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制度經濟學傳入中國的二十多年里,在經濟發(fā)展與制度創(chuàng)新方面對中國理論經濟學界和改革開放的政策制定者所產生的影響程度之大,范圍之廣都是空前的。經過這些年的發(fā)展,中國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隊伍已相對可觀,研究機構和理論陣地也已比較穩(wěn)定,研究成果數量迅速增加,成果質量逐年提高,學術影響力越來越廣泛。本文的目的就是整體概述新制度經濟學在中國的引入、傳播和發(fā)展狀況,重點介紹新制度經濟學在中國發(fā)展涉及的主要研究領域和重要突破,同時也嘗試著對新制度經濟學未來的發(fā)展動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經濟發(fā)展 制度創(chuàng)新 新制度經濟學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新制度經濟學正式引入中國。在隨后的二十年里,新制度經濟學在中國蓬勃發(fā)展,在中國經濟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面對計劃經濟低效率和西方工業(yè)化國家高成長現實,中國經濟學界開始試圖對其中的原因進行探究。而西方主流經濟學是在產權私有制和市場經濟前提下,研究價格體系在資源最優(yōu)配置中的作用,這和中國很大程度上是不相符的,因而其解釋力無法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經濟學者們信服。而新制度經濟學的出現,特別是交易費用理論和產權理論的出現,似乎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簡潔而明晰的答案,更適宜用來分析中國的經濟改革。
新制度經濟學從其被引入中國開始就對中國經濟學界產生重要影響,究其原因就是在于新制度經濟學理論和方法便于分析我國新舊體制轉型的過程以及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中國偏愛新制度經濟學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新制度經濟學對現實世界有比較明確的解釋力;二是由于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包括大量制度分析的傳統(tǒng);三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現實需要。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我國經濟學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同時,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也為我國經濟學理論界對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提夠了肥沃的土壤。中國經濟學界通過二十年來對新制度經濟學的學習和發(fā)展以及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實際相結合,在包括新制度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經濟轉型和制度變遷的理論研究、現代企業(yè)理論和公司治理理論等眾多領域取得了眾多的顯著的發(fā)展。
一、新制度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
在西方社會中,制度經濟學派林立,從來沒有形成統(tǒng)一理論體系。新古典主義從瓦爾拉斯創(chuàng)立,到德布魯用公理化重構,到新古典綜合派以后,這一理論體系已經基本完成。但由這一學派在構建理論時抽象掉制度因素,在封閉系統(tǒng)中研究市場規(guī)律,盡管形式完美,卻缺乏對現實的解釋能力。新制度經濟學能夠堅持新古典經濟學核心價值不變,保留了穩(wěn)定性偏好、理性選擇和均衡分析這三個基本假設,同時還逐步規(guī)范了交易費用的理論范式,為新制度經濟學構建了分析框架。交易費用概念在理論上確立起來之后,成為用以解釋各種經濟體制的相互關系的重要因素。
國內學者在新制度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廣泛的實踐,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學者不僅研究改革過程,而且還著重探討制度的性質和新制度經濟學未來的發(fā)展起源等新制度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從研究內容上看,中國的新制度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基本上涉及體制起源、市場化過程和經濟績效、企業(yè)轉型、市場和政府等組織,一些基本的理論前提也被討論。
二、經濟轉型和制度變遷的理論研究
科斯理論中蘊涵著制度選擇和演化思想,經過諾斯等人的發(fā)展,衍生出新制度經濟學的制度變遷理論。其主要內容包括制度的起源、制度的供求、制度創(chuàng)新與變遷等問題,探討制度因素在經濟增長與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計劃經濟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大量制度變遷的課題。新制度經濟學制度變遷理論為中國的經濟轉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一是對計劃經濟體制的起源的探究。新制度經濟學主要涉及制度起源、演化和經濟績效間的聯系。二是對改革過程的動態(tài)分析。把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作為研究對象,著重關注過渡性質和各種決定因素。計劃經濟帶來了很高的交易費用,嚴重阻礙了經濟增長,通過權衡改革路徑中相關交易費用,選擇漸進道路,以降低改革成本。最后是改革中政府作用。中國的制度變遷具有政府主導特征一方面由于政府擁有絕對優(yōu)勢和資源配置權利,另一方面由于財政壓力迫使政府直接改變現存制度安排。
三、現代企業(yè)理論和公司治理理論
現代企業(yè)理論和公司治理理論在新制度經濟學理論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F代企業(yè)理論和公司治理理論涉及包括交易費用理論、產權理論和組織理論等在內的主要新制度經濟學理論。其中的交易費用理論是科斯重大貢獻,后經威廉姆森等人發(fā)展,成為理論框架。內容主要包括交易一般化、交易費用和測度、交易契約安排。交易費用理論架起了制度分析與新古典理論間至關重要的聯系。而產權理論也是由科斯最先涉及,后德姆塞茨、阿爾欽和張五常等人的努力,產權理論成為新制度經濟學的重要部分。其旨在說明如何通過界定、使用和變更產權安排,降低或消除市場機制運行的社會成本,優(yōu)化配置資源。組織理論是新制度經濟學中一個較為活躍的研究領域,并構筑其相對成熟的理論框架。其內容主要包括企業(yè)理論和國家理論,旨在說明各種組織形式。此外,契約理論、委托-代理理論和制度變遷理論也在企業(yè)理論和公司治理理論中找到自身理論的發(fā)展方向。
由于我國轉型經濟特征明顯,如何將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yōu)橛兄袊厣纳鐣髁x市場經濟體制,特別是如何將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營企業(yè)、集體企業(yè)轉變?yōu)槭袌鼋洕鷹l件下構建了現代企業(yè)制度的企業(yè)是擺在中國經濟理論界的一道難題。中國經濟學者運用了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工具對我國的企業(yè)理論和公司治理進行了深入研究,現在研究的主要涉及公司治理結構、委托代理問題、國有企業(yè)改制、民營企業(yè)發(fā)展等等眾多問題,也取得了部分成果。從長遠來看,這一領域是新制度經濟學涉足的重點領域,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也必將為新制度經濟學的在這一領域的擴展提供良好的素材。
參考文獻
[1]埃瑞克·G.菲呂博頓,魯道夫·瑞切特.新制度經濟學[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2]奧利弗·E.威廉姆森.治理機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3]奧利弗·E.威廉姆森.資本主義經濟制度[M].商務印書館,2002.
[4]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經濟學[M].商務印書館,1996.
[5]羅杰·E.巴克豪斯.經濟學方法論的新趨勢[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6]道格拉斯·諾思.經濟史中的結構和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1994.
[7]約翰·N.德勒巴克,約翰·VC.奈編.新制度經濟學前沿[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8]柯武剛,史漫飛.制度經濟學[M].商務印書館,2002.
基金項目:本文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改項目“公共選修課《經濟發(fā)展與制度創(chuàng)新》非經管類專業(yè)學生課堂導入與組織實施教學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G1332。
作者簡介:柯希嘉(1978-),河北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經濟管理系講師,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新制度經濟學和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