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有機整合,在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核心活動是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已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中學階段更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而課堂就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主要陣地。思維性課堂教學需要明確課堂教學目的,突出知識形成過程,能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重視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訓練思維品質以提高智力能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我們的科學課堂也是這樣,我們應把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放在首位,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思維方法的滲透,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產生更多科學思維的火花。
【關鍵詞】思維 問題 課堂容量 要求
作為青年教師有時也總是在想一個問題,怎樣的課才算一節(jié)好課?現(xiàn)在有些公開課過于看重形式,為了讓課堂氣氛熱烈,小組小輪貫穿始終,我想這些老師平時上課不會這樣。還有一些課過于追求課堂上的容量,認為容量大,學生學習的知識多,效率就高。有時甚至通過拖堂來實現(xiàn),這樣其實真正忽視了學生思維和課堂含量的問題,學生只能達到記憶和模仿的程度,不能體會到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生的思維不能得到真正質的提高。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期多惠曾說過“我們認為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要在有限的課堂40分鐘里通過教師鉆透教材并居高臨下的駕馭和處理教材,在課堂實際中根據(jù)學生學情和教學內容,正確引導學生科學提問,給學生編織出一張思維之網(wǎng),使學生知一點,曉一類,通一片,讓學習變得更輕松,更自覺,更持久。本文結合平時的上課,談一些想法和思考。
一、用問題來打開學生思維之門
疑問是思維的起點,問疑是思維發(fā)展的動力,是通往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入口。我們也知道科學提問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時反饋課堂的教學信息。但問題設計需要上課教師對教材的把握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設計一些具有具體性、啟發(fā)性、靈活性、趣味性的問題來實現(xiàn)教育目的。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中產生高認知問題,引起學生認知沖突,從而使學生明確教學活動的目標,并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讓學生有自己一定的思維去學習思考分析,減少了學生掌握抽象概念的難度和排異性,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鞏固。還有課堂教學中也要注重學生提問的教學習慣,樹立新的課堂教學理念,促使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平等開放、鼓勵個性、尊重學生的課堂是我們需要的。這樣學生才能輕裝上陣,放下精神包袱,張開自由飛翔的翅膀,展開聯(lián)想,暢所欲言,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和求異性才會得到發(fā)展。過分注重教師的權威,維護方法的唯一和知識的不可替代,只能埋沒個性,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活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避免一言堂,避免教師臺上“演戲”,學生臺下“看戲”的情況。大力推行啟發(fā)式、討論式和分層次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加強教與學的雙向交流。教師要具有民主的教學觀,不要在學生面前擺“師道尊嚴”的架子,要歡迎學生的挑戰(zhàn);要樂于與學生進行思想碰撞,要為學生營造“人盡其能,各展其才”的寬松氛圍;教師對學生各種答案中的合理成分要充分給予肯定,尤其是那些有自己獨到見解、新穎的答案,即使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荒謬的,也想方設法從其他方面給予肯定和贊揚,以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看法,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也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的發(fā)展。
二、課堂容量不等于課堂質量
我們知道課堂容量是課堂思維的基本,是課堂質量的有效保證,但過分追求容量卻是不可取的,課堂中并不是講得越多越好,這樣會讓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時間,上課總被老師帶著走,課堂內容也只起到記憶和了解的作用,往往會出現(xiàn),上課好像聽懂了,但課后這類題目仍不知從何下手,更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知識系統(tǒng)混亂,越學越累,最終對科學這門課失去信心,這應該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我們應該把握好課堂容量和課堂思維容量的關系,在平時上課要注意突出重難點,憑自己對教材的正確深入理解去科學處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學流程,淡化或刪去一些與主題無關的內容,而在重難點知識上給與學生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討論,讓學生親身去體會我們客戶課堂蘊含的思想,這樣做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現(xiàn)代課堂對教師的要求
現(xiàn)代社會高速發(fā)展,學生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性,我們教師應該在不斷積累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需要了解我們自己所教學生的興趣點,我們平時的備課也能更接近學生的實際。廣大教師應充分明確科學知識這一來源生活特性,在教學實踐中有目的性將教學問題寓于學生們熟悉的生活實際中,滲透豐富有趣的生活事件,合理設計靈活多姿的教學活動,進而令學生深切體味來源于生活的科學知識魅力及其服務于生活的內涵價值,進而提升學習科學興趣、自信心,激發(fā)學習熱情、產生強烈的探究科學知識欲望與好奇心,擴充豐富生活經(jīng)驗,深化其對抽象難懂、晦澀知識點的科學理解力,令科學學科教學課堂真正深入學生、走進其生活世界。這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這就是我們課堂所要的東西。因此,我們更應該培養(yǎng)多方面的興趣,實現(xiàn)知識的全面化。我們教師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還應該在課堂上大膽,積極創(chuàng)新,給學生一個充滿樂趣和諧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從而更能保證學生的主題地位,讓學生的思維可以積極主動地圍繞著課堂,切實實現(xiàn)在課堂上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這樣我們才能在現(xiàn)代課堂中立足,不被時代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