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教材設置了內(nèi)容豐富的自然風景圖片,大自然的“美”,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陶冶了學生的性情。美術課的教學過程應是一段視覺的、愉悅的、引人入勝的探索美的旅程。美術教學的基本手段很多,老師須精心選擇,使學生獲得對于事物美的感受和體驗。教學中美的語言能給孩子們美的熏陶,在他們內(nèi)心深入種下“花”的種子。美術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習慣,提升審美的能力。
【關鍵詞】自然美;行程美;藝術美;語言美;鑒賞美
最近,我在網(wǎng)絡上看到一篇文章《也給美術定個姓?》感觸頗深。文中指出:有人說,美術姓美,也有人認為,美術姓“術”。這其中的爭論也歷來為教育專家所關注。其實,從美術的符號語言:點、線、面、色彩來說,他姓術。而從鑒賞的角度來分析,美術應該姓“美”,因為美術形象的本身是通過審美的提煉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而我在教學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老師只有用心把握好“自然美、行程美、藝術美、語言美、鑒賞美”,這“五美”,才能更廣闊地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飛揚學生的個性、才情,真正讓學生們提升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以下所述,就是我在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點滴體會。
一、發(fā)現(xiàn)美術教材的自然美
美術教材每一課的版面較少,寸土寸金,但還是設置了內(nèi)容豐富的自然風景圖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美”,不僅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陶冶了學生的性情,更能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美術教材中或綺麗、或神奇的自然美,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壯麗的美:即雄偉,壯觀之美。如:雄偉的塔、泰山十八盤、維多利亞瀑布、黃河壺口瀑布等就給人一種雄壯之美。
秀麗之美:清新、雅致的美。如俊秀典雅的吳中山水,風光綺麗的九寨溝,絢爛開放的茂密的花等就是這種秀麗之美。
神奇之美:如世界七大自然奇景之一大堡礁;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有著神奇地貌的美國卡羅拉大峽谷。這些神奇自然景觀展示了自然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搜索清晰的圖片,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引導學生品味自然美的元素,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感受大自然所帶來的審美享受。
二、追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美
美術也姓“美”,美術課的教學是通過一個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美,導入的情境、小組的活動、教師的示范、學生的實踐等,都是過程美的具體體現(xiàn)。
(一)營造和諧,優(yōu)化學習氛圍
要使學生在學習發(fā)展地過程中獲得愉悅的享受,關鍵還在于教師創(chuàng)設優(yōu)美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享受快樂。在上《汽車總動員》一課時,在看過動畫片片段之后,我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一個活動。一年級小朋友都知道,主人公麥昆要修路,可是時間來不及了,怎么辦呢?我就問:“小朋友,你想不想去幫助麥昆呢?”小朋友都異口同聲“想”!那么我們就要把自己變成一輛輛小汽車,想象我就是一輛小汽車,跑到影片中去幫助他,那你想變成一部怎樣的汽車呢?與學生交流后,我說“老師也想做麥昆的朋友,我想把自己設計成一輛外形奇特的車”(教師示范畫),這樣師生之間與動畫片主人公之間就形成一種有愛的、互幫互助的朋友關系,這樣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們非常開心,樂意地去看、聽、思、做,老師快樂地教,學生開心地學,師生都在享受這樣的美好教學氣氛。
