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香蘭 王木生
幸福是每個人生活的終極目標,作為一名高職生,背負著前程與學業(yè)的巨大壓力,但同時,大學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憶,因此,怎樣讓學生感覺到“累并快樂著”,是心理教師的追求目標。為此,我們就相關外在因素的評價對高職生綜合幸福感的影響展開調(diào)查研究。相關外在因素是指與學生學習有關的外在、客觀因素,具體包括學院環(huán)境、專業(yè)條件、校內(nèi)公平度和家庭幸福度等。
1.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多所高職院校(如宜春學院、江西工業(yè)學院等)各年級各專業(yè)學生650名進行問卷調(diào)查,當場發(fā)放、收回問卷,共發(fā)放、收回650份,有效問卷566份。其中,男生172人,占30.4%,女生394人,占69.6%;年齡最小16歲,最大22歲。
2.研究方法。采用隨機抽樣法,于2011年1月,采用苗元江博士編制的《綜合幸福感問卷》(Multiple Happiness Question?naire,MHQ)。MHQ包括1個指數(shù),2個模塊,9個維度(生活滿意、自我價值、生命活力、友好關系、人格成長、利他行為、健康關注、負性情感、正性情感)50個項目。MHQ 9個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是0.67~0.91,各分量表分半系數(shù)為0.66~0.88。
3.研究程序。采用團體測試,獨立作答,當場發(fā)放問卷,并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完成和當場收回。問卷收集、篩選后采用SPSS11.5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將5種不同評價結果(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與9個維度進行方差分析。
1.學院環(huán)境主觀評價對高職生綜合幸福感的影響。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學校的主觀評價對高職生綜合幸福感存在影響。高職生對學院環(huán)境的主觀評價在生活滿意、正性情感、生命活力、自我價值、人格成長、幸福指數(shù)六個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F(xiàn)值分別為11.97、2.79、4.48、4.23、5.01、3.63。
2.專業(yè)條件主觀評價對高職生綜合幸福感的影響。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高職生對專業(yè)條件的主觀評價會嚴重影響其綜合幸福感。高職生對專業(yè)條件的主觀評價在生活滿意、正性情感、負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關注、利他行為、自我價值、人格成長、幸福指數(shù)等因子上都存在極顯著影響,F(xiàn)值分別為10.04、5.00、5.71、3.95、3.93、3.52、4.56、7.16、5.09。
3.校內(nèi)公平度主觀評價對高職生綜合幸福感的影響。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高職生對校內(nèi)公平度的主觀評價會嚴重影響其綜合幸福感。高職生對校內(nèi)公平度的主觀評價在生活滿意、負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關注、利他行為、自我價值、友好關系、人格成長因子上均存在顯著影響,F(xiàn)值分別為14.84、7.02、3.13、17.45、4.26、6.84、8.19、5.52。
4.家庭幸福度主觀評價對高職生綜合幸福感的影響。高職生對家庭幸福度的主觀評價會嚴重影響其綜合幸福感。高職生對家庭幸福度的主觀評價在生活滿意、正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關注、利他行為、自我價值、友好關系、人格成長、幸福指數(shù)因子上均存在顯著影響。F值分別為3.51、5.27、4.37、4.23、3.68、6.80、5.44、3.16、6.35。
1.結果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對相關外在因素的主觀評價會嚴重影響高職生的綜合幸福感。對學院環(huán)境、專業(yè)條件、校內(nèi)公平度、家庭幸福度的主觀評價不同,所感受到的綜合幸福感也不同,總體來講,主觀評價的五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滿意組平均分得分最高,即幸福感最強,其次分別是非常滿意組、一般組、不滿意組、非常不滿意組。高職生對學院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校園氛圍、教學條件)滿意者,就讀期間能夠快樂地學習、成長,積極參與學校活動,規(guī)劃好自己的學習生活,在充實、充滿活力的校園生活中又能提高自己的綜合幸福感。高職生對專業(yè)條件(專業(yè)前景、教學條件、教學師資、實訓條件)滿意者,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專業(yè)學習,從而能夠主動培養(yǎng)專業(yè)興趣,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綜合幸福感也較高。