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翔翊
【摘 要】本文介紹了孔尚任的生平,《桃花扇》的歷史背景、人物、文字、藝術(shù)成就,《桃花扇》和《長生殿》的比較等內(nèi)容,力圖為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尚任和一部真實的《桃花扇》。
【關(guān)鍵詞】孔尚任;《桃花扇》;侯方域;李香君
公元1699年,孔尚任傾注十余年心血,三易其稿的《桃花扇》終于完成了。書成之后,一時洛陽紙貴。第二年正月,戲劇《桃花扇》由金斗班在北京首演,轟動一時,以后幾乎歲無虛日,盛演不衰,故老遺臣,“掩袂獨坐”,“燈紲酒闌,唏噓而散”。
一、孔尚任生平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云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他是清初詩人、戲曲作家。時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昇并論,稱“南洪北孔”。
二、《桃花扇》的歷史背景
《桃花扇》的藝術(shù)魅力,在于它并不只是單純地講述了一個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而是將這個故事置于明朝末年這個風(fēng)雨飄搖的背景之下,演繹出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傳奇。讀來滿眼是國家的興亡,滿眼是歷史的煙云,滿眼是人世的滄桑。小引中就曾這樣點明作者的寫作目的:“《桃花扇》一劇,皆南朝新事,父老猶有存者。屬上歌舞,局外指點,知三百年之基業(yè),隳于何人?敗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獨令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chuàng)人心,為末世之一救矣?!庇纱丝梢?,稱《桃花扇》為愛情劇,不如稱歷史劇更為妥當(dāng)些。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四月,清兵入關(guān),中原易主,明王朝只剩下南中國的半壁江山。這年五月,鳳陽(今屬安徽)總督馬士英勾結(jié)四鎮(zhèn),擁立明朝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做了皇帝,建立了南明王朝,年號弘光。南明王朝建立之后不久,清軍即渡河南下,列鎮(zhèn)不戰(zhàn)而降,揚州失守,南京跟著陷落,福王也被清兵俘虜。南明小朝廷僅僅支撐了一年就土崩瓦解,不可收拾?!短一ㄉ取肥且悦鞒绲澥甑侥厦鞲M醵辏ü?643—1645年)這段歷史為題材而寫的一部戲劇。作者以與桃花扇直接相關(guān)的侯、李悲歡離合之情為主要線索,把當(dāng)時錯綜復(fù)雜的社會矛盾,層次井然、有條不紊地表現(xiàn)出來,進而展現(xiàn)了南明一代興亡的歷史悲劇。所謂“桃花扇底送南朝”就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的。
三、《桃花扇》的文字
《桃花扇》的藝術(shù)魅力還體現(xiàn)在它凄美絕艷的文字上。作者孔尚任是孔子六十四代孫,幼年受過良好教育,愛好詩文,又精通音律。他的文學(xué)造詣在《桃花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正如他在凡例中所說:“詞必新警,不襲人牙后一字……制曲必有旨趣,一首成一首之文章,一句成一句之文章……說白則抑揚鏗鏘,寧不通俗,不肯傷雅……”寫春色,有“踏青歸去春猶殘,明日重來花滿床”;寫英雄,有“家散萬金酬士死,身留一劍報君恩”,寫守侯,有“一點芳心采不去,朝朝樓上望夫君”;寫分離,有“滄海迷家龍寂寞,風(fēng)塵失伴鳳彷徨”之句。無怪乎后人評價道:“《桃花扇》筆意疏爽,寫南朝人物,字字繪影繪身。至文詞之妙,其絕處似臨風(fēng)桃蕊,其哀處似著雨梨花,固是一時杰構(gòu)。”
四、《桃花扇》的人物