(二)體驗愉悅,優(yōu)化教學過程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欣賞用圖片、教學方法上要動腦筋,想辦法,使學生有愉悅、新奇、疑惑、頓悟等感受,設計“柳暗花明又一村”、“令人激動、期待”等的教學高潮環(huán)節(jié),打動學生的心靈。優(yōu)化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美術的愉悅感?!锻挸潜ぁ芬徽n的教學,首先魔術導入,引發(fā)興趣:同學們,老師是位魔術師,睜大小眼睛,看,會變出什么?只要你們喊變變變,一定能讓你大吃一驚。老師從即時貼上撕出城堡的剪影形象,吸引學生觀察,學生會不由自主地說:“哇!城堡!”老師接著說 “用魔法的力量變出一座城堡 ”(揭示課題:城堡),這樣的導入,讓學生感到神奇、刺激、有趣,同時也獲得了美的體驗與享受。美術老師應在新奇有趣的教學過程中,釋疑解惑,輕松解決教學重、難點,并在欣賞圖片、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始終注重學生的感知的愉悅與審美的享受。
三、創(chuàng)設教學手段的藝術美
美術資源的豐富性帶來教學的多樣性,如圖片、實物、課件等,教學中可選擇視覺沖擊力強,具有典型性、富有表現(xiàn)力的教學資源,不斷激發(fā)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年級《我們來跳舞》一課,引導小朋友欣賞《舞蹈紋彩陶盆》,猜一猜這個上面描繪的舞蹈是一種什么樣的舞蹈?說一說它的動作,猜一猜為什么要跳這樣的舞蹈?學生饒有興趣地回答:手拉手、慶祝豐收、歡度節(jié)日等。接著老師出示毛條小人?!敖裉炖蠋熃o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眩信づば∪?,現(xiàn)在讓它來做一做圖片上的舞蹈動作,好嗎?”教師示范,邊做邊講解要領。學生很快就掌握了用毛條通過卷、彎、曲等方法,制作不同舞蹈動作的人物形象。
多媒體等現(xiàn)代技術的應用,使美術教學的直觀性更強,形象地再現(xiàn)自然風景、名家名畫等。在六年級《探訪自然的奇觀》一課,老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讓學生欣賞無法直接觀察的感性材料,并加上一些背景音樂,渲染氣氛,使環(huán)境更優(yōu)美。這樣的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將世界自然遺產(chǎn)即刻呈現(xiàn)在眼前,使學生在感受美,鑒賞美的愉悅中開闊自己的眼界,提升審美的能力。
四、展示教學藝術的語言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泵赖恼Z言,不僅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享受,更能打動他們的心靈,啟迪他們的思維。這就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人文修養(yǎng),多錘煉自己的語言。
美術教學語言是創(chuàng)設藝術氛圍的手段之一,語言可以讓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歷史背景和藝術特色,也能讓學生了解如何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步驟,視聽的結合,讓美術欣賞更加直觀,讓美術活動更加生動,讓美術雙基更加清晰,語言的藝術性,可以從優(yōu)美語調(diào)中享受美。在《寫意畫—竹》一課的導入,我先通過語言讓學生走進詩境,如:王維的《竹里館》、惠崇的《春江晚景》、鄭板橋的《竹石》等。讓學生在吟誦的過程中,浮想詩中的畫意,感受詩人的情感,達到由詩境入“畫境”審美享受。這樣,學生們就更容易理解,進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人美版五年級《山水畫》一課,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并配樂朗誦:“江南水鄉(xiāng)就像一幅朦朧的水墨畫,樸實恬靜,盈盈清水,悠悠木船,石拱橋倒映在清澈的水面,張家港的青龍橋又煥新顏,香山在薄霧中若隱若現(xiàn),猶如人間仙境?!闭Z言的引導,形象化地欣賞大師作品,并深情地提醒學生,學生在詩情畫意的情境中,深受感染,自然體會到語言帶來的情境。
五、拓展課外活動的鑒賞美
美術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在美術課外活動中,除了要擴大學生的眼界、知識面,還要讓學生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習慣,提升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在校本美術活動中設計,注重名家名畫的欣賞?;顒又形視Y合畫家的代表作品,讓他們說說這幅畫都畫了什么內(nèi)容?色彩有哪些?色調(diào)如何?筆觸怎樣?給你什么樣的感受?等等,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欣賞作品的藝術特色?;顒忧?,我也會要求學生通過多媒體搜索、選擇、整理一些相關資料,獲得相關的知識。這樣,學生們不僅獲得了豐富的知識,也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提高了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朱亞娟,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