、跟課文學習表達真情
寫作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活動。法國作家狄德羅說:“沒有情感這個品質,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情感是寫作的基礎,寫作的動力,是寫作之源。請看:
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天哪,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么任何代價我都愿意拿出來的??墒情_頭幾個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搖搖晃晃,心里挺難受,頭也不敢抬起來。
——都德《最后一課》
二、跟課文學習表達哲理
一粒沙中見世界,說的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情、尋常事物中蘊含著普遍的自然規(guī)律、深刻的人生哲理。像小思的《蟬》、張曉風的《貝殼》,都是作者小處落腳,實處挖掘,從深處尋找的結果。常用的方法還有:
1.由表及里
“表”就是表面現象、特點;“里”就是隱藏于表面現象下面本質的特點,如果能夠透過表面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那么,就有可能讓你的筆下更加深刻。
2.聯想
聯想是人們根據事物之間的某些聯系,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事物的心理過程,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思維活動。聯想又有相似聯想、相關聯想、相反聯想等。
無論辭藻多么華麗,技巧多么高明,文章沒有思想的深度、哲理的啟迪,那就如同白開水一杯。課文中這些方法,可以讓學生的筆下那些不起眼的人、事、景煥發(fā)出思想的光彩。
三、跟課文學習表達細膩
比如教學生細膩描寫,要講究有層次的、多角度,虛實結合、正面、側面相結合、調用多種感官等等。例如: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還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朱自清的《春》
描寫春花的這個段落,先是在表達上運用擬人、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寫得形象生動。接著正面寫完了,作者覺得還沒有興盡,于是,筆鋒一轉,又由實及虛,寫作的層次非常豐富,表達更細膩。
讀寫結合是一個老話題,只要我們平時閱讀教學時從寫作的角度多去進行挖掘,我想學生自然會從中受益。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