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
摘 要: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學習方式深入文本,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感悟作者行文的方法,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明晰作者的寫作意圖。
關鍵詞:詞句理解;理解方法;教學策略
詞句理解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小學高年級的閱讀要求是:“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語的意思,辨別語言的感情色彩,體會表達效果……”在高年級對于詞句的理解的教學我們可以運用以下
方法:
一、替換法
根據(jù)詞語所屬的語言環(huán)境,把難懂的詞語替換成其他詞語準確理解詞語,可將需要理解的詞語換成相近的詞語試一試,詞義的區(qū)別就明顯地看出來了。
二、詞素分解法
如:《中國的花》一文中“歲寒三友”一詞的理解,教學生用“拆詞法”理解詞語,“歲”是“年”;“寒”是“寒冷”的意思;“三友”指的是松、竹、梅,合起來就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松、竹、梅傲然挺立。它們都有不畏嚴霜的高潔品質(zhì),被中國古今文人譽為“歲寒三友”。
三、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
在實際閱讀中,教師可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有疑問的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就是聯(lián)系作者意圖、人物品格、事件意義和景物特點來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是學生們一項重要的能力。
四、運用比較法理解詞句
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崩?,教學《遲到》時,在品析“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句時,可以用比較法來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
讀讀這句話,哪句話好?
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
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在反復的讀中,理解中,學生體會出“很嚴很嚴”是在強調(diào)父親的嚴厲,是在突出父親的嚴厲。
將“換一換”“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應用于品詞析句教學,學生在不同語詞、不同句式、不同語序的比較當中,結合上下文說出自己的感受,才能發(fā)現(xiàn)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評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從而培養(yǎng)語感。
五、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詞句
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經(jīng)驗都是寶貴的課程資源,我們要予以尊重和重視。如:在教學《遲到》一課時,為了更深地感受父親的嚴厲,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挨過打嗎?假如這件事發(fā)生在你的身上,你的父親會怎樣對待你呢?”同學們暢所欲言:甲說:我的爸爸很疼我,即使我犯了錯他最多說說我;乙說:我的爸爸在我犯錯時特別生氣的時候會打我,但沒有像文中的爸爸那樣,那么嚴厲,我想打在作者身上一定很疼。看來,教師只需給學生一個他們熟悉的信息,引導他們聯(lián)系自己生活的經(jīng)驗去體會、感受,他們才會把自己對世界最真切的感受如詩如畫地告訴你,
那是他們天生的智慧和財富。
六、發(fā)揮想象,巧補“空白”理解詞句
空白,是作者有意或無意留下的、沒有寫明的、召喚讀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蘊空間。它能夠驅遣讀者的想象,激活讀者的思維,從而建立起讀者與作品溝通的橋梁,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個性化的理解。語文課上,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補白”,不失為開啟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
七、巧用換位思考、角色移位理解詞句
把“換位思考”這種思維方式引入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把學生領進一個遠比文章本身內(nèi)涵更豐富、更廣闊的新天地,從而準確解讀作品所反映出來的社會思想內(nèi)容?!舵隙鸨荚隆分?,引導學生在學習嫦娥奔月時的心情的句子時,教師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嫦娥這一去就再也不能回來了。她將永遠地離開那美麗的家園,永遠地告別她深愛著的丈夫,永遠見不到她曾經(jīng)救濟過的鄉(xiāng)親們了。在向月亮飛升的過程中,嫦娥一定想到了許多許多。如果你是嫦娥你會說什么?閱讀時要設身處地地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閱讀時要能進入角色,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要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中心……
八、通過不可忽視的課程資源插圖、收集的文字資料或多媒體資料理解詞句
大部分插圖都是對課文故事情節(jié)的形象再現(xiàn),如果抓住這一特點就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可以引導學生對插圖進行再利用、再創(chuàng)造,重新認知,學生盡可以展開創(chuàng)造想象的翅膀,個性化地說、寫“我看到的、想到的”,說、寫“與課文沒有的、與課文不一樣的”。
課前搜集資料,豐富教學資源,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整合?!段业牟隔斞赶壬芬晃闹校骸八闹芎诙炊吹?,還不容易碰壁嗎?”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就會正確理解作者是用“黑洞洞”來形容當時社會的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沒有自由,到處受迫害。從幽默的語言中讓學生感受魯迅的革命樂觀精神,一代革命家偉大的人格魅力便躍然紙上。
詞句理解一定要立足于整體的基礎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不可脫離大的語言環(huán)境和內(nèi)容情景,關鍵詞句的理解與感悟更是要在師生創(chuàng)設的大的文本背景下進行。詞句理解對于語文老師來說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但我想只要在課堂中善于發(fā)現(xiàn)訓練點,激發(fā)動情點,以不同的形式去訓練學生,久而久之會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上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