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冰
摘要:目的 探討類風濕因子(RF)、抗環(huán)瓜氨酸(CCP)抗體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RA)疾病活動性評分及關節(jié)損害、肺間質纖維化的關系。方法 分析抗CCP抗體、RF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活動性評分(DAS28)、關節(jié)骨侵蝕、肺間質纖維化的關系。結果 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的RA患者中,RF高滴定度陽性(19.2%)所占百分比高于陰性者(11.5%),抗CCP抗體高滴定度陽性(66.7%)所占百分比高于陰性者(1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滴定度RF和抗CCP抗體可能與RA患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相關。
關鍵詞:類風濕關節(jié)炎;類風濕因子;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疾病活動指數28;骨侵蝕;肺間質纖維化
本文將對RF、抗CCP抗體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疾病活動性評分、關節(jié)X線損害情況及肺間質受累的關系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門診與住院RA患者6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52例,年齡為30~72歲,平均(51.78±9.2)歲。病程6~220月,平均(96.79±65.21)月。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的RA分類標準。
1.2方法
1.2.1化驗檢查 采集禁食水8h以上患者外周血3~4ml,離心取上層血清,-20℃凍存,抗CCP抗體采用ELISA方法測定,采用德國歐盟公司試劑盒,結果以<25U/ml為陰性。類風濕因子采用速散射比濁法檢測,>20 U/ml為陽性。血沉采用魏氏法測定。
1.2.2評價指標
1.2.2.1一般指標 詳細記錄患者病史,包括發(fā)病年齡、病程、關節(jié)疼痛部位、個數、有無關節(jié)壓痛、畸形,有無肺間質受累等。
1.2.2.2X線病情分期 根據ACR標準將患者雙手或腕關節(jié)X線破壞分為4期。Ⅰ期正常或關節(jié)端骨質疏松;Ⅱ期關節(jié)端骨質疏松,偶有關節(jié)軟骨下囊樣破壞或骨侵蝕改變;Ⅲ期有明顯的關節(jié)軟骨下囊性破壞,關節(jié)間隙狹窄,關節(jié)半脫位畸形;Ⅳ期除Ⅱ、Ⅲ期改變外,并有纖維性或骨性強直。
1.2.2.3DAS28評分DAS28=[0.56×壓痛關節(jié)數1/2+0.28×腫脹關節(jié)數1/2+0.7×ln(ESR)] ×0.18+0.16。DAS28以28個關節(jié)計分:包括雙肩、雙肘、雙腕、雙手掌關節(jié)、雙手近指間關節(jié)、雙膝關節(jié)。范圍為0~10分,得分越高提示病情活動性越高。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所有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
2結果
RF與DAS28評分、骨侵蝕、肺間質纖維化的關系:RF陽性患者的DAS28評分明顯高于陰性患者,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RF滴度與DAS28評分呈正相關(r=0.352,P=0.03)。RA患者RF陽性與陰性雙手關節(jié)侵蝕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RF在單純RA患者和RA合并IPF的患者的分布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的RA患者中,RF高滴定度陽性19.2%所占百分比高于陰性者1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RF是抗血清中IgG分子Fc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種自身抗體。RF在RA患者中陽性率約為70%,是診斷疾病、判斷疾病活動度的重要血清標記物??笴CP抗體是RA較為特異的診斷指標,敏感性為65%~80%,特異性為90%~99%[1]。抗CCP抗體與疾病活動度相關,能預測的侵蝕性病變[2]。
本研究結果顯示RA患者RF陽性組與陰性組雙手關節(jié)侵蝕程度無明顯差異,而抗CCP抗體陽性組更易出現雙手關節(jié)侵蝕。與RF相比,抗CCP抗體對骨破壞具有更好的預測價值??傊?,RF、抗CCP抗體是RA分類標準中的主要血清學指標。RF、抗CCP抗體與RA患者病情活動度、關節(jié)外表現、預后等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1]丁從珠,王紅,馮學兵,等.血清抗角蛋白抗體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和類風濕因子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中的意義[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8,12:774.
[2]李懿莎 左曉霞.類風濕關節(jié)炎相關自身抗體及其意義[J].臨床內科雜志,2010,27:660.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