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鳳東 魏曄石 孫堇
【摘 要】中國的油畫藝術發(fā)展自改革開放之后得以快速發(fā)展,風格樣式和繪畫語言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消費文化背景下藝術的現狀也隨著價值觀的變動而改變。尋求人文主義的關懷是當代藝術發(fā)展的迫切需求,探討人文關懷在當代藝術領域的可能性是本文的核心價值,在充斥著消費文化、批量生產、急速發(fā)展的社會中,傳統觀念和藝術形式面臨著被顛覆,藝術似乎已遠離了人們內心深處極為需要的終極關懷,失去了對現實批判的能力,最終導致的將是人文精神的喪失。
【關鍵詞】消費背景;寫實油畫;人文關懷
20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隨著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大眾媒介開始逐漸普及,適應社會大眾趣味的消費文化也隨之興起,與此同時,占據主導地位的高雅文化也因此受到沖擊和影響,甚至出現了“邊緣化”的現象。中國當代的藝術尤其是油畫也正面臨著危機和挑戰(zhàn)。一切都是矯飾的和虛偽的。這也許正是寫實油畫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背景下的真實寫照。架上藝術的“日漸消亡”也正在麻痹著寫實油畫信仰者的身心,藝術精神的日漸萎靡最顯著的特征即是對人類終極關懷的疏離,也正如羅丹所言:“今天,人們認為藝術是可以缺少的,他們要的是肉體的享受?!敝袊挠彤嬎囆g發(fā)展自改革開放之后得以快速發(fā)展,風格樣式和繪畫語言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消費文化背景下藝術的現狀也隨著價值觀的變動而改變。傳統藝術中的優(yōu)秀基因逐漸被異化,繪畫的精神性表達也隨之削弱。在此情境下探討寫實油畫精神的重新構建、尋求人文主義的關懷是當代藝術發(fā)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我們當代人需要深刻反思的。我們有理由堅定沉著并用執(zhí)著的心態(tài)去面對我們內心的渴望和生活。
一、消費與人文的并存
英國學者邁克·費瑟斯通曾對消費主義有著獨特的解釋:“消費文化,顧名思義,即指消費社會中的文化。它基于這樣一個假設,即認為大眾消費運動伴隨著符號產生、日常體驗和時間活動的重要組織?!雹佼斀裣M和文化已是密不可分,消費既是一種社會關系亦是一種文化體現,作為傳統高雅藝術的寫實油畫已受到這種現象的排擠,正走向邊緣,而消費時代的“俗文化”以及現代視覺藝術正在順勢發(fā)展,顛覆著長期以來人們對于藝術的審美和文化觀念,“經典”已被消解。正如英國學者西莉亞·盧瑞在《消費文化》中所言:“消費不限于商業(yè)系統,相反,它不僅表現為一種經濟現象,又總是表現為一種文化現象?!雹谌宋年P懷是一個復雜而難以定義的概念,有人認為人文關懷就是人道主義的,以人性論為核心的概念,是西方先進資產階級反對宗教神權、封建統治思想的利器;也有其他論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為主導。在以真善美為價值評判標準的當今社會,自由、平等、關懷是社會和諧、人文精神追求的最高標準。20世紀90年代中國市場經濟發(fā)展迅猛,市場化進程急速進行,學者余虹這樣闡釋著當代文藝生活中的虛無主義:“當代文學藝術越來越徹底地融入大眾文化工業(yè),成為日常消費的一部分,其精神性品質幾乎消失殆盡?!雹蹖憣嵱彤嫼推浼夹g語言的創(chuàng)新都是新時代的要求,需要喚起現代人精神上的共鳴。在當代油畫泛“形式化”的趨勢中,藝術家對形式的追求集中在抽象和表現的畫風中,而對于現實世界的思考缺乏力度和深度。
二、消費文化下超越圖像極限的超寫實油畫
消費時代中藝術領域的最顯著特征即是圖像的泛濫。發(fā)生在藝術上的變化就是:藝術家從虛擬美學的立場出發(fā),制造一些現實中并不存在的“假象”,以致造成了所謂的“假象奇觀”。當代的作品多是以虛構的方式表達和創(chuàng)造著的,主題的營造是對個人生存狀態(tài)、經驗、體會的理解與升華,藝術風格的豐富與奇特多是借鑒了圖像資源的特質,如公共形象、網絡、媒體資源,等等。但在60年代后期,西方出現了“超現實主義”,題材廣泛,諸如工業(yè)產品、人物、室內陳設、服飾,等等,借助攝像藝術所帶來的高清晰照片進行極端刻畫,這種真實的效果是主觀的寫實亦是人文的現實,這種異乎尋常的超寫實視覺效果似乎掩飾了畫家內心的情感和個性,但在其冷漠和嚴苛的形象之下,卻反映出后工業(yè)社會里現代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疏離和淡漠,是在消費文化背景下與抽象主義并存的繪畫藝術手法。中國當代超寫實油畫也以其獨特的構思和非凡的繪畫技巧豐富了我們的視線和文化生活,如冷軍的畫作是中國寫實油畫獨樹一幟的代表,并區(qū)別于西方的特質。在他的作品中最明顯的特征是:在極端寫實的背景下充滿著東方藝術的審美情懷,其人物肖像畫中總是傳達著極具東方女性特質和美感的形象。
