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兒童的生長發(fā)育特點,處在幼兒園學習的幼兒智力處在飛速發(fā)展階段,在幼兒園的學習經歷無疑是與社會接觸的第一步,是發(fā)展抽象思維和概況能力的重要時點,音樂在這一期間對于開發(fā)幼兒智力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但幼兒在這一期間身心發(fā)育尚未成熟,因此在理解客觀事物的問題上也沒有成人感性的思維方式,因此在音樂活動中運用“圖譜教學”符合幼兒的心理年齡特征。
【關鍵詞】圖譜 音樂教學 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6-0165-01
一 圖譜教學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作用
1.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針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愛被新鮮事物吸引的特點,幼兒教師在音樂活動中通過圖譜教學,可以增加課堂的多樣性、活躍課堂氣氛,以此來達到教學目標。年齡小的幼兒很容易接受靈活新鮮的教學方法,如在中班《小兔子乖乖》音樂教學的活動中,我們采用了情境劇的教學方法,通過扮演“兔寶寶”“兔媽媽”兩個角色,邊演邊學習歌曲,讓兒童在游戲的歡樂氛圍中學習和記憶歌詞,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2.提高幼兒對音樂的記憶能力
無論是何種教學方式,死記硬背、枯燥的教學方法都是課堂上的大忌,特別是針對幼兒教學,要花樣翻新才能被幼兒接受,圖譜不只是在幼兒教學,在其他階段的學習當中都是一個提高記憶能力的好方法。
在教授音樂《小蛋殼》的課堂上,可用實物雞蛋來代替歌詞中“圓圓的蛋殼”,用可愛的小雞圖片代替“冒出個小腦袋”,用音符圖片代替“嘰嘰嘰嘰唱起來”,通過這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幼兒會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形象,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提高對音樂的記憶能力。
3.幫助幼兒把握節(jié)奏和韻律
圖譜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更好地演繹韻律在音樂中的強弱變化、快慢節(jié)奏。音樂的表演形式不會拘泥于歌唱一種形式,還會有大班舞等表演形式。
二 圖譜教學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運用
1.圖形的選擇和呈現的環(huán)節(jié)
設計圖譜主要包含圖形、數字、符號和文字等素材?;谟變河邢薜纳罱涷灒趫D譜素材的選擇上要貼近幼兒的心理,才能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更好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如在教授《勞動最光榮》音樂活動中,教師可將歌詞中的“雄雞”“小花”“小喜鵲”和“小蜜蜂”直接用生動的圖形或符號呈現出來,幫助幼兒更好更快地記憶歌詞。
2.圖譜的布局
圖譜在音樂活動中的運用成功與否,與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表現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即使教學素材充分,但如果教師在課堂中沒有很好地布局,也很難達到效果,甚至會讓幼兒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圖譜的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技巧。
第一,布局要盡量簡潔明了。依照中國人慣有的閱讀習慣,圖譜的擺放順序通常是自左至右,從上到下,不貪圖內容的繁復,簡潔明了的布局可以讓幼兒理清思路并配合教學。
第二,上下左右區(qū)別對比。在圖譜的素材布局過程中要注重歸類和對比,如在《小太陽的微笑》歌詞中出現的“小太陽”和“小月亮”,教師可以重點區(qū)分、由點及面,借以向幼兒傳授課堂知識,發(fā)散幼兒的思維方式。
第三,色彩的區(qū)分。幼兒對色彩的敏感度要高于成年人,同時也易于被新鮮的事物吸引,教師要善于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因勢利導。
3.培養(yǎng)兒童的發(fā)散性思維
在幼兒教學中,教師容易犯的錯誤是對教學目的急于求成,這一點特別容易體現在剛剛任教的年輕教師當中,他們往往用“填鴨式”的教學讓兒童被動接受,這樣容易扼殺兒童想象力豐富的天性,很難達到教學效果,后果則是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幼兒無法獲得更多的知識點。
因此,在幼兒音樂的教學中,教師要多從兒童的心理角度出發(fā),利用簡單的圖譜等素材,發(fā)展兒童的活動機能,開闊兒童的思維方式。這樣往往能激發(fā)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授《種太陽》的歌曲時,可以教授幼兒植物生長的自然知識,也可以帶領幼兒參加室外活動,讓小朋友們種植簡單的植物,寓教于樂,圖譜的含義不僅僅是簡單的素材,更是為幼兒長大之后的生存技能做最關鍵的積累和沉淀。幼兒教師要把握好每一步的教學形式,創(chuàng)立出一套適合幼兒的學習方法。
三 結束語
本文以幼兒園的音樂教學實例為出發(fā)點,列舉了音樂教學對幼兒身心健康所產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提出了圖譜教學在音樂活動中運用的方法解析。在幼兒教育的進程中,這些探討和研究尤為必要,只有不斷地預見和解決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淑婷.淺談圖譜在幼兒園歌唱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11)
[2]張艷麗.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圖譜運用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