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年級課堂教學注重發(fā)揮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在音樂課堂中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動動腦筋編兒歌,翩翩起舞表現美,“款款”深情展律動,涂涂畫畫激思維,敲敲打打練節(jié)奏,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美的體驗和追求,享受音樂課帶來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愉快學習;識譜興趣;欣賞興趣;人文關懷
新課標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愉快的心情是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堂音樂課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他們始終在輕松愉快、歡樂活潑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課堂的教學效果將是事半功倍的。因此我尋找多種途徑和采取有效的措施,試圖把低年級兒童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起來,讓他們愉快學習也是音樂課中人文關懷的表現。
一、動動腦筋編兒歌,培養(yǎng)識譜興趣
識譜知識的傳授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掌握好識譜知識,可以更加準確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為使學生對枯燥無味、難學難記的識譜知識感興趣,我教學生認識五線譜的線數和間數時編了如下的兒歌,讓他們邊指邊讀:
張開左手掌,手心向外翻;
五個小手指,就是五條線;
四個手指空,就是四個間;
從下往上數,一二三四五;
好像上樓梯,越上音越高。
這樣的兒歌,學生既動手又動腦,流暢上口,易懂易記,使他們對五線譜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翩翩起舞表現美,激發(fā)歌唱興趣
著名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激發(fā)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美的魅力傳給他們必要的先決條件?!背枳畲蟮哪康氖墙o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教學生會唱一首歌,更重要的是啟發(fā)孩子表現美。如:我在教學生唱《金孔雀輕輕跳》時,由于它具有傣族歌曲特點,所以在學會歌曲之后,我用幻燈機在屏幕上映出傣家山鄉(xiāng)風景圖和傣族小朋友與孔雀跳舞的畫面,配上伴唱音樂。那優(yōu)美的動作、富有節(jié)奏感的音樂,有的學生眉眼、身體都想舞起來,有的同學開始坐不住了,我就抓住時機激發(fā)他們:“你們想不想也變成一只美麗的小孔雀呢?”學生急不可耐地回答:“想?!庇谑俏易鍪痉督趟麄兛兹跟Q立、孔雀準備開屏、孔雀開屏等基本動作,然后讓同學們隨歌曲《金孔雀輕輕跳》的音樂跳起來。同學們把感受到的美、體驗到的美都溢在舞蹈中,充分表現了出來。這節(jié)課學生通過舞蹈表演,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三、“款款”深情展律動,增強學習興趣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系的,表演是教學中備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fā)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記憶歌詞。如:我在教學生唱《小紅帽》時,歌詞是用動作來表現的?!拔野迅恻c帶給外婆嘗一嘗,”有的小朋友用手挽著糕點籃,有的小朋友左手背在后面,右手扶拐杖來模仿外婆。由于學生對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特別有感情,因此以情帶聲,歌曲唱得非常好。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敲敲打打練節(jié)奏,提高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節(jié)奏感和識譜能力,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由于條件所限,各種打擊樂器都不能達到人手一件,這就大大影響了學生的情緒。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發(fā)動學生在家長幫助下自制打擊樂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裝入沙子作沙捶;用鐵絲將酒瓶蓋兒串在一起當串鈴等。這樣學生的熱情高漲,他們用自制的樂器邊唱邊奏,使學生體會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