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俏梅 高昂
摘要:長信宮燈是中國漢代著名的青銅器燈具代表之一,無論從造型設計、技術運用、功能的實用性、藝術價值、健康理念等方面都頗有審美價值。長期以來,人們沒有間斷地談論一種產品優(yōu)劣、是否得心應手的舉動,反映了人民對美好事物的喝望、對審美觀照的理解、對理想的追求。通過對代的長信宮燈的形態(tài)、功能、工藝、以及生態(tài)設計理念的理解,來探索中國漢代青銅燈具的特點和古代設計工匠的巧奪天工的技藝,從而分析展示漢代長信宮燈豐富的審美內涵。
關鍵詞:長信宮燈;形式美;功能美;技術美;藝術美;生態(tài)美
長信宮燈是中國漢代著名的青銅器燈具代表之一,一直被認為是我國工藝美術品中的巔峰之作和民族工藝的重要代表而廣受贊譽。秦漢時期,傳統(tǒng)的青銅工藝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光輝,在手工藝中不再占有重要地位,但開始向輕便、精巧和實用的生活用品和觀賞藝術品方向發(fā)展。燈具是古代匠師們經常進行創(chuàng)作的用具之一,其裝飾性雕刻最早出現(xiàn)于商朝;漢朝的工匠們繼承了前人的傳統(tǒng),并加以創(chuàng)新,出現(xiàn)了很多傳世的精品。此燈以雙手執(zhí)燈跽坐、優(yōu)美端正的宮女形式、合理的功能、獨具匠心的通體鎏金技術、栩栩欲活的藝術美、健康環(huán)保的生態(tài)設計理念,使后人贊嘆不已,頗有審美價值。
一、長信宮燈——形式美
何為形式美?需要對其概念做以明確的詮釋,那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感受長信宮燈的形式美所在。形式是由體、線、面、質地色彩和聲音組成的復合形體,是隨時間、空間變化而有所不同的存在方式。徐恒醇說過:“形式美是指事物的形式因素本身的結構關系所產生的審美價值。形式美的形態(tài)特征很多,其中最基本的一種是多樣性統(tǒng)一即和諧,它體現(xiàn)形式結構的秩序化。”形式美作為審美的原則之一,是判斷審美價值的重要依據(jù),也不能忽視工藝、材質等的重要性,更要重視多樣性的協(xié)調與統(tǒng)一。
宮燈的形態(tài)為一梳髻的跣足侍女跪坐在地,右臂自然舉起,左臂伸向右方,手持銅燈盤,人體形態(tài)生動,面部表情惟妙惟肖,神態(tài)端莊安詳,為自己能有這樣溫飽的生活而高興,和對主人的感激之情以露臉表;也完全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等級制度的明顯,奴仆在當時的地位低下,對主人的唯命是從的態(tài)度。那些達官貴臣感覺到女仆們對自己的尊重,滿足了他們的心理。在漢代時,人們在生活中都是跪坐的姿態(tài),長信宮燈的高度真好與人們跪坐時眼睛的視線基本適宜。這也是漢代藝匠對結構美注重,即人體工程學(人機學)。
宮女頭上梳髻,戴頭巾,身穿長衣,衣袖寬大。衣紋疏密有致,簡潔流暢,沒有過多的花紋裝飾與復雜的花紋。更現(xiàn)顯出此宮女端正樸實的形象,再加上表面金碧輝煌,又給此燈具增添了無別的貴重感,與主人公的顯赫地位相映照。如果這盞燈點燃后,更會給這位宮女的神態(tài)增添神秘的一筆,若似仙女一般侍奉左右。也映照了“美只能在形象中見出?!?/p>
二、長信宮燈——技術美
鎏金是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齊,涂在銅器表面,然后加熱使水銀蒸發(fā),金就附著在器面不脫。鎏金技術又叫做涂金、鍍金、度金、流金。在漢代稱金涂或黃涂。鎏金是中國一項傳統(tǒng)的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中總結創(chuàng)造的工藝。中國的鎏金技術始于戰(zhàn)國,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這一技術的國家。
古代鎏金的方法大體可為五個過程。
(1)仿“金棍”。預備一根銅棍,將前端打扁,略翹起,沾上水銀,晾干即成“金棍”。
(2)煞金。即溶解黃金,用水銀溶解。待金溶解后,倒入冷水盆中,使之成為稠泥狀,叫做“金泥”
(3)抹金,即在器物上涂抹金泥。
(4) 開金。將燒紅的無煙木炭放在變形的鐵絲籠中,用金屬棍挑著,圍著抹金的地方烤,以蒸發(fā)金泥中的水銀,使黃金緊貼器物表面。
(5) 壓光。用瑪瑙或硬度達到七八度的玉石做成的壓子在鍍金面反復磨壓,把鍍金壓平,用以加固和光亮。
而長信宮燈正出現(xiàn)在漢代,當時鎏金技術已經成熟,改變了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厚重。由頭部、右臂、身軀、燈罩、燈盤、燈座6個部分分別鑄造組成,頭部和右臂可以組裝拆卸。漢代藝匠們對每個組件采用了分別鑄造,然后合成一整體的方法,銜接的尺寸把握的如此準確到位,可見他們的技術是多么的精湛。
三、長信宮燈——功能美
燈,是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明用具。遠古的照明是從火開始的,北京猿人洞中,發(fā)現(xiàn)過大量的灰燼堆積,五十萬年前還沒有燈,只能采用火光來照明。當時,火不單是為了照明,還可用來烤熟食物、取暖等。隨著人類自身的進步和社會生產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了“炬”、“燎”、“燭”。漢代時稱作“鐙”后簡為“燈”。
長信宮燈不僅滿足了照明的基本功能,而且他還可以調節(jié)燈的照明方向,受燈光照射區(qū)域的大小。這一切的拓展功能都是在燈罩上設計出來了的,兩個可以隨意活動的銅板,沿著燈拖下面的軌道而轉動,既可以調節(jié)燈的明暗。在漢時,房屋的封閉性能相對較差,會有風從不固定的方向吹來,有了這樣隨時可以調動的滑板,就能防止風把燈熄滅。
