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批注式閱讀工作進行回憶時,溫馨溢滿心底。溫是溫暖,是觸覺;馨是香氣,是嗅覺。這兩種美妙的感受,正可以比喻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美好境界,還可以表現(xiàn)筆者和學生魚水相容的和諧境界。按照時間的縱向發(fā)展,筆者將自己參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回憶分幾部分來解讀。
展望一:山重水復疑無路
筆者參加了2007年上半年教研室舉辦的批注式閱讀教學現(xiàn)場會之后,被會上何老師班級學生展示的才華和出眾的語文能力而感動,對這種教法十分感興趣。經(jīng)過學校教師的共同研究、討論,一致認為:這種閱讀方法把讀、思、寫有機結合,符合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達成閱讀之真意;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迅速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可操作性較強,容易運作。于是,筆者便茫然地加入了批注式閱讀教學的行列之中,成為其中弱勢的一員。回想走過的路,一路困惑,一路坎坷。
“石徑” 筆者僅僅憑借現(xiàn)場會上的批注符號和課堂教學展示開始了自己班的實踐。困難可想而知,對于沒有語文功底的孩子們來時,批注就是寫上評價??粗⒆觽儠夏穷l繁出現(xiàn)的“這句寫得很好”、“這個句子真棒”,筆者心急如焚。這樣下去怎能提高孩子們的聽說讀寫能力,怎樣提高語文素養(yǎng)呢?
“橋梁” 2007年10月,縣教研室下發(fā)了《批注式閱讀教學實施方案》,方案中從字詞批注、句子批注、題目批注到插圖批注、整體感悟,一一作了詳細的說明,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一座通向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橋及時在筆者面前鋪開,迷茫中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的光。
“坦途” 有了教研室的“路標”,筆者也潛心揣摩批注的精髓,盡量用自己的批注和古代名人批注的范例給學生以引導,讓學生揣摩方法?!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任何一種能力或知識的掌握都是以方法的掌握和運用為前提的,因此,教給學生批注方法尤為重要。明確批注要求。預習階段學生在課文上圈點批注、疏通文字、收集相關資料、進入文本、寫下自己的感悟聯(lián)想、提出疑難、賞析語言、評點人物等,把讀、思、寫三者有機融合起來,帶著自己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與感受走向課堂。大部分學生能在第一課時完成字詞的批注(即自己或者在同伴的幫助下基本上掌握本課生字詞、多音字等),重點句子的批注(根據(jù)課后題和單元訓練目標找到本課重點句子),題目的批注,把握整體內(nèi)容。并能就書寫質(zhì)量和批注內(nèi)容互相評價。
“沼澤” 可是當孩子們在第一課時能夠結合讀、思做出批注之后,筆者卻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困境。完全不知道第二課時該如何去教。《長城》一課的教學暴露了筆者第二課時閱讀教學的淺薄,課堂上完全找不到合適的教法,將一堂課上的支離破碎。課后感到無地自容,甚至覺得永遠無法運用這種教法,充滿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的迷惘與絕望。
展望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當筆者不停地為第二課時教什么、怎么教糾結時,一份材料讓我有了些許的感悟,摘錄如下:
這些基本代表著當前閱讀教學的幾種取向,許多語文教師正經(jīng)歷著“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激烈斗爭之中,而學生也正學習或有用或無用的閱讀方式方法。到底什么樣的課是好課?我想,一個最主要的標準就是“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若“教”是為“學”服務,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更有效地達成語文課程目標,而就達成了真實,扎實,樸實,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另一個標準就是“教什么”與“怎么教”之間的關系。王尚文先生說:“語文教學的弊病,我以為病象雖在‘教學’,而病根卻往往是在‘語文’,‘語文’缺乏一定的根底,‘教學’往往會越研究越糊涂,甚至還不如不研究好?!蓖跸壬谶@里所說的“語文”即“教學內(nèi)容”,“教學”即“教學方法”。教學內(nèi)容還沒有著落,卻執(zhí)著于研究怎么教——怎么導入,怎么朗讀,怎么提問,怎么過渡,怎么總結……緣木求魚,自然問題百出。
清楚了教與學的關系,明白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區(qū)別后,筆者調(diào)整了一下自己的教學策略,教學中做到心中有明確目標,跟學生一起走進文本,為學生疑惑處解疑,與學生一起跟文本有效對話,最后和學生一起走出文本?!兜卣鹬械母概c子》《去年的樹》的課在改變了教法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筆者還在校領導的指導下,嘗試構建了中高年級第二課時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基本框架:整體感知,理清課文思路;巧架橋梁,指向文中重點;披文入境,與文本深度對話;心靈補白,二次批注文本;讀寫結合,情感寫法升華。這一思路雖然簡單甚至有欠推敲,但正因為有了一條“路”,才能在這條路上自由趨馳。在“山窮水盡”時也能步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展望三:萬紫千紅總是春
對于批注閱讀教學,細細回味,頓覺走過一路芬芳,雜七雜八的小花讓視線變得應接不暇,又覺得是那樣的自然而然。學生的批注水平正逐漸提高,這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讀書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他們更加愛讀書、愛積累,課堂上他們會常?!鞍岢觥痹凇兜谄邨l獵狗》《根鳥》《笑貓日記》上內(nèi)化來的句子,讓筆者大開眼界。課堂上師生心靈相通,筆者不會牽著他們也不會任由他們做各不相干的交流。筆者成了一個嫁接師,會在學生需要的時候?qū)⑺麄兊膫€性感悟和文本的特有內(nèi)涵嫁接在一起。讓文本的內(nèi)涵和作家的亮點在孩子們的心上開花結果。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林西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