三、人物油畫作品中的人文關懷
當代藝術繪畫觀念隨著現代主義和社會發(fā)展發(fā)生了轉向,形式語言和風格呈現多種多樣,且良莠不齊,但也積極地推動著中國寫實油畫藝術從傳統形態(tài)向現代形態(tài)的轉化。劉小東是中國當代藝術家中的新生力量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最大特點是以生活為出發(fā)點,以其身臨其境的感受為切入點,運用調侃的、荒誕的、幽默的寫實風格,暗喻著社會中的蕓蕓眾生,反映著現代人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并批判和思考著在社會變革、經濟發(fā)展和傳統價值觀巨變的消費文化背景下產生的社會現狀,提出疑問,發(fā)出質疑,這也是時代藝術的必然產物。畫家是站在人性的立場上,將淋漓盡致的生活場面呈現于眾,令人駐足難忘,人文主義情懷和精神追求是人類發(fā)展的更高要求。若藝術家們沒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怎會有如此具有表現力的作品,因此,人文關懷是藝術生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寫實油畫的精神品質。
四、消費文化中的艷俗
消費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向時尚、現世文化的轉向。傳統文化不再光鮮,取而代之的是流行和艷俗。艷俗藝術是90年代后期出現的一種迎合消費和商業(yè)發(fā)展的大眾文化。也是波普藝術和玩世現實主義之后的又一潮流,被視為一種邊緣化、非主流的文化現象。在方力鈞的作品中我們可直觀地感受到作者對于其坎坷經歷和社會現實的寫照,并因此產生對于人的疑惑,構成了他個人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的重新建構,即玩世潑皮。正如栗憲庭所說:“生活和藝術現實留給他們心中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所以,無聊和調侃自然就成為他們對自己當下生存狀態(tài)最真實的感覺。”④
五、結語
對人類生命和生存狀態(tài)的深切關懷是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有價值的禮贊。探討人文關懷在當代藝術領域的可能性是本文的核心價值,在充斥著消費文化、批量生產、急速發(fā)展的社會中,傳統觀念和藝術形式面臨著被顛覆,藝術似乎已遠離了人們內心深處極為需要的終極關懷,失去了對現實批判的能力,最終導致的將是人文精神的喪失。盡管寫實油畫面臨著種種困境,但仍有一些藝術家堅持著人文關懷的理想和對現實的關照。假如放棄人文主義,那么正義、理想、犧牲和獻身精神將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消失殆盡,因此,我們要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重申終極關懷的重要性,中國當代寫實油畫藝術才是充滿希望和力量的。
注釋:
① 邁克·費瑟斯通,劉精明 譯。消費文化與后現代主義[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165.
②[英]西莉亞·盧瑞,張萍 譯.消費文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10.
③ 余虹.藝術與精神·序[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1.
④劉淳.中國油畫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365.
參考文獻:
[1] [西]安·塔比亞斯.藝術實踐[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1988.
[2] 呂澎.假象的制造與問題[J].藝術當代,2006(3).
【崔鳳東 魏曄石 孫 堇,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