高職生對校內(nèi)公平度(成績評價公平、獎學金公平、助學金公平、競聘公平)評價滿意者會積極地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成績和各方面的能力,如積極參加學生會、社團,積極參加學生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又會提高其綜合幸福感。高職生對家庭幸福度評價滿意者在遇到難題和挫折時,會及時尋求家人的鼓勵和幫助,也會為了改善家庭條件、組建未來幸福的家庭而積極努力,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既能提高學生抵抗挫折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幸福感。
主觀評價非常滿意組的綜合幸福感低于滿意組,原因是對學院環(huán)境、專業(yè)條件、校內(nèi)公平度、家庭幸福度的認識不夠客觀、全面,往往太過理想,因此,在實際生活中容易遇到挫折,產(chǎn)生心理落差,降低綜合幸福感。主觀評價一般組的綜合幸福感屬于中等水平,原因是一般組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缺乏動力,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沒有明確的目標,得過且過,因此,綜合幸福感的體驗較弱。主觀評價不滿意組和非常不滿意組的學生在學校往往會消極對待學習和學生活動,對家長和老師的建議或要求帶有抵觸情緒,體驗不到自己的價值和成就,在校生活無幸福感可言。
2.建議。如何提高高職生的綜合幸福感呢?筆者認為,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積極、樂觀地看待所處的相關外在條件,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學會對未來充滿希望并積極努力地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高職生是大學生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所選的高職院校在高校的排名中往往也是靠后的,因此,有相當部分的高職生都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與信任感,更容易看到社會、學校、家庭存在的消極面。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不管你生存在一個什么樣的社會當中,這個社會都有陽光的一面;不管你在什么學校就讀,這個學校也一定有它的優(yōu)點;關鍵是你能不能發(fā)現(xiàn)這一面。相關外在條件對高職生的影響主要來自于高職生本人對相關外在條件的主觀評價,筆者認為這種主觀評價對高職生的影響遠遠超過相關外在條件本身。有學者提出“幸?!笔峭度氲纳?,特別是生活、事業(yè)還未定型的高職生。結合高職院校的現(xiàn)狀,要提高高職生的綜合幸福感,筆者提出五點建議。一是讓學生學會悅納學院、專業(yè),并在立足現(xiàn)實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提高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可自己的學校、專業(yè),認真了解所學專業(yè),分析專業(yè)前景,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樹立職業(yè)目標與職業(yè)信念。二是鼓勵學生投入到校園生活中去,如積極參加學生會、社團、文藝活動,讓學生體驗充實感、成就感、價值感。三是積極引導學生從屬或服務校園規(guī)章制度,在學院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合理、科學地安排自己的校園生活。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關鍵是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通過一定的行為來改變自己。如參加演講比賽,鍛煉自己的膽量,提高自信;參加心理素質(zhì)拓展,挖掘自己的優(yōu)點,克服自己的缺點,提高自己人際交往或適當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參加勤工儉學,體驗生活的不易,充當不同角色并體驗不同角色的感受及經(jīng)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生活費等。四是讓學生學會客觀分析其所生存的社會,讓學生對社會的看法對其起積極的影響。不管我們所生存的社會如何,都有其優(yōu)點和不足,同樣,每個人對社會都會持有不同的看法,積極的和消極的,樂觀的和悲觀的,如果你希望自己有更好的發(fā)展,就應學會看到社會的積極面,積極地融入這個社會,在自己可以自主決定的范圍內(nèi)(符合法律和道德的標準)積極、主動地發(fā)展自己。在行動的過程中,當事人也將體驗到付出的快樂,感到生活的幸福。五是讓學生學會感恩。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看到別人的付出,理解別人的感受,從而友好地與人相處,感覺到幸福。只有抱有感恩之心的學生,才能感覺到家人、老師、朋友、學院對她的付出,并懷揣感激之心投入學習和生活,才會懂得珍惜擁有的一切,從而感覺到自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