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據(jù)學校發(fā)生的一件師生沖突的真實事例,從學生層面和教師層面分析了當前農(nóng)村高中學生與老師發(fā)生沖突的原因,論述了如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提升教師自身威信與教育藝術,從而預防師生沖突的發(fā)生,或者將師生沖突降低到最小化。
【關鍵詞】農(nóng)村高中 師生沖突 成因 對策
由于農(nóng)村高中生家庭狀況及生源質(zhì)量的原因,少數(shù)學生學習情緒低落,不思進取,自暴自棄,思想松懈,對自己行為不加以約束,違反校規(guī)校紀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導致在教學和班級管理中引發(fā)的師生沖突呈上升趨勢。面對上升的師生沖突,如果不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加以解決,勢必影響到學校正常的教學、管理秩序,而且對當事人、學校及整個社會都產(chǎn)生非常嚴重的的危害和消極影響。
一、個案再現(xiàn)
上課鈴聲已經(jīng)響過了,在英語老師上了七、八分鐘課后,小吳同學“砰”地推開門,在縱目睽睽之下大搖大擺地走進教室,坐到位子上。英語老師看了他一眼,接著繼續(xù)講課。下了課,英語老師把小吳同學叫到講臺上,詢問遲到的原因,然而在周邊有很多同學在場的情況下,小吳就是不愿開口,在不斷地被逼問的情況下,才不情愿地吼了句:“上廁所去了”,見小吳態(tài)度這么差,英語老師訓斥起來:“那你課間十分鐘在干什么?”,“ 進來的時候為什么不敲門喊報告?”,“你爸媽平時是怎么教你的?真是什么樣的父母教出什么樣的人” 一聽到老師講自己父母的不是,小吳頓時血氣上涌:”這與我爸媽有什么關系?……” 說完抓住老師的脖子,英語老師沒想到小吳情緒這么激動,出于保護自己,用手去推開小吳…。
事后得知:小吳同學平時就是我行我素,喜歡頂嘴的一個人,家住農(nóng)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時跟爺爺奶奶住。一聽說孫子在學校里與老師“打架”了,爺爺奶奶要求老師向?qū)O子道歉:“因為老師是大人,是教育學生的”。經(jīng)校方多次調(diào)解,這件沖突才以平息。
結合這件具體事例,筆者認為,如果這位老師能夠了解這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家庭狀況,注意交談方式和教育藝術,這件沖突事件就能避免了。因此,找出師生沖突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以減少、杜絕此類事件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師生沖突的成因分析
俗話說得好,一個巴掌拍不響。既然是師生沖突,必然涉及到教師與學生雙方,所以筆者試圖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去尋找造成師生沖突的原因。
(一)學生層面的原因
1.高中生特有的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指高中生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不考慮是非曲直對家長和老師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tài)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具體表現(xiàn)在:對父母的教育言語不是很順從。認為個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家長的思想往往不合時宜。在學校對老師也極度反感其居高臨下的說教,很在乎個人的自尊心或面子。有時故意在課堂與老師抬桿、頂牛,甚至不顧后果與老師或同學發(fā)生沖突,諷刺表現(xiàn)進步的同學。有時對老師的批評報以“仇恨”的目光。
2.農(nóng)村留守學生易有的心理困惑。為了提高改善家庭的生活條件,很多學生家長長期在外打工,對子女疏于管教,因此這些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成績平平,有的學習能力差或者未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致中考未能考上理想的重點高中。且這些學生因為長期缺少父母關愛及有效的教育、引導和約束,更容易產(chǎn)生心理困惑,出現(xiàn)孤獨、乖僻、心理失衡、輟學厭學等心理問題,當學校管理要求過嚴時,很容易與學校、老師產(chǎn)生對立,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自我評價消極。農(nóng)村高中生的自信心普遍不足,因為他們都是被重點高中拒之門外的學生,由于高中的擴招政策,還有部分基礎極其薄弱的孩子升入了高中。過去的不成功經(jīng)歷帶給他們的是自卑等負面情緒體驗,自我評價比較消極,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他們特別在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在處理人際關系中缺乏自信。
(二)教師層面的原因
1.教師缺乏正確的心態(tài)。一些老師面對學生違紀的行為時,沒有一種正確的心態(tài)。當學生違反校規(guī)班紀并據(jù)理力爭時,老師首先感覺到的是自己的“師道尊嚴”受到威脅,因而惱羞成怒。這時,腦子里所想的,就不是怎么來巧妙制止學生的違紀行為,而一門心思想的是怎么來懲罰和打擊學生的違紀行為,于是生氣,發(fā)火,甚至動手體罰。
2.教師缺乏適當?shù)慕逃囆g和機智。一些老師面對學生違紀行為,不能靈活機智地予以應對和化解,而是方法簡單粗暴。要么讓學生站教室門口或辦公室,要么讓學生請家長來學校,甚至直接把違紀學生直接送政教處。總之,只有“責怪、批評、懲制”一法,沒有有效地了解與溝通,這樣就容易造成師生間的對立,從而引發(fā)沖突。
3.教師“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 在高考及學校考核制度的指揮下,一些教師對學習成績不甚理想、不聽話的學生諷刺挖苦,甚至變相體罰,使得那些學生受到排擠,個性、心理受到壓抑,找不到成功的陽光,于是煩學、厭學、逃學,久而久之師生關系緊張、尖銳。
三、師生沖突的應對策略
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具有主體意識的、處于發(fā)展中的人。學生作為發(fā)展中的人,在他們身上所展現(xiàn)的各種特征都處于變化消長、日趨成熟過程中,因此難免不犯錯誤,難免沒有缺點,這是十分正常的現(xiàn)象。但他們的缺點、錯誤,較成年人來說,有較大的矯正可能性。
(一)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
1.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和班主任可以利用班團活動課每周或每兩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針對農(nóng)村高中學生的實際問題,通過具體事例或活動,如角色扮演、團體討論、自我陳述等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情緒調(diào)節(jié)、心靈的溝通、理念的認同,使學生獲得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培養(yǎng)自信心,自我調(diào)節(jié)的能力,實現(xiàn)優(yōu)化心理素質(zhì)的目的。
