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民等
【摘 要】《體性》篇中總結(jié)了文章的主要風格: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每個人的性情中具備向某一風格轉(zhuǎn)化的因素,創(chuàng)作的作品才能顯示出特定的風格。思想決定作家的個性,作家的個性決定作品的風格。
【關鍵詞】劉勰;《體性》;風格;才;氣
劉勰認為文學的創(chuàng)作活動是來源于人的思想情感活動,它們是前后因果關系。作家內(nèi)心的思想情感活動是隱藏于內(nèi)心而無法見到的,它是通過語言文字的形式而表現(xiàn)出來的。需要明確的是,在注重“才”和“氣”的基礎上,應更加處理好才能與能力之間、作品風格與作家個性之間的關系。
劉勰關于風格理論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他內(nèi)在情感外化而為文章,故情感與文章應該是表里一致的,作家個性的多樣化,促使作品風格的千差萬別,他從作家個人的綜合素質(zhì)著眼劉勰在《體性》篇中總結(jié)了文章的主要風格: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且不論這幾種風格是否恰當。漢代是儒家經(jīng)學的全盛時代,漢代文論自然受其影響。
其中“典雅”是以經(jīng)書作范本,把儒家視為正宗,積極進取,尋求仕進,按儒家倫理道德規(guī)范,嚴格要求自己;“遠奧”是用深奧文雅的語言書寫,把道宗玄學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中心思想;“精約”是用詞簡練,描述細微;“顯附”是文辭之意了然,說理通暢;“繁縟”是文章存在眾多的比喻,用辭華麗;“壯麗”是以高超的立論和宏偉的結(jié)構(gòu)體式顯著;“新奇”是文章旨在追求新奇,推崇險怪奇特;“輕靡”是以虛無縹緲造文勢,然內(nèi)容不充實,卻備受世俗所愛。劉勰提到的八種文體是不斷變化的,有的文章多層次疊加,雖然它們的風格有著明顯的不同,但在作家身上可以融會貫通,熟悉文章法則的人對于各種不同風格、氣勢的把握有一定的技巧,往往可以兼顧貫通。就算是截然不同的幾種風格,如雅正與新奇、遠奧與顯附、繁縟與精約、壯麗與輕靡,他們也可以運用自如。劉勰在《體型》篇寫到:“吐納英華,莫非性情?!彼J為文學的創(chuàng)作綜合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才能、氣質(zhì)、性格等方面的表現(xiàn)。每個人的性情中具備向某一風格轉(zhuǎn)化的因素,創(chuàng)作的作品才能顯示出特定的風格。思想決定作家的個性,作家的個性決定作品的風格。
從劉勰的《文心雕龍·體性》篇,我們可以感受到他雖然把作品的風格細分為八類,但他明顯最看重“典雅”一類,批評在當時流行的以“新奇”和“輕靡”為主導的文學作品。這種批評的觀點在《文心雕龍·定勢》篇中有專門提到:“夫通衢于夷坦,而多行捷徑者,趨近故也;正文明白,而常務反言者,適俗故也。然密會者以意新得巧,茍異者以失體成怪。舊練之才,則執(zhí)正以馭奇;新學之銳,則逐奇而失正。”劉勰認為面對平坦的大路避而不視,反而為了貪圖功利選擇捷徑,同時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不少作家不斷創(chuàng)作風格奇特的作品以求“新穎”,卻使得作品體裁混亂,文辭古怪,丟掉了基本的創(chuàng)作法則。然而在本人看來,任何一種文學作品風格的形成都與其環(huán)境、創(chuàng)作者性格有關,每一種文學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重要的是我們應從善選擇,風格的好壞無從判定,它只是反映出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某類情感,并不能代表這個作家的全部水平。假如文章是千篇一律的“典雅”類型,那今天燦爛多姿的文學風格面貌便不存在了。每一種文化類型都多少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某種精神面貌,環(huán)境對作家的影響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味的批評反應時代精神的創(chuàng)造者是不妥當?shù)摹?/p>
整體來說,劉勰在《文心雕龍·體性》篇明確提出,文學的風格和作家的個性是密切不可分的,作家的個性包含著“才”和“氣”的先天因素,同時在包含了“學”和“習”的后天因素。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子其文學作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文體風格的多樣化,展現(xiàn)了作者思想與時代的豐富多彩,作家按照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創(chuàng)作作品,借以發(fā)展其自身的才能。這樣的過程需要明確的是,在注重“才”和“氣”的基礎上,應更加處理好才能與能力之間、作品風格與作家個性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周春來.王元化《文心雕龍講疏》創(chuàng)作論辨要[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
[2]劉紅利.劉勰的文學風格論試析——《文心雕龍·體性》篇解讀[D].中南民族大學,2010.
[3]張愛香.鄭板橋“矛盾”人格及其詩歌個性特征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
[4]李小蘭,等.《文心雕龍》批評文體三品[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7(2).
[5]陳玉強.古代文論“奇”范疇的淵源、演變及內(nèi)蘊研究[D].中山大學,2010.
[6]劉小平,等.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以《文心雕龍》為例談高校學報編輯的品格與修養(yǎng)[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