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新課標在識字與寫字方面,實行“識寫分開”,提出“認識”“學會”兩種要求。在第一階段明確提出要“多認少寫”,要求1~2年級會認1600~1800個,會寫800~100個。艱巨的識字任務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識字難度大,有部分家長反映學生怕認漢字,漸漸地不喜歡上語文課了。
那么,那如何在新課標下有效地進行識字教學呢?使孩子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讓識字成為一種樂趣呢? 下面,就談談我在低年級識字教學實踐摸索中得出以下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激發(fā)興趣,快樂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識字,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使學生積極、快樂地參與識字教學。
1. 游戲識字:排隊組字。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卡片打亂,發(fā)給每人一張,讓他們到講臺前來組成老師讀出的生字,全體學生認讀和評議。 猜字謎識字:在識字教學中,原原本本把字擺出來,學生沒有多大的興趣,而采用猜字謎游戲就不一樣了。老師可以先給出謎面,讓學生嘗試寫出字型,也可以和學生一道編字謎。如:“王”即“一加一”;又如:“頭”即“一點一點大”;再如:“斗”即“一字十二點”。搶卡片。老師把許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師讀的字音,找出有關的卡片組成字,讀后組詞或說一句話,誰搶得多誰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
2. 編口訣識字。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編口訣”能幫助孩子們輕松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和構字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聯(lián)想去揭示漢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義的關系。通過直觀手段、形象生動約語言描述。比如: 朋:兩個月亮交朋友。 種:禾苗種在水田中。 樹:村子里的樹木對對齊。念:今天要用心念書。坐:二人土上坐。狼:狼狠一點。呆:一個人張著大嘴巴(口),像木頭一樣一動不動,原來他在發(fā)呆。
二、在生活情境中識字
漢字的創(chuàng)造來源于生活。識字教學也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識字教學應注重重復記憶。學生只有在無數(shù)次的重現(xiàn)所學知識于眼前,才能處處把字識。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學生識字的數(shù)量就會與日俱增,閱讀能力也會進一步提高,也能更好地獲取多方面的信息。
1.生活識字。生活處處是識字的課堂,如包裝盒、包裝箱上的字,超市里的標簽、商標,街上的廣告牌,商店招牌等都是識字的好教材。為了拓展學生們的識字空間,我鼓勵學生們“見字就認,不會就問”。這樣不但能對所學的字、詞加深記憶,同時學生們又產(chǎn)生了識字的強烈愿望,既增加了學生們的識字量,又提高了學生們的識字能力。
2.點名找同學識字:一個班級有四五十個同學,在不同的時間內(nèi),利用點名簿子讓學生輪流點名來認人識字。這有在發(fā)作業(yè)本時,讓學生輪流發(fā),從而認識同學的名字。
三、找規(guī)律識字
漢字的構成是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一個漢字,往往是聲音、圖象、意義、符號四個部分的有機結(jié)合,而這四者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識字7”時,我先用投影出示“礻”、“衤”、“宀”、“穴”的古文字畫面,然后出現(xiàn)抽象的古文字,再出現(xiàn)簡體楷體漢字,同時講解其意義、演變過程。
在教學形聲字“情、請、晴、睛、清”時,我采用“部件”分析法,引導學生理解“形旁”和字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樣,學生既能快速地記住這些生字,還能舉一反三,再學習“跳、桃、挑、逃”這一組形聲字時,就能獨立運用“部件”分析法,很快學生就能掌握這些生字了。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不但教學生尋找識字規(guī)律,同時也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根據(jù)學生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自己主動識字,并形成自己識字規(guī)律,增強識字能力。
四、創(chuàng)設情境,輕松學習
低年級教材中的每一組“詞串識字”都有一個主題。如一年級上冊“識字3”——“美麗的公園”,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公園里的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學生的學習興趣頓時高昂,就會情不自禁地對照畫面上的事物,高聲拼讀出旁邊的詞語;同時利用卡片、游戲表演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反復誦讀,加強記憶,并在讀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如在“識字4”——“美麗的田野”教學時,我提前做好準備,在上課前先帶領學生到田野里認識各種植物和昆蟲,采集標本,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認識,理解所要學習的詞語。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把教課書上的詞語跟所表示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牢牢地記住所學的生字、詞。同時可對詞串進行補充說話,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樣的教學,比照本宣科、抽象識字更易于接受,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
五、注重示范作用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不但注重讓學生認,還特別注重寫。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寫好一個字,比認識一個字要難得多。學生們在臨寫一個字時,往往不能完全掌握字的筆畫、筆順。因此在教學一年級學生的時候,對于每一個新學習的生字,教師都應該在田字格里示范書寫,同時講清每一筆畫的起筆、收筆位置及寫法。這樣,學生在書寫生字時,每一筆畫都是“胸有成竹”、筆筆有數(shù),寫出來的字,往往比學生獨自臨摹要規(guī)范得多,天長日久,學生們的寫字能力也會大有提高。對于二年級的學生,則可讓學生自己觀察每一個字在田字格里是如何擺布的,并口頭說一說,議一議。教師對比較難寫的字稍微作些指導,學生就可以獨立臨寫了。長此以往,學生在書寫生字時,就養(yǎng)成了“讀帖”的好習慣,不但有助于記字形,還能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識字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和創(chuàng)造帶來的快樂,使“苦學”變成了“樂學”。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而且還能在他們不斷的“新發(fā)現(xiàn)”中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