2.設立心理輔導中心。學??梢栽诎踩?、方便的教學樓層設立一個溫馨典雅的心理輔導中心,并成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小組,通過心理教師的耐心傾聽,幫助學生抒發(fā)他們的郁悶,分析焦慮的原因,尋找排除焦慮的方法,解除心理癥結;教會學生交往的技巧,使學生懂得自尊、自信、自強。
3.開設學生投訴渠道。學生在成長中,其權利意識也在逐步提高,遇到一些沖突和矛盾時,他們也知道尋求法律幫助。學??梢栽O立一些學生的申訴、投訴機構,如“校長信箱”,使之在遇到教師處理不公不當?shù)膯栴}或其他問題時,不僅可以通過心理輔導的方式得到疏導,還可以借助申訴等方式反映問題,通過學校的正常渠道使問題得到公正的解決,使雙方達成和解,將師生關系問題消滅在萌芽中而不致于沖突激烈化。
4.充分利用“周記”的橋梁作用。隨著青少年生理上的生長發(fā)育,他們不太輕易將自己內(nèi)心的思想活動表露出來,反而更愿意把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順心之事或受到的委屈等寫進自己的日記,收藏自己的喜怒哀樂。班主任可以利用“周記”這個窗口,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并排解他們心中的郁悶,及時解答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產(chǎn)生的疑問。
(二)全面提升教師素質(zhì)
1.提升素質(zhì),樹立自身威信??鬃釉唬骸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由此可見,教師的個人魅力是樹立威信的前提。而教師在塑造個人威信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孟子說:“以德服人者,心中悅而誠服也?!鄙斫讨赜谘越?,教師要樂于奉獻,有健康的價值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從而樹立自身的個人威信。
(2)發(fā)展過硬的業(yè)務素質(zhì)。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高度熟練、真才實學、有本領、有技術、手藝高超、實事求是、不辭勞苦——這才是最吸引孩子們的東西。”“學高為師”,學生最佩服的是知識淵博的老師。
(3)提高親和力。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教師要愛生有方,尊重、理解、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針對學生個體的特點,善于用“愛”作橋梁、靠“愛”做動力,以愛弘信。
2.言傳身教,注重教育藝術。蘇霍姆林斯說:“我堅決相信,學校里往往帶來很大不幸的沖突,大多數(shù)根源就在于教師不善于同學生們談話。”師生沖突固然有學生的因素,但與教師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言辭不當,過激行為也是有關聯(lián)的。因此,要避免師生沖突,教師需要有處理沖突的能力,展現(xiàn)教育智慧。
(1)以退為進,課后處理。如在課堂上出現(xiàn)沖突,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冷處理,以便保護學生的自尊,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在上述案例中,英語老師對學生上課遲到進教室的違紀行為沒有當堂批評,還是顧及到學生的自尊的,但是課后把該學生帶到辦公室里教育可能就不會發(fā)生沖突了。因為在犯錯誤后,站在辦公室這個環(huán)境里,留給他一個反思空間,一般都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在教室這個公共場合,礙于在同學面前失面子他是不會承認的,強迫他認錯反而會激化矛盾。
(2)冷靜傾聽,合理溝通。在案例中,老師看到學生態(tài)度很差地頂撞自己,馬上就口無遮攔地訓斥,并且還刺激到他心理最敏感的東西:父母親沒有教養(yǎng),從而引發(fā)了反抗的情緒。其實在面對師生沖突,作為老師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能太以權威自居。當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行為或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時候,教師應用理性的寬容來對待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里,傾聽不同的心聲。
(3)抓住契機,轉(zhuǎn)化矛盾。在班級教育教學管理中,偶發(fā)的小事件層出不窮,學生也在考驗老師的態(tài)度和公正心。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機,要學會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規(guī)律,有意識的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去觀察學生的行為,順勢而為,解決實際問題。在本案例中,得知學生是上廁所而遲到了,可以利用女老師母性的優(yōu)勢體現(xiàn)老師對他的關心:“上廁所去了,怎么這么長時間啊,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啊?要不要緊啊?身體不舒服要及時去看醫(yī)生啊!”聽到這樣關切的話語,平時缺少父母親關愛的學生肯定會覺得自己剛才的行為不對,態(tài)度自然轉(zhuǎn)變了。
(4)投入真情,挖掘閃光點。對于自卑心理強烈的學生,要善于利用羅森塔爾效應,以積極的期待去關注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經(jīng)常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尊重他們的個性,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點滴進步和“閃光點”,并加以引導和鼓勵,促使學生在關心的氛圍中激發(fā)出學習的動力,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3.控制情緒,保持良好心態(tài)。教師每天面對繁雜、重復的工作,身心俱累,面對學生違紀行為難免會情緒激動。但我們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隨時提醒自己要學會寬容,以同齡人的心態(tài)理解和尊重學生,設身處地地體察學生的心理、處境,冷靜處理,可以避免沖突。
總之,在當前教育環(huán)境下,師生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教師作為師生沖突的主導方,要充分認識沖突形成的原因;提高應對師生沖突的策略技巧;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預防師生沖突的發(fā)生,或者將師生沖突降低到最小化。從而做到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更好地保護我們教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