提到《桃花扇》,就不得不提到劇中的靈魂人物——李香君。她帶給我太多的驚異和敬佩,一個柔弱美貌的青樓女子,竟會有甚于男子的堅貞剛強!在“卻奩”一出里,當(dāng)她得知她的新婚嫁妝是由魏黨阮大鋮置辦時,當(dāng)即拔簪脫衣,“那知道這幾件釵釧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人物的堅貞性格第一次躍然紙上。后來得勢的阮大鋮迫害香君夫婦,侯方域離開南京,香君獨住空樓,為侯生守節(jié)。在“守樓”一出里,新貴田仰派人強娶香君,香君誓死不從,她高喊“奴家就死,不下此樓”,倒地撞頭,血濺侯方域贈與的定情物詩扇,好一個剛烈的女子!好一柄鵑血染紅的桃花扇!這一撞,把人物的崇高形象推向了頂峰,給人心里留下的,何等巨大的震撼啊!此后的“罵筵”一出里,她借斟酒唱曲之機,痛罵奸臣阮大鋮,馬士英,被推倒在雪地之上,“冰肌雪腸原自同,鐵石心腹何愁凍!”這等氣概,可與禰衡媲美了。古人曾這樣為她題詞:“南朝佚事斷人魂,重展香君便面痕。”香君,真乃千古奇女子也!后來李香君終于被迫選入內(nèi)庭當(dāng)歌妓去了。不久,清兵逼近南京,她在混亂中出逃,仍一往深情地表示“便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鐵鞋踏破三千界,只要尋著侯郎,俺才住腳也”(《逃難》)。后幸遇蘇昆生與畫師藍(lán)田叔領(lǐng)她到棲霞山尋找侯方域。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與侯方域久別重逢,拿著那柄“鮮血滿扇開紅桃”的“桃花扇”,各敘分離后的相思之苦:“書難捎,夢空牢,清無了?!钡趶埇幮堑朗俊翱疤侥銉号畫桑还苣巧:W儭钡闹更c下,領(lǐng)悟到“回頭皆幻景,對面是何人”(《入道》)。最后跟著卞玉京到北海之北修真學(xué)道去了。李香君選擇了隱遁的道路,并非出于對道家的虔誠,看破了紅塵,而是感慨于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深感國破家亡的悲痛,是理想破滅的最后歸趨。當(dāng)然入道是一種消極的行為,但這樣的結(jié)尾卻言盡意不盡。它告訴讀者,這不僅是李香君個人遭遇的不幸,主要的是那樣一個天翻地覆江山易主的時代悲劇。他們最后不可能有大團圓的美滿結(jié)局,而只能選擇忘卻兒女私情的雙雙入道的道路,這就使得侯、李的風(fēng)流韻事帶上了濃厚的家國興亡的色彩。
五、《桃花扇》的藝術(shù)成就和《桃花扇》給我們今天的啟示
《桃花扇》的藝術(shù)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可以說,它是中國古代戲劇的最后一部杰作,在許多方面都具有創(chuàng)造性。《桃花扇》應(yīng)當(dāng)給今天的人們予以一定的啟示。毛主席早就說過,《桃花扇》不是愛情劇,而是政治劇?!短一ㄉ取氛f到底是一個愛情喜劇與政治悲劇的綜合體。愛情喜劇的結(jié)果是偶然的,因為所謂侯李相會只不過是一個可能的結(jié)局。而政治悲劇的結(jié)果是必然的。
六、《長生殿》與《桃花扇》之比較
《長生殿》作者洪升,他的文學(xué)修養(yǎng)非常深,對現(xiàn)實多有不滿。就表現(xiàn)主題而言:《長生殿》、《桃花扇》都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嘆”,繼而深感歷史的無奈,世事的荒誕,人生的無常?!堕L生殿》、《桃花扇》雖都以愛情為線索,卻有弦外之音,又不出歷史題材的范圍。不過我們把兩者比較一下,就可看到《桃花扇》把離合之情與興亡之感結(jié)合的更好一些?!堕L生殿》中的唐明皇、楊貴妃,既是愛情的主人,又是禍國殃民的統(tǒng)治者,劇本的政治主題、愛情主題配合的不好。因此,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就不密切、不自然,給人以不協(xié)調(diào)之感?!短一ㄉ取钒褍烧呓Y(jié)合得緊,達(dá)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如果說洪升的《長生殿》是以一個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安史之亂)為背景,突出表現(xiàn)了愛情主題,那么,孔尚任的《桃花扇》則是以一個愛情故事為線索,表現(xiàn)了興亡感慨的歷史主題?!短一ㄉ取肥且徊空紊适瞩r明的歷史劇。
七、結(jié)語
劇中的人物,有陰險毒辣的阮大鋮、馬士英,也有精忠報國的左良玉、史可法、黃得功;有復(fù)社名士侯方域、陳貞慧,吳應(yīng)箕,也有秦淮名妓李貞麗、李香君;還有兩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教曲的蘇昆生和說書的柳敬亭。他們的恩怨情仇交織成明末一幅濃重的歷史畫卷,令人擊節(jié),任人評說。
且用劇末一詩作為全文的結(jié)尾:
漁樵同話舊繁華,短夢寥寥記不差。
曾恨紅箋銜燕子,偏憐素扇染桃花。
笙歌西第留何客,煙雨南朝換幾家。
傳得傷心臨去語,每年寒食哭天涯。
【參考文獻(xiàn)】
[1]孫建國.泰州與《桃花扇》傳奇[M].上海教育出版社.
[2]薛若琳.《桃花扇》是傷痕文學(xué)代表作[M].北京文藝出版社.
[3]肖旭.《長生殿》與《桃花扇》[M].海洋大學(xu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