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哲
摘 要: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作為一個熱點問題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關注。雖然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但是在實證研究分析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在閱讀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人力資本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需要解決的相關問題,首先是人力資本指標的選取問題,其次是模型選擇多樣化的問題,最后是統(tǒng)計資料的不完善和數據的不精確性。
關鍵詞:人力資本;經濟增長;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7-0069-02
一、人力資本概述
人力資本作為主要的生產投入要素之一,在現代經濟增長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人力資本理論的相關問題研究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熱點。關于人力資本的概念,確切地說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人力資本理論創(chuàng)始人舒爾茨、貝克爾在人力資本的定義上也有細微的不同??偠灾幸韵聨c是明確的:第一,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是一個人所擁有的體能、知識、技能等各種能力的綜合體現;第二,人力資本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投資的過程;第三,一個人所擁有的人力資本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學習接受教育獲得的。因此,提高人力資本水平的核心是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增加教育投資。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人力資本是一種生產性投資,其作用也大于物質形態(tài)的投資。各國的實踐經驗表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首先要人才來掌握,其次更需要人才來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國家的經濟增長其實是人才能力發(fā)揮的體現。人力資本作為一種生產要素,一方面直接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它又通過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來促進經濟增長。
內生增長理論的主要觀點認為:經濟增長是經濟系統(tǒng)內生因素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動的結果,作為內生要素存在的技術進步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
名塞爾關于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研究主要是建立了廣為采用的人力資本收入模型。名賽爾提出著名的名塞爾收入函數,名塞爾模型的突出特點就是,受教育年限是收入的決定變量,因此受教育年限的數據可以被用來估計不同教育體系的國家的教育回報之間的比較。同時,名塞爾認為收入差別之所以發(fā)生是因為個人在人力資本質量上存在差異。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專注于人力資本理論的研究。在對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方面,有學者測算出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的非常顯著的,也有關于該問題比較獨特的看法。
溫靜的《人力資本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建立相應的經濟增長與要素變量之間的關系模型。根據Solow模型和Lucass兩部門內生增長模型的基本框架,構建人力資本外部性增長模型方程為:Yt=AtKα
tLβHχ
teε,該模型增加了隨機擾動項相對是比較嚴密的。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初等教育上的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大,而中高等教育的影響并不明顯甚至出現負影響。
王芳等在《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對福建省的實證分析》一文中對福建省教育經費和地區(qū)生產總值之間的關系進行計量分析,以協整理論為依據,對該地區(qū)生產總值和財政教育經費年度統(tǒng)計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福建省經濟增長與人力資本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沒有長期穩(wěn)定的均衡關系。
李發(fā)昇和張維在《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一文看法比較獨特,認為人力資本并不是直接的投入要素,將其作為投入要素進行定量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有失偏頗的。文章中采用AK模型,把人力資本作為影響要素而非投入要素處理。得出的結論是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主要是通過自身承載的智慧作用于創(chuàng)新、勞動工具承載的智慧作用于生產來實現的。
胡喬林和李思在《中國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作用研究》中在基本的內生增長模型及出生構建一個模型,得出結論,在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力資本不僅內生于勞動投入的有效勞動(體現在人力資本存量方面),還具有顯著的外部性作用(體現在人力資本水平方面),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能較大幅度地提高產出量,從而有效地促進經濟增長。
三、相關評述
盡管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在理論上已經取得了較為一致的觀點,即人力資本的積累有利于經濟增長。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在實證研究分析中還有一些問題的存在。
