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錄
【摘 要】本文結合我國信訪制度的現狀,評述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信訪制度的基本法理,重點論述了新時期我國信訪制度的改革方向,為健全制度提出了可行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信訪制度;新時期;改革方向
近年來,隨著我國普法宣傳力度的加大,以及社會法制的不斷健全,普通民眾的法制觀念也在逐漸的增強。在新形勢下,完善信訪制度不僅是為了滿足健全中國法制的需求,更是為了保障普通民眾的合法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參與國家建設的基本需求。自建國以來,我國的信訪制度一直在不斷的完善,2005年,我國再次開展了信訪制度改革,力求讓我國的法制更健全,更能與發(fā)達國家的法制規(guī)范接軌。但從現狀來看,信訪制度改革并沒能抓住重點,更沒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基于此,本文結合我國信訪制度的現狀,評述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信訪制度的基本法理,重點論述了新時期我國信訪制度的改革方向,為健全制度提出了可行的建議和意見。
一、我國信訪制度現狀探析
1995年5月,在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調整改革之后,我國再次頒布了新的《信訪條例》。新“條例”的實施是建立在實踐和反思基礎上的,因此,我們可以從新的“條例”中看到內容更完善,法制基礎更健全。然而,自新世紀至今,在經過了近20年的踐行后,新信訪制度也充分暴露出了一些新的問題。
首先,從制度本身來看,現行《信訪條例》的法律基礎較為扎實,所涉及到的內容也比較健全。然而,在細節(jié)處理方面,“條例”中涉及的一些內容不夠清晰,尤其在針對行政機關的行為約束方面,有些條款闡釋的不夠具體。此外,現行“條例”與其它法律法規(guī)的對接、配合不夠充分,在踐行時易于產生漏洞,并形成隱患。
其次,從制度的踐行方面來看,首先是行政部門對新“條例”的宣傳力度不足,從而使得當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受到威脅時,不是法律觀念單薄,而是不知道哪些法律能夠保護自己,不知道對方的行為是否有法律依據,由此,他們也往往會通過不正當手段或非法途徑來維權。進而,行政執(zhí)法部門(如信訪局)的日常工作存在著較為突出的被動性特點,信訪反饋遲緩,受理程序復雜,這也進一步加大了信訪制度的踐行難度。
最后,從制度對當代社會的適應性層面來看,時代在發(fā)展,我國的社會結構時刻都在發(fā)生著細微的變化,而社會矛盾集中向著經濟方面轉移,促使現行《信訪條例》中許多條款的價值缺失,因此,細化信訪制度,結合社會現狀對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已是當務之急。
二、新時期信訪制度的改革方向
結合上述討論,筆者認為當前的信訪制度改革應站在新的歷史高度上反思并展望未來,在此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確立信訪制度的改革方向。對此,筆者提出了三點建議。
1、致力于信訪制度和信訪途徑的透明化
目前,現行信訪制度的弊病之一即是兩大模塊的不透明。一是信訪制度模塊,信訪機構對制度的宣傳力度不足,導致制度的社會效益降低;二是信訪途徑的不透明,導致人民群眾難以通過合法途徑維權。因此,要提升信訪制度的改革力度,實現改革效益最大化,就必須要致力于信訪制度和信訪途徑的透明化。對此,信訪機構可設立宣傳部門,組建一支專業(yè)的宣傳隊伍,或在轄區(qū)內設立信訪制度宣傳欄,將現行《信訪條例》的相關內容和主旨、合法有效的信訪途徑等信息通過宣傳傳達給人民群眾,從而實現信訪制度的透明化。
2、推進信訪機構內部結構建設
在信訪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推進信訪機構內部結構建設的主旨在于兩點,一是明確職責,突出信訪機構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能,并優(yōu)化信訪流程,讓信訪渠道更流暢;二是配合信訪制度和信訪途徑的宣傳,進一步擴大信訪途徑,實現信訪機構與人民群眾的零距離接軌。要實現這一預期目標,在實踐中,信訪機構應結合經驗總結和反思,首先對現有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摸底,狠抓素質提升和工作質量,實行優(yōu)勝劣汰制,以期全面改觀工作現狀。進而,在現行部門和崗位結構的基礎上,調整內部結構,加強內部控制,給予每一個崗位充分發(fā)揮職能的機會,給予每一個工作人員適當的權力,結合崗位績效,全面優(yōu)化內部結構,提升機構、部門和個人的社會效益。
3、結合社會矛盾轉移完善制度內容
信訪制度改革最大的著力點在于對制度內容的改革,要讓信訪制度能夠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滿足人民群眾維權的需求,從而提升制度的社會效益,強化制度的存在價值。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新時期各行各業(yè)的重心在于發(fā)展經濟,關于這一點,無論在普通家庭還是企業(yè)單位都能夠體現出來,換言之,當代的社會矛盾也集中體現在經濟層面。因此,信訪制度內容也應當有所調整,從原來的綜合化、大眾化和統一化,轉化為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信訪制度體系。其主要表現為,將經濟類、民事糾紛類等等從統一的制度中提取出來,化解成為多個具有針對性的信訪制度,同時配合我國其它法律法規(guī),推進信訪制度完善,促進我國的法制健全。
結 語
綜上所述,筆者僅就新時期我國信訪制度的改革和改革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誠然,并不全面。在實踐中,對于信訪機構而言,嚴格來說如何改革并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是否具備改革意識,和能否樹立起改革的信心。從我國社會的現狀來看,矛盾集中在鄉(xiāng)鎮(zhèn),尤其在推進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中,人民群眾與行政執(zhí)法部門的矛盾更是尤其突出。要化解這些矛盾,不能僅依賴黨的政策,準確的說,信訪部門應當配合黨的政策,制定更為人性化的信訪制度。因此,信訪制度改革不僅是當務之急,更是實現民族復興道路上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胡溢武.完善信訪制度:基于信訪功能的視角[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3 (5):92-95.
[2]趙志福.論我國信訪制度的困境與出路[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4): 26-29.
[3]張玉,李小龍.論中國信訪制度的職能重點與信訪機構的改革路徑[J].學術研究,2013(9):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