從器形結構來看,它的結構非??茖W,它的尺度適宜,漢代的燈具,動物形和人物形燈,高度一般在20-50厘米,我國至兩漢的建筑,尤其是宮殿建筑、貴族府邸,由于追求宏偉的氣魄,外形龐大,室內空間就顯得十分空曠。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使,這個時期的人還保留著席地而坐的習俗。所謂坐,實如今日之跪,曲其足向后,以膝抵地抵席,臀部依托在腳后跟上。體位下降了,所以一些常用的器物,如幾、案、床、榻、燈具等都比較低矮。所以長信宮燈僅有48厘米高,剛好滿足當時人們跪坐生活的習慣。不想我們現(xiàn)在都是坐在椅子上的,如讓我們現(xiàn)在使用就不合適了。漢代的青銅器工匠們對生活觀察是多么的細微到位。在回顧,這盞燈所在留存的環(huán)境,更顯而易見。
四、長信宮燈——藝術美
藝術是人們對社會生活作出的審美反映和精神建構,它以特定的物質媒介將人的感受、審美經驗和人生理想物態(tài)化,以藝術作品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漢代的美學注重,“天地合氣,萬物自生”,人與萬物一樣,也是稟受元氣而生,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在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也有體現(xiàn),無論在造型、裝飾等方面都受到自然的影響,例如,漢代的環(huán)保型設計,利用水的凈化功能,在經過巧妙的順壞設計到減少室內污染的功能;房屋建筑不像現(xiàn)在的建筑那樣封閉性能好,無風進入,而當時恰恰相反,所以古人就設計燈盤可以轉動,燈盤上的兩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動開合,以調節(jié)燈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在有風的情況下,防止燈被風吹滅。
長信宮燈的裝飾極少,并不代表它沒有。正如國畫中的“計白當黑”的道理,過多的裝飾反而破壞了燈的整體美,破壞其藝術形象。燈的整體金黃色,足以顯示此燈的與眾不同、大氣凌然,就像皇家的莊嚴的氣勢一樣。在燈罩上,宮女的右手下的螺旋式的裝飾,與上下的疏密形成鮮明的對比,給宮女的臉部也增添幾分祥和的氣息。宮女頸部下方的衣領有幾條排列有序的領紋,顯露出宮女的忠誠、可信。與現(xiàn)代的條紋式領帶一樣。此宮女跪坐的形態(tài),與漢代跪坐禮相吻合,禮俗考慮的極為周到。這些使得這盞燈的藝術美悠然而生,再想想它的內部結構,更為它添上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五、長信宮燈——生態(tài)美
長信宮燈設計最為美妙之處在于它的環(huán)保理念。據(jù)李立新先生在他的《中國設計藝術史論》講到:“漢代照明燃料一般為動物油脂,室內環(huán)境極易污染,為此,在燈座貯有清水,專設虹管將燈煙導入作內水中,以防燈煙污染?!边@種設計理念不僅設計工匠們思想完善的表現(xiàn),更是當時經濟發(fā)展進步、社會穩(wěn)定繁榮的象征。
從環(huán)保角度來分析, 青銅燈具中絕大多數(shù)是燃油燈,當時的燃料主要是動物油脂,而且油脂和燈心同在一個燈盤里面。雖然點燈時燈盤里面的油脂沿著燈心慢慢上升到火焰里,但是仍然會有一些沒完全燃燒的炭粒和燃燒后留下來的灰燼,隨著油面的上升和熱氣流揮發(fā),造成室內煙霧到處彌漫,污染室內空氣和環(huán)境。漢代的青銅燈具中,有一些在設計上就解決了如何消煙除塵,防止環(huán)境污染的為一體。釭燈上除了裝有導煙管,燈的體腔都是中空,用以貯清水。煙管的一端連著中空的等體,另一端連著復缽形的燈蓋。當燈盤中的燈火點燃時,煙塵通過燈罩上方的燈蓋被吸入導煙管;再由導煙管使煙塵溶于體腔內的清水,從而放置了燈煙污染空氣,保持室內環(huán)境的清潔。這是漢代燈具在功能方面最先進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世界燈具史上處于領先的地位。在今后的任何設計中都有首先考慮到生態(tài)環(huán)保問題,環(huán)保性產品設計也是今后設計主要發(fā)展區(qū)域。
長信宮燈以生活的實用、科學的結構、美觀的造型代表了漢代的造燈藝術的最高水平,它又以特有的歷史、科學和藝術等價值為世人所矚目。對我們今后學習美學、研究中國工藝藝術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設計藝術創(chuàng)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徐恒醇.設計美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26
[2]黑格爾.美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61
[3]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59-183
[4]李立新.中國設計藝術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6
[5]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93
作者簡介:張俏梅,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設計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陶瓷裝飾藝術、視覺傳達設計;高昂,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產品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