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菲
摘 要 目前,小學音樂教學存在重視程度不夠、教學資源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想法設法解決這些問題,實施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是提高音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
關鍵詞 音樂教學 效用性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1學生敢于表現(xiàn),歌聲響徹教室的角角落落
先識譜、后唱歌的教學方式,對那些有樂譜基礎知識的、在樂譜培訓班學習過的學生來說易如反掌。但樂譜知識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夠學會的,因此針對大多學生而言,筆者采用了先唱歌、后識譜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就是讓學生先唱響音樂,再欣賞音樂,后感受音樂。讓學生在課堂上想唱、敢唱、能唱,是小學音樂教學必須解決的任務。唱歌的形式,可以是獨唱、小組唱、大合唱,也可以是對唱、挑戰(zhàn)唱、表演唱等等,通過形式多樣的唱歌,可以降低學生識譜的難度系數(shù),使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從而提高對音樂課的喜愛程度。
學生唱歌,是為了讓學生欣賞自己的音樂天賦,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所在,從而激發(fā)學習音樂的樂趣。學生敢唱達到后,就需要培養(yǎng)能唱的能力,能唱就是要學生通過唱如何準確地把握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因素。要想法使學生整個身心地投入到唱歌中,達到這樣的境界,唱出的歌聲才會悅耳動聽、真情感人,總之,要向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進發(fā)。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猶如一束盛開的美麗鮮花,一條流淌的彎曲小河,讓音樂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就要讓優(yōu)美的歌聲響徹教室的角角落落。
2識譜入手,編制喜聞樂見的兒歌
樂譜知識是小學音樂教學的最基本的任務之一,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小學生一旦掌握了樂譜知識,上起音樂課來就會得心應手。當然,樂譜知識掌握的好壞也關系到能否準確地唱好歌曲的曲調、科學地理解歌曲的內涵。其實,識譜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學習活動,為了防止在識譜學習過程中的枯燥無味,克服學習的畏難情緒,筆者把一些識譜知識編成小學生喜歡的兒歌形式,既增加了課堂的樂趣,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例如,教學生識五線譜的線數(shù)和間數(shù)時,編制兒歌:“張開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個小手指,就是五條線;四個手指空,就是四個間;從下往上數(shù),一二三四五好象上樓梯,越上音越高。”這種自編的適合小學生識記的樂譜兒歌,學生手、腦、嘴并用,兒歌內容易識易懂易記,當堂學生對五線譜知識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其教學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3自帶自制樂器練伴奏
由于學校音樂教學資源的有限,對音樂教學樂器的投入大大滿足不了教學的實際需要。例如打擊樂的學習,對孩子們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肌肉關節(jié)覺等感覺器官的綜合發(fā)展有很大的益處,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節(jié)奏感、識譜能力、協(xié)調能力、合作能力,建立起孩子們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但由于學校條件所限,各種打擊樂器不可能人手一件,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打擊樂的積極性,筆者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自制打擊樂器,有學生把廢棄的易拉罐裝入沙子作為“沙捶”,有學生用細鐵絲將自己家的風鈴串在一快作為“串鈴”,有學生將爸爸用過的兩個鐵煙盒對擊做成了“小镲”,有學生把幼兒園時代的小腰鼓拿來當成“小鼓”等等不一而足。學生使用自己制作的打擊樂器,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發(fā)出不同的樂聲,得意極了、滿足極了。
例如,教授《新疆是個好地方》這首歌曲后,筆者要求學生用自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并表演。由于學生提前自制好了該歌曲需要的各種打擊樂器,所以音樂聲一起,課堂上的樂器擊打聲、歌唱聲聲聲齊鳴,一開始打擊樂的聲音并不協(xié)調、悅耳,而是學生各顧各的敲擊,一片混亂,但學生敲擊的似乎很起勁。但經過筆者的一番指揮,一些學生分成兩排開始演唱,一些學生開始動作表演,一些學生開始擊打演奏……他們自制的擊打樂器和學校部分樂器全都派上用場,小鼓、小镲、串鈴、碰鈴、鈴鼓、響板……學生邊唱邊奏邊舞,在寓教于樂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成了學生擊打的天堂、歌舞的世界、歡樂的海洋,這極大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教室外也引起了不少教師的駐足圍觀。
4音樂表演不拘一格
寓教于樂是最好的教學形式,將表演形式與小學音樂課堂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使音樂課堂錦上添花。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的特點,根據這一身心特點,筆者經常根據歌曲的旋律和歌詞的內容將表演形式引入課堂,既能有助于學生理解歌曲、記憶歌曲、傳唱歌曲,也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筆者的做法有:①可讓有表現(xiàn)強烈欲望的一些學生當堂即興表演;②有目的有準備的表演,可提前給一些學生說明歌曲要表現(xiàn)的旋律和歌詞的涵義,讓學生課前做好表演的準備。通過音樂表演,學生的表演潛能被激發(fā),表演激情被點燃,臺下很多學生紛紛躍躍欲試,爭相表演。這樣的形式寓教于樂,提高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十足。
例如,教授《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曲時,通過第一課時的學唱曲調和學唱歌曲,本課時我讓一部分學生在音樂指引下進行合唱歌曲,讓一分部學生在合唱的指引下進行表演蕩舟游玩的劃船情形,他們有的站在船頭遙望,有的劃槳拍擊水面……這節(jié)課形式活潑,安排恰當,內容豐富,學生喜歡的不得了,不僅甜美的歌唱到處飛揚,而且在合唱和表演中學生也感受到歌曲既是對少年兒童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對少年兒童未來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抒發(fā)了少年兒童愛生活、愛黨、愛國的真摯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