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步、第二步:激發(fā)興趣與建立信心
作文教學方法的第一步:以教師喜歡寫作來帶動學生喜歡寫作。
作為教師,本人比較喜歡寫作,大學畢業(yè)后,寫了不少文字,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文集:比方說《蓮在清波》,收錄了六萬多字,內(nèi)容是關于自己大學生活中的所思所得;此外還有《生命的綻放》,收錄大小文章128篇,主要是從教以來關于教育教學的故事、思考等;以及《友情的吟唱》(計41篇)、《心曲飛揚》(計34篇)、《閑情逸致》(計22篇)、《散落的花瓣》(計16篇)等。這些文集大多可見于個人博客——陽光的指紋,博址是lianwa.blog.tianya.cn。通過告訴學生教師的博客,希望用博客搭建師生交流的平臺,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覺得寫作并不是難事,不過是思想感情的交流而已,從而促進學生喜歡寫作。
作文教學方法的第二步:用成功的體驗來激勵學生愛上寫作。
主要通過三種不同的寫作成功體驗,來激勵學生愛上寫作。一種是編輯學生優(yōu)秀作文集,通過幻燈片進行瀏覽,希望學生從同齡人的作品中獲得啟示:原來自己也能夠出書。一種是學生獲獎征文的展示,通過展示,希望學生能從身邊的同學的作品能夠獲獎的事情中,獲得啟發(fā),獲獎也不是難事,原來自己也可以獲獎。還有一種是學生發(fā)表的作品的傳閱,通過傳閱,讓學生同樣獲得啟發(fā),原來發(fā)表也不是神話,自己也可以發(fā)表。
第一種形式:編輯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集。
在語文教學五年的時間,總共幫學生編輯了三本優(yōu)秀作文集。第一本是《雛鷹在這里起飛》(2007.9-2009.7),這本文集分為“人物畫廊”“時光的貝殼”兩個欄目。“人物畫廊”里面收集學生作品29篇并附有教師點評,“時光的貝殼”收錄學生作品37篇并附有教師點評。在短時間里,不可能讓學生馬上讀完文集全部的內(nèi)容,可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文集目錄。通過展示,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收錄的作品面很廣,只要自己用心寫,自己的作品就可以被收錄到文集中。第二本是《珠貝集》(2009.9-2011.7),合計143540字。第三本是《一山一水,一文一魂》(2011.9-2013.7),里面設置了20個欄目,合計112200多字。學生通過對這些文集的目錄、序言、內(nèi)容的閱讀,能夠從中獲得啟示:原來寫作并不難,每個人其實都能夠出書。
第二種形式:學生獲獎征文的展示。
通過幻燈片,展示獲獎的學生的榮譽證書和征文結果,能激發(fā)學生寫作的信心。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征文比賽的指導,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例如,在市級征文比賽中,“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2008)那次征文,成功輔導了三個學生分獲一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而在“關注森林,愛我家園”(2008)的征文比賽中,成功輔導了一個學生獲得三等獎;在學生青少年環(huán)境保護社會實踐活動征文(2008)比賽中,成功輔導了一個學生獲得了三等獎;在2009年諸暨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成功輔導了兩個學生獲獎;在2012年“稻谷飄香、濕地景美”的征文比賽中,也輔導學生獲得了獎項。而在校級征文比賽中,獲獎的情況更好些,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征文活動中,所教的兩個班的學生中,有四個學生獲得學校二等獎,有兩個學生獲得了學校三等獎;在“保護水資源”的征文中,有兩人獲得一等獎,有兩人獲得二等獎,有一人獲得三等獎。通過這些獲獎情況的展示,學生從中獲得啟示——看來獲獎也不是難事,自己也可以獲獎。
第三種形式:讓學生閱讀學生發(fā)表的作品。
對學生而言,寫作莫大的肯定,除了被收入優(yōu)秀文集和征文獲獎外,還有一種很好的形式,就是作品被報刊發(fā)表。因此,有優(yōu)秀的作品出現(xiàn),要及時把它們投給《諸暨日報·教育??泛托蟆稙I江春韻》,以及一些其他的報刊,如,《新課程語文導刊校園作家版》等。在教學五年的時間里,共計指導學生發(fā)表了30多篇,學生發(fā)表作品最多的報紙,是《諸暨日報·教育???。通過幻燈片,讓學生閱讀這些學生發(fā)表的作品,學生看了以后,有理由相信——原來發(fā)表也不是神話,自己也可以發(fā)表作品。
