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麗
摘 要:“導學案”教學模式作為高中地理新課改所提倡的優(yōu)秀教育理念之一,以其所特有的實際可操作性與高效性得到廣大地理教學同仁的廣泛追捧與熱切關注。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就導學案教學模式下的高中地理課堂進行初步的探討與歸納。旨在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構建學案導學新模式,從而切實推動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的更好發(fā)展與進步。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課標;導學案教學;含義;區(qū)別;編寫原則
“導學案”教學模式作為高中地理新課改所提倡的優(yōu)秀教育理念之一,以其所特有的實際可操作性與高效性得到廣大地理教學同仁的廣泛追捧與熱切關注。下面,筆者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導學案教學模式下的高中地理課堂進行初步的探討與歸納。
一、“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含義
所謂“導學案”教學模式是指:依據導學案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教師必要指導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的課堂教學組織手段。其流程大致為:教師率先依據具體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基礎創(chuàng)造性地編寫導學案;隨后學生便以此導學案為依據,進行自主預習,并將預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進行整理與總結,等到上課時同其他同學以及老師一起進行探討與研究,
這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從整體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
質量。
二、“導學案”與教案的具體區(qū)別
很多教師錯誤地認為導學案=教案,其實,這兩者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區(qū)別,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使用主體不同
教案是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所要實現(xiàn)的目標、教學過程中所要使用的手段以及組織形式等為主要分析對象的教學方案。教案的編寫宗旨在于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充分的服務與幫助,因此,教師才是教案使用的真正主體,未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地位以及作用;導學案從學習者的角度研究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基礎、主觀學習態(tài)度等是教師編寫導學案時所要充分考慮的關鍵點。因此,從這一意義上來講,學生才是使用導學案的真正主體,這一點同教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使用方式不同
教案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提前編寫的教學程序,對于教學活動中的具體環(huán)節(jié)以及步驟等都進行了很好的安排,其效果相當于課前預習排演;而導學案則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始終,指導學生以此為依據認真落實學習活動中的每個目標與任務。
此外,導學案與教案在具體組成部分、方法落實等方面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為導學案≠教案的結論提供了有力保證。
三、高中地理“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1.真正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地理教師要徹底摒棄以往傳統(tǒng)而落后的教學模式,有意識地加強對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引導與幫助,真正做到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促進他們主動而富有個性地進行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與吸收?!边@就要求教師在編寫高中地理“導學案”時也必須牢牢遵循這一理念,不但要轉變以往“填鴨式”等陳舊的教學組織形式,更要在導學案中充分融入觀察、實驗等實踐活動因素,在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同時,幫助他們逐漸提高自身的探究意識以及團結、合作能力等綜合地理素質。
對于高中地理新課標的這一指示,我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例如,在學習“人口的變化”這部分知識時,我將“如何看待農民工現(xiàn)象”這一問題融入導學案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深入普通民眾中,就對待農民工的不同態(tài)度、觀點以及認識進行細致的調研與匯總;并同小組內的其他成員一起將這些搜集的社會信息以ppt幻燈片的形式呈現(xiàn)給班里的其他學生。導學案的內容新穎、別致,要求學生自主進行探究與實踐活動。如此一來,不但真正尊重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對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究欲望;而且更為重要的一點還在于通過這一實踐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切實加深了對所學知識點的深刻認識與理解,真正實現(xiàn)了一舉多得的良好教學效果,有利于從整體上提高當節(jié)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質量。
2.采用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教學方式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強調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特征,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以及發(fā)展需求,從而實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教學、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fā)展的最終教學目標”。
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師的導學案編寫過程也必須充分體現(xiàn)新課標的這一先進理念。如:有的學生地理基礎較好,通過預習就可以大致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能非常輕松地完成導學案上所布置的任務以及目標;而有的學生地理基礎較為薄弱,在理解某些知識點時存在著較大的難度。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在導學案中制訂整齊、劃一的預習任務,很可能會造成“基礎較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較弱的學生吃太多”等尷尬的教學局面,可謂弊端重重。因此,我個人認為,高中地理導學案的編寫必須嚴格體現(xiàn)分層次的教學理念,這樣既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發(fā)展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真正有利于發(fā)揮依據導學案完成自主預習的作用。
總之,“導學案”教學模式在滿足學生自我學習能力、自我思維發(fā)展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都有著極為積極的影響與作用。需要廣大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給予高度的肯定與重視,并將其靈活運用到自身的日常教學實踐當中。相信,如此方能切實推動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的更好發(fā)展與進步,從而為學生地理綜合素質與修養(yǎng)的顯著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霞,張衛(wèi)東.高中地理學案的設計與運用[J].教學與管理,1997(10).
[2]楊立宇,徐寶芳,裴亞男,等.高中地理學案設計與實施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7(8).
[3]王明友.新課程背景下地理課的“學案導學”模式[J].中國民族教育,2009(4).
|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