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迪婭
在所有對初入大學狀態(tài)的描述中,我感覺最形象的,是一位北大師兄的說法:“高考前,路是黑的,只有前方亮著一盞燈,于是你只能堅定地朝那個方向走;而高考后,周圍忽然亮了,很多條路在你面前,你反而不知該往哪兒走?!?/p>
走進北京大學這個百年學府,這種感覺會更明顯。每時每刻,你的生活都和選擇有關:網上有上百門課等著你選,光體育課就有數(shù)十門;各種社團在每學期初都會上演“百團大戰(zhàn)”;若你對自己的專業(yè)并不熱衷或學有余力,還有雙學位課程供你選擇;在每個假期,都有眾多的實習與交流機會等你抓緊;關于未來,你可以出國、保研、考研、工作……
四年前,我跟大多數(shù)剛進入北大的學生一樣興奮而迷茫,幾乎一天一個主意。開學初,班里有一半的人都報了經濟雙學位,學期過半,大部分人退了課,到大四時,堅持到底的還不到10人。
剛上大二,大家人手一本GRE紅寶書,好像人人都抱著非出國不可的決心,可真正把那本書背到最后一頁的人不到一半。我問身邊幾個想要出國的同學,究竟為什么出國,有人說:“因為大家都出國……”
當大家成為大四學生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跟著別人走不是北大人的風格。我們中最優(yōu)秀的,往往是那些從一開始就認定目標,然后義無反顧走下去的人。在眾多的小路中,總有一條是屬于你的,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它通往哪里。
當你在校園中散步時。騎著一輛“二八”自行車與你擦身而過的,很可能就是一位鴻儒。我們在進校時聽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北大新生第一天來北大報道,由于要到各處辦手續(xù),就將行李箱托付給一個過路的老人。幾小時后,當他辦完手續(xù)回來,那個老人還站在那里幫他看著箱子,這個學生不知道,這位老人就是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如今,將這件事講給新生聽,已經成為北大的一個傳統(tǒng)。
當然,要感受北大老師的風采,最好是去上他們的課。
我所在的國際關系學院,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在這里學習的四年,“上課聽講”不是一項規(guī)定,而是一種樂趣。我記得給我們講《中國政治概論》的老師有一天在課堂上突發(fā)感慨:“我認為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很不錯,他們總是和我想到一塊兒去?!彼难劬υ诤窈竦溺R片后閃閃發(fā)光,看著我們,然后哈哈大笑,我們也會心地笑了。
我還記得一位講《近代史》的老師,講課講到興致高漲時甚至跳上了講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給我們講《政治學原理》的老師,他曾說:“最強的人不是那些已經掌握了很多知識的人,而是那些永遠都有一顆開放的心,隨時準備接受知識的人?!睆拇宋颐靼祝煌5叵蛏?,比已經高高在上,更有價值。在北大,老師們并不滿足于只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他們更愿意看到自己的學生首先做好一個人。
一位師姐在我進校時告訴我。與舍友的關系是大學里一個重要課題,一旦跟她們處不好,會過得很不開心。媽媽也曾擔心北大孩子都太有個性,不好處。但事實正相反,我們宿舍幾個人一直相處得非常好。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我們的感情漸漸變得像親人一樣。我們管宿舍叫做“家”。我也在宿舍里收獲了大學時代最好的朋友,我想,這對于每一個人都是一筆財富。
這幾天,又有一批新生走進了北大,看著他們拖著箱子滿臉笑意的樣子,我想他們也將迎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日子,我相信他們會在這里獲得他們想要的一切。在這里,你可以開始自覺把握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