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業(yè)偉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與互動為基本特征。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順應了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要求。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062-02
小組合作學習源起于七十年代的美國,這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逐漸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一、什么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與互動為基本特征。合作學習模式構建的理論依據(jù)是共同學習理論,即在共同學習的情況下,將不同智力水平、不同知識結構、不同思維方式、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通過小組內或小組間的自學、互學、互問、互查,從而達到互補的效果。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相互啟發(fā), 相互進行思維上的“碰撞”,從而形成師生、生生互動的多元化的課堂結構。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順應了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要求?!陡咧袣v史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yǎng)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新課程實施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被頻頻采用,給古老的歷史學科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提升了歷史課改實驗品質并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效益。
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過程
1.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應是一種相互信任、相互溝通、相互配合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把全班學生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依據(jù)班內實際情況一般是6~8 人為一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與合作意識。遵照自愿的原則,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由組長對小組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領導小組同學完成學習任務。這種分組方式可以通過競爭調動組內每一個成員的積極性,形成組內學習的合力。
2.形式多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合作并不是簡單的老師提一個問題,讓各組同學討論形成認識后展示。而是設置各種活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集思廣益,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完成學習目標。綜合教學實踐中曾為學生設計的活動,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1)小組合作學習的講課模式:就是將學習內容分成若干單元,讓各組自由選擇,或者抽簽決定某組講哪一部分內容。任務確定之后,各個小組成員首先自主學習,然后決定采取的講課方式。講課方式可以是推薦某一個人代表全組講課,這一方式要求講課者設計講課思路,然后初步講給小組的同學聽,小組同學給講課者提供自己的建議,講課者有什么要求,可以讓小組同學分別去完成;也可以是組內幾名同學各講一部分,確定誰來主講本組分配到的任務,然后分別研究,講課者搜集相關材料和意見,講課按照內容順序進行。對于高中歷史中的基礎知識部分我們都可以采用這種模式進行。
(2)小組合作學習的討論模式設計:每節(jié)課都會有最重要最難理解的歷史問題,這樣的問題讓所有的組都研究,然后一起討論解決。它有兩個模式:一是將一個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然后將問題分配給各個組或者讓各組自己選擇;二是各組研究答案,一組先答,其他組補充、糾錯。例如高中歷史選修1《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說梭倫改革是雅典民族政治的奠基石?也可以提出問題:梭倫改革頒布“解負令”起到了什么作用?財產等級制度的實施對誰有利?對誰不利?為什么?
(3)小組合作學習的知識競賽模式:就是將課本知識羅列成眾多的知識點,按照平均搭配的原則,分成與班級組數(shù)大致相等的幾組題目,小組抽簽回答哪一組題目,比賽看哪一組得分最高。一般每組題目5個,前三個相對簡單,抽簽指定對象回答,同學不得提示,目的是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準備答題,都為小組做貢獻;后兩個問題相對難一些,小組成員自由回答,或者推薦一位同學回答,可以提示兩次,目的是照顧學習程度相對較高的同學,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同時,互相提示也可以加強小組合作。例如高中歷史必修3《“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識點非常多,就適合采用知識競賽模式。
3.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保障。
有學習,就有對學習的評價。學習評價是對課堂學習行為及其效果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必不可少。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把學生個人計分改為學習小組計分,把小組總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jù),形成了“組內相互合作,組間相互競爭” 的局面。小組學習過程評價不僅參照學習情況表中的得分高低,還要參考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效率、合作態(tài)度和合作技能等。學習結果評價依據(jù)學生平時的測驗,期中、期末成績,通過幾方面客觀地評價學生。
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和存在的問題
1.優(yōu)勢: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由“要我學”變?yōu)榱恕拔乙獙W”,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既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又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在小組內分任務學習,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老師置身于學生之中,參與討論、研究,師生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交流。 “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2.問題:學習小組中對歷史不感興趣的學生積極參與度不高,小組合作面不夠廣,有時會出現(xiàn)只是小組中幾名同學在討論。個別同學的自制力差,在開展小組活動時,通過觀察就可以判斷某些學生在說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在小組合作交流活動中,教師往往只關注小組的學習結果,不關注學習過程和個人的學習情況,重視總體,忽略了個體,這樣也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尤其是對學困生。
總之,歷史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是一個不斷追求教育理想的過程。新學習模式的實施,還需要我們根據(jù)實際情況,在切實把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大膽探究創(chuàng)新,不斷的交流總結。只要我們教師能夠合理分組,精心編制導學案并巧妙引導,小組合作學習必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也會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