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璐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以悲劇結束,給人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間。歷來對于焦劉二人的愛情悲劇說法也頗多,本文主要從文本入手,從故事中人物的性格這個方面來進行分析他們二人的愛情悲劇。
一、自由剛韌的劉蘭芝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談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悲苦。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笨梢妱⑻m芝是一個知書達理、溫柔賢惠、勤勞善良、聰明美麗、忠于愛情的女子。為何如此優(yōu)秀的兒媳婦焦母不但不喜歡,反而處處刁難?
孔雀東南飛發(fā)生的時代背景是東漢建安末年,這是一個政治黑暗,軍閥混戰(zhàn)、瘟疫橫行、民不聊生的混亂年代。在這樣的年代里,儒家思想及其反復倡導推行的禮教已經從統(tǒng)治地位下滑至崩潰的邊緣。在這樣一個觀念劇變的時期,重視自身生命、情感、重視現(xiàn)實人生的意識已經興起。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的禮教標準被顛覆,對婦女的言行也隨之減弱,劉蘭芝也正是在這樣一個封建禮教束縛相對寬松的家庭中長成。劉蘭芝自己也說:“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闭怯捎谶@種相對寬松的生長環(huán)境,使得劉蘭芝相比家教甚嚴、言聽計從的大家閨秀而言,她的性格里就多了份自由和自我意識。這份自由和自我意識對于封建家長焦母來說是無禮節(jié)的表現(xiàn),是對家長的不孝順。其次,從蘭芝對焦仲卿的抱怨:“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蔽覀兛梢钥闯鎏m芝是一個外柔內剛的女子,她認為自己的行為沒有過錯,就是寧愿被驅遣也不愿意向焦母委曲求全。
劉蘭芝的個性不僅表現(xiàn)在其對婆婆的反抗中還表現(xiàn)在她對丈夫的不滿上。她并沒有像舊時的女子那般對丈夫的話言聽計從,反而是一針見血的斥責起丈夫:“勿復重紛紜……仍更被驅譴,何言復還來?!泵靼椎馗嬖V丈夫他的辦法是沒用的,一個被遣回娘家的女子,是沒有機會再回到婆家的。文章還用了大量筆墨描寫蘭芝離去前的精心打扮,“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边@一過程既是表現(xiàn)她對丈夫的不舍,也是蘭芝在用行動向焦母證明自己行為無過,自己被驅遣的無理。蘭芝在與焦母拜別的時候,雖然態(tài)度恭敬,但卻未露出一絲難過傷心,出來與小姑告別卻“淚落連珠子”。這些行為正是蘭芝對焦母的一種無聲的抗議。而正是這種剛韌的性格,讓劉蘭芝在面對愛情的堡壘即將失守的時候,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殉情,用死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愛情承諾?!啊颐^今日,魂去尸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付清池?!?/p>
二、兇悍蠻橫的焦母
焦母是導致焦劉悲劇的主要原因,正是她與劉蘭芝性格的沖突,才導致最后焦劉為愛殉情的悲劇。焦母最開始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是從劉蘭芝對焦仲卿的控訴中,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勤勞善良、秀外慧中的劉蘭芝,同時也看到了一個挑剔、無理的焦母。從焦母不喜歡蘭芝的理由,“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可以看出焦母是一個很死板、很苛刻的封建家長。她喜歡的是對她言聽計從、逆來順受的小媳婦,而不是像劉蘭芝那樣優(yōu)秀的,有主見的媳婦。從她訓斥焦仲卿的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可以看出焦母還是一個獨斷專行、自私的人。在整個劉蘭芝被驅遣的過程中,能夠做決定的只有她一個人。她從來沒有顧及過自己兒子的感受,甚至對兒子的誓言:“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置若罔聞。最終在她的蠻橫、兇悍之下,焦仲卿屈服了,同時焦劉的愛情悲劇也開啟了。也正是她的這種性格,讓她無法真正理解自己的兒子,最讓人感到悲哀的是,焦仲卿與她告別時,她還是認為劉蘭芝配不上自己的兒子,還是在用東家賢女來安慰焦仲卿,這樣的焦母真是讓人感到可悲、可嘆。
三、軟弱忍讓的焦仲卿
焦仲卿是“大家子”,身為府吏,忠于職守,純潔善良,是非分明。在蘭芝與焦母的尖銳沖突中,按說他最應主持公道,上下協(xié)調。但他在性格強悍的焦母撫養(yǎng)之下,逐漸形成了相對軟弱的性格和對焦母的惟命是從,不到絕望之時,絕對不會違反焦母的意愿。當他得知焦母要驅遣與自己相愛的蘭芝后,他立刻去向焦母求情,希望可以讓母親改變決定。剛開始,他還可以與母親平等對話,當焦母強勢起來的時候,“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很明顯,焦仲卿性格上的軟弱就暴露出來了,“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面對焦母的強悍,他不是繼續(xù)與焦母抗爭,而是選擇了忍讓退避,他讓蘭芝先回家,等過段時間焦母氣消了再接蘭芝回來??墒?,這只是他自己天真的想法,他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母親和妻子,根本沒發(fā)現(xiàn)他們性格上的矛盾沖突,他不知道自己的忍讓,并沒有讓焦母與蘭芝之間的矛盾得到緩解,反而將自己與蘭芝的愛情推向了悲劇的方向。在這個故事中,焦仲卿軟弱、猶豫不決的性格與蘭芝剛韌、決絕的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明顯的地方就是他們殉情時的表現(xiàn)。劉蘭芝是毫不猶豫地“舉身付清池”,沒有太多的告別和哭訴。而焦仲卿在“自掛東南枝”前,在樹下徘徊猶豫了很久。雖然很能理解他對母親、對家人的不舍,對功名利祿的眷戀,但和蘭芝比較起來,焦仲卿軟弱的性格卻是暴露無遺。因此,在整個故事中,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個有情有義,卻無能為力的焦仲卿。
四、軟弱的劉母和兇悍的劉兄
劉母和劉兄的性格正與焦母和焦仲卿相反。劉母是一個典型的傳統(tǒng)女性,她溫柔善良,也很愛自己的女兒。劉母也許是這個故事中最能理解蘭芝的人,所以蘭芝才會跟她說自己與焦仲卿之間的誓言。而劉母也的確尊重蘭芝的想法,拒絕了縣令和太守的提親。奈何家中做主的是兇悍的劉兄,當劉兄出來反對時,劉母就軟弱下去了。文中沒有提到蘭芝的父親,也許蘭芝的父親早已過世。作為女性的劉母已經習慣依賴自己強大的兒子,因此,當劉兄出來反對的時候,劉母選擇了聽從,放棄了幫助女兒堅守愛情。性格暴躁的劉兄也是悲劇的直接促成者,“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蘭芝在被驅遣時就知道自己以后的愛情路程會很艱辛,“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雖說蘭芝具有自由和抗爭意識,但當時畢竟是封建社會。在一個沒有父親的家庭里,以兄為父已經是人們的共識。蘭芝當知道自己無法改變兇悍的兄長的決定時,倔強的她選擇從容赴死。劉兄除了兇悍外還很自私自利。當他得知蘭芝拒絕太守的提親,心中便十分不悅?!鞍⑿值寐勚瑦澣恍闹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他看似是在替蘭芝考慮,卻一點都不顧及蘭芝