首先,人力資本指標的選取不一致,有些從投入的角度分析,有些是從產出的角度分析。從產出的角度分析,由于勞動者實際提供的人力資本與應得的報酬存在較大的差異。從投入的角度分析一般有這幾種選擇:政府的公共財政支出、各級教育的入學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學歷指數法等。一部分學者認為人力資本投資是指花費在受教育者身上的所有教育經費投入,一個勞動者的人力資本存量就等于他從受正規(guī)教育開始,到受最終教育層次畢業(yè)時,花費在他身上的所有教育經費總和。根據舒爾茨對人力資本的的定義,教育投資只是人力資本形成的多種形式之一,如果只考慮教育的作用,而其他投資要素進行綜合估計,這樣在測量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實際上就變成了測量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趙雪梅的《中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一文對指標的選取就克服了這個問題。文中指出貝克爾通過論證指出:人力資本投資主要由教育投資、培訓投資、衛(wèi)生健康投資、人力資本流動投資構成。通過教育支出可以提高勞動力的質量,即提高勞動者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熟練程度,進而增加未來收益;衛(wèi)生保健支出可以提高勞動者的身體素質,從而增強工作能力。因此如果分析中國經濟增長與人力資本投資之間的關系,由于人力資本流動投資和培訓投資的數據缺失,可以將教育經費和衛(wèi)生總費用作自變量用來用。對于該模型的認識是完全可以將教育經費和衛(wèi)生總費用這兩者相加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變量,再選擇合適的生產函數擴展模型。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人力資本投資變量的選取都應該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如果研究的對象是整個國家,我們可以這樣考慮,畢竟國與國之間人才的流動性還是低于國內人才流動性的。但是如果研究對象是某一地區(qū)比如某個省份,那么將教育經費作為變量就不一定能準確反映人力資本的投資了。比如陜西省作為中國繼北京、上海之后的教育大省,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教育經費的投資占相當大的比重,然而陜西省的經濟發(fā)展卻遠遠不及北上廣地區(qū)。不像自然資源,教育成果即人才有著很強的流動性,陜西省財政支出支持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但是這個結果不是僅由陜西省享用的。所以這時候把教育經費作為人力投資的變量就不能準確反映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用從業(yè)人員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作為人力投資資本的變量來構建模型。endprint
關于概念的選擇問題。人力資本投入量有些論文定義成勞動力數量投入。本文認為這種方法是不妥當的。勞動力投入量反映的是參與勞動的人員,這些人員中包括接受過教育的和沒有接受過教育的,未接受教育的勞動力所具有的勞動力是沒有經過教育和培訓的。盧卡斯的人力資本積累指的就是會引起外在效應的專業(yè)化人力資本的積累,并且他認為只有專業(yè)化的人力資本才是經濟增長的“發(fā)動機”。因此,如果我們把未接受教育的勞動力不認為是人力資本投入的成分的話,那么在討論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模型中這個變量也是可以不加以考慮的。
其次,對于人力資本投資于經濟增長關系是研究的方法比較多。在模型的選擇問題上,大多數以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及其擴展模型作為模型的基礎。也有部分學者以一元線性回歸來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趙雪梅的《中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運用格蘭杰因果檢驗法檢驗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得出的結論是,教育費用那個和衛(wèi)生總費用對中國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反過來經濟增長也對教育費用和衛(wèi)生總費用具有促進作用,它們之間具有雙向促進作用。
第三個問題是統(tǒng)計資料的不完善和數據的不精確性。一個好的計量模型不僅需要好的指標而且需要相對準確的數據。由于獲取數據途徑的缺乏,我們得到的有些數據很難準確反映我們的指標。再者,統(tǒng)計資料的不完善也是影響數據質量的原因。
參考文獻:
[1] 王金營.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理論與實證[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2] 蘭海霞.人力資本對地區(qū)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甘肅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6).
[3] 李發(fā)昇,張維.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1,(2).
[4] 馮樂.中國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發(fā)展[J].人口與經濟,2009,(1).
[5] 溫靜.人力資本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科技創(chuàng)業(yè),2007,(1).
[6] 劉華.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4,(7).
[7] 胡永遠.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一個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3,(1).
[8] 林芳.人力資本與經濟發(fā)展理論研究綜述[J].北方經貿,2012,(9).
[9] 王芳,劉偉宏,江年攀.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對福建省的實證分析[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6).
[10] 李子奈.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 宋勇超,張茜.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
[12] 許和連,亓朋,祝樹金.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研究進展述評[J].財經理論與實踐(雙月刊),2007,(1).
[13] 趙雪梅.中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黑龍江科技學院院報,2012,(21).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