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彼悦看紊贤暾n后都會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例如,為什么這個知識點大多數(shù)同學沒聽懂?為什么這節(jié)課才上到一半大家就已經(jīng)昏昏欲睡?為什么這次的作業(yè)錯誤率那么高?為什么大家對這次的提問反應不積極?等等。在提出問題后,或查閱相關的資料,或和各位同仁探討,解決這些問題,在反思和解決的過程中,感覺到了成長。
關鍵詞:教學準備;學生主體;教學反思
一、教學前的預備工作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依據(jù)“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核心理念,在教學前有必要了解他們的大致狀況,不同的班級、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教務科布置給我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以后,我會找到所教班級的班主任,了解他們的大致情況,并根據(jù)他們以往的成績?yōu)閰⒖?,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法,并在開始幾節(jié)課摸清他們的脾氣和興趣愛好,調(diào)整講課的方式,防止出現(xiàn)講了白講或者睡倒一大片的情況,并根據(jù)每個學生不同的基礎、不同的智商,給他們提出相應的目標和要求,讓他們學有成就,能快樂地學。
二、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教學中的反思具有調(diào)控性,使教學優(yōu)質高效進行的同時,還
能提高教師的調(diào)控能力和應變能力,課堂教學的內(nèi)核在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如果上課時學生無動于衷,甚至昏昏欲睡,那教師就算在講臺上講得揮汗如雨、天花亂墜也無濟于事。
我上課時不喜歡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在下面不說話,不睡覺,但是不聽課,腦子里想的和老師在講臺上講的完全是兩回事,這
顯然不符合我校的教學宗旨。我一直在尋求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而不亂”的方法,在王佳麗老師的指點下我制定了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加分的方案,該方法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次我在課堂上提問的次數(shù)都超過十五次,確保每個學生一星期至少能回答一次問題。這樣沒加到分的同學看到周圍的同學都加到分了,自然上課會認真聽講爭取回答我的問題以獲得在集體中的認同感。同時,我也偏向于讓學生上課時能夠自由討論,但是該方法往往事與愿違,一開始學生還能按照我的思路來想問題,但是沒過幾分鐘他們的重點就偏離主題了,這時我會做出適當?shù)募m正和引導,讓學生把心思和精力盡量放在學習上面。
三、教學后的反思
不少老師都聽過我的課,有些是主動的,有些是邀請的,這些老師和領導在聽過課后都給了我非常中肯的意見,對我的幫助非常大。有時候我會想為什么今天下面的同學聽得那么認真,上黑板做題的正確率和積極性那么高,為什么他們對我講的知識那么有興趣,是新課的導入比較成功,是舉的例子比較生動,是多媒體課件做的比較豐富,還是其他的原因??偨Y后我就會把這些都記下來,作為以后講相同知識點的一個參考。
以上就是我這幾年教學工作的反思,我個人認為,年輕教師只有不斷地審視和發(fā)現(xiàn)自我,才能使自己的有效經(jīng)驗得到升華,缺點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才會不斷提升。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