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及文化各方面的全球化進程,學習第二門外語已成為各高校對于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一項必備要求。通過第二門外語德語教學的實踐經驗來分析及探討德語作為第二門外語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對于第二門外語德語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第二門外語德語;有效;教學方法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無論在經濟、外交還是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著不同程度的交流及接觸,德國作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其與中國在經貿、科技等各方面的聯(lián)系越來越頻繁,于是越來越多的高校在其英語專業(yè)的教學中開設了第二門外語德語的課程。本文通過本人的實踐教學來探索針對學生德語的有效教學方法。
一、加強多種教學方式的運用
對于第二門外語德語教學,其目的不只是教會學生掌握單詞,看懂文章,更實用的是真正訓練其聽說能力,方便與外國人面對面地交流。但作為第二門外語,其課程性質及學習時間使聽說能力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這使得學生無法真正掌握德語。但不論是專業(yè)外語還是第二門外語,對于聽說方面的訓練,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一般以教師播放聽說教學內容,輔以對內容單純講授為主。但在這種方式中學生無法對播放內容按學習意愿進行有效吸收,只能被動接受。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使用一些多媒體教學材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可將聽力資料由原來的MP3形式換成視頻資料的形式,使學生可通過視覺的有效配合,強化學生對聽力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二、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
在傳統(tǒng)的第二門外語德語教學中,教師以對著教材講解、學生臺下接受內容為主要形式,忽視學生的主體認知作用。作為德語教師,應吸收借鑒新的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方式,尋找更合適的教學方法。德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掌握自主權,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如,教師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可以利用每節(jié)課的前10分鐘時間,讓學生到黑板前面做個簡短的演講或會話,內容由學生自由選擇,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適應能力和聽力能力?;蛘咭龑W生根據主題,讓學生扮演各種會話角色,模擬情景對話,增進師生的語言交流與互動。同時可適當?shù)卦黾永@口令、看圖會話等趣味性練習,以提高學生學習德語的興趣。
一個國家的語言與它的文化是息息相關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所以作為德語教師應加強對德國文化各方面的了解與研究,并將其運用到教學中去。如,在德語教學中一個單詞也許會涉及多種學科的知識。如果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將較為枯燥的單詞講解巧妙地融入所涉及的其他知識,便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又能拓展他們的文化視野。如,在講解一些德國地名或節(jié)日名時,可將各地及各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貫穿其中,在傳授課堂知識的同時活躍課堂的氣氛。
除了在課堂上講解這些文化知識,教師還可在有關德國的文化知識方面運用各種圖片及視頻的形式來展示,這能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相互作用,以達來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注意這些材料要注重與學生的興趣與接受程度。同時教師還可通過開展一些如語音比賽等的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從具體學習生活中體驗德語這門語言。除此之外還可介紹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使學生自主地去了解最新的與德國有關的資訊,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德語的興趣。
三、尋找促進學習持久性的方法
對于第二門外語的學習,學生剛開始學習時因為對其有好奇感,于是興致盎然。但隨著學習內容的難度越來越大,學生的熱情逐漸降低,所以保持對德語學習的持久性成為德語教學的一項重要的任務。教師要善于理解和寬容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和立場去理解其學習的情緒,幫助其克服學習中的困惑和障礙。在平時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學唱德語歌曲的方式,讓大家在優(yōu)美歡快的音樂中,記住歌詞中的德語表達方式,感受豐富的德語文化。
因為德語是作為第二門外語,對于英語專業(yè)而言,它所占用的課時不如英語充足,同時也不如英語一樣可以把聽說讀寫分門別類地教學。于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要讓學生更多更好地掌握德語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成為必然。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習對象與教學要求的不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改善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探索更合適的教學手段,尋找到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劉世斌.引領學生高效學習:名師講述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5.
[2]陳瑜.青少年學習心理與調試[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3-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