以教師喜歡寫作來帶動學生喜歡寫作,以學生成功的體驗來激勵學生愛上寫作,這兩種方法很好地起到了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與建立學生寫作信心的作用。
二、第三步、第四步:技術支持與制度保障
作文教學方法的第三步:以教師的用心指導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要使學生有寫作的成功體驗,使學生愛上寫作,其前提是教師要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因此,第三步對于搞好作文教學非常關鍵。教師要自己會寫作,還要會指導。
指導的理論主要來自于一些名師的書籍文章,這里重點向大家推薦兩個非常不錯的教師。一位是福建省的何捷教師,他對寫作教學頗有見解,發(fā)表專業(yè)論文近千篇,是“百字作文”和“游戲作文”的創(chuàng)導者。他的博址是hejielaoshi.blog.tianya.cn,可經(jīng)常到他的博客上做客。還有一位是北京的袁志勇教師,他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作文法”的創(chuàng)始人,北京市語文學科的帶頭人,作品有《袁氏作文模型》。而在2011年初中寫作教學系列化研修90學時培訓中,也有不少名師——董承理、范劍萍、曾宣偉、呂嘉興等,他們的作文教學理論與方法,很讓人受益。通過學習名師理論,逐漸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學指導思路和做法,可以說是采得百花釀成自己的蜜。
幾年的作文教學實踐證明,作文教學可以指導的內(nèi)容有很多。大體可以分為寫前指導和寫后指導。寫前指導涉及審題取題指導、素材發(fā)現(xiàn)指導、段落布局指導等;而寫后指導又涉及很多修改指導——寫作目的是否清晰、選材布局是否合理、句子語言是否通順、標點使用是否正確等。為此,可以精心設計一些相應有效的作文指導課件,給學生提供他們需要的、全面的技術支持。但由于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只有集體指導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還需要教師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因此,要特別注重學生作文的面批。
面批有面批的很多好處,但由于教師精力的有限,不可能做到所有的學生所有的作文都面批。
總的說來,運用指導理論采用的指導方式有四種:1.個人面批和集體點評相結合;2.寫前指導和寫后指導相結合;3.精批和略批相結合;4.學生自批和教師批改相結合。在五年的教學實踐中,將這四種指導方式綜合運用于學生作文的指導,還是比較有效果的。
作文教學方法的第四步:以良好評價系統(tǒng)來促進學生習慣寫作。因為學生僅僅有了寫作的興趣,有了寫作的技術支持,還是不夠的。必須還要有良好的評價系統(tǒng),作為學生寫作的制度保障,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習慣寫作。為此,可以進行多種嘗試。
一種嘗試就是制定相應的作文評分標準:作文平時基礎分為10分,作文本得A可加10分,得B可加8分,得C可加10分,得D可加6分,得D可加3分,得E扣5分。A是作文寫得很好的,B是作文寫得較好的,C是作文修改進步較大的,D是作文還可以的,D是作文不太好但比E態(tài)度端正的, E是作品字數(shù)不足且態(tài)度極差的。期末的語文成績=期末考試成績×80%+平時的作文成績,平時的作文成績,多次成績?nèi)∑骄帧?/p>
另一種嘗試就是作文的平時成績與學生綜合素質的綠色評價掛鉤,以被選入到班文集的作文次數(shù)為單位,小作文(400字以下)每選入一次,學生綜合素質綠色評價即可加0.5分,大作文(600字以上)每選入一次,可加1分。
還有一種很重要的嘗試就是實施優(yōu)秀作品肯定的方法,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四種方法:1.優(yōu)秀作品在班里朗讀表揚;2.優(yōu)秀作品在班里張貼展覽;3.把優(yōu)秀作品定期整理成冊;4.把優(yōu)秀作品推薦到報上發(fā)表。
在這些嘗試實踐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積累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努力達到讓大部分學生覺得寫作是一種樂趣、寫作是一種習慣的目的。
以上就是在五六年的語文教學摸索中,總結出來的作文教學的四步方法。這些方法,有效地促進了作文教學。同時,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完善這套方法,爭取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