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麗
德育在學校教育中處于首要地位。班主任作為學生德育的主要工作者,應善于在班會課、教學活動、課外活動以及各項評比競賽活動中深化德育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德育班會課教學活動評比競賽活動百年樹人,德育第一。德育在學校教育中處于首要地位。班主任作為學生德育的主要工作者,應善于抓住各種途徑深化德育工作,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我擔任過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對學生德育工作進行過探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班會課中深化德育工作
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而班會課針對性強,教育效果好,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因此,班主任要善于組織主題班會,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每周的班會課,我都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組織各種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例如,組織《我班光榮我光榮》,對學生開展集體主義教育;組織《播種習慣,收獲人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組織《講禮貌尊重別人》,教育學生對人有禮貌,尊重長輩,尊重別人;組織《報親恩》,教育學生孝敬父母;組織《安全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組織《團結就是力量》,教育學生團結協(xié)作,搞好班集體建設。這學期,我班有4個學生紀律較差,特別是李×同學,課堂上愛講話,或私下傳紙條、開小會,影響了課堂教學。我想采用處罰只能在短期和表面上有效,治標不治本。于是,我想到了利用班會課教育他們,就組織了一個主題班會《如何成為受歡迎的人》,引導全班同學說說對李×違紀行為的看法以及如何幫助他。通過交流和討論,學生實話實說,表現(xiàn)出了對同學的關愛和真誠。問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討論出來了。然后我引入校規(guī),并共同制定班規(guī),讓學生主動參與,因為是共同討論出來的班規(guī),所以學生在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方面有了良好的效果。李×等同學在班級幫助下,慢慢地改掉了不良言行。
實踐證明,有目的、有意義、有組織的主題班會,能向學生進行生動而有效的思想教育,并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供有效的途徑。
二、在教學活動中深化德育工作
教學中滲透德育,在當前具有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叭酥酰缬耔?。性與情,俱可塑”。初中生雖早已告別“人之初”的童年,但心理學上正處于第二次“斷乳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期,他們的心理判斷能力還較弱,這就更需要每一位為人師表者時刻牢記“教之道,德為先”的道理,在教好書的同時,積極利用課堂教學工作,創(chuàng)造一個教書育人的良好氛圍,不顧此失彼,真正肩負起教書育人的使命。
我擔任語文教學工作,就拿初中語文教學來說。語文較其他學科來說有更得天獨厚的教育優(yōu)勢。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學語文不是只學雕蟲小技,而是學語文學做人”。所以,我們有意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對正處于成長和心理高速發(fā)育期的初中學生來說,是塑造他們健康人格,培養(yǎng)他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最后一課》一文中學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對國家的淪陷,把自己的滿腔愛國熱情表現(xiàn)在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上。
我適時提問:“作為一名中學生該如何對待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呢?”讓全班學生討論,從而教育他們——“愛國”并非空洞遙遠,它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在我們的身邊,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也是愛國的行動。再啟發(fā)引導學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這種精神呢?該如何去做才是愛國呢?”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從而培養(yǎng)起學生的愛國意識,其他各科教學活動也是如此。
三、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深化德育工作
學校課堂道德教育是十分有限的,而一個人的成長卻是無限的。我國的學者把課外活動叫做“第二課堂”,國外的學者稱之為“隱蔽課程”。因此,積極開展以道德教育為主題的課外教育活動,這是課堂德育教育的延續(xù)。
如利用學校廣播、黑板報、宣傳櫥窗,向學生生動形象地介紹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美德。開展讀書活動,引導學生更多地了解有關道德方面的知識,強化同學們的良好品質。開展各種形式的重禮節(jié)、講禮貌、告別不文明言行等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增強禮儀、禮節(jié)、禮貌意識,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開展“青少年志愿者”“送溫暖”“扶殘助殘”等公益活動,發(fā)揚互相關心、助人為樂的精神。積極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開闊視野,加深同工人、農民的思想感情交流,使學生從廣闊、豐富的社會改革和建設實踐中,得到啟迪,吸取營養(yǎng),提高自己。
實踐證明,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深化德育工作,是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在各項評比競賽活動中深化德育工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材施教是引導學生成才的向導。因此,我們在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的同時,還應注重把各項活動融合在各項評比競賽活動中,這既符合學生的興趣,也符合學生爭強好勝、自信心強的性格。
如學校每月開展的“文明宿舍”“文明班級”“清潔衛(wèi)生班”評比,班主任可以把這些目標具體化成一條條的標準、要求,通過宿舍之間、班級之間的評比、競爭,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根據學校開展的各項競賽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如“爭當校園‘美容師”“班級優(yōu)秀板報”“詩歌朗誦比賽”,“繪畫、手工制作大賽”、文體比賽等,使他們在課余休息和娛樂評比競爭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自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這個學期的六月份,學校聯(lián)合市環(huán)保局舉行了“環(huán)保征文比賽”,旨在引導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我組織全班學生積極參加了比賽,他們在征文中紛紛表達了對環(huán)保的認識與做法,更有學生獲得了比賽的一、二、三等獎。通過評比競賽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約束了學生的破壞環(huán)境行為。
教育實踐證明,在班會課、教學活動、課外活動以及各項評比競賽活動中深化德育工作,十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利于實施道德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的思想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尹守森.新形勢下如何深化德育工作初探[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6,(03):68-69.
[2]鞠文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考試周刊,2012,(23):182-183.
[3]陳兆瑞.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德育工作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2,(08):25-26.
[4]趙君.加強學校制度建設深化德育工作改革[J].新教育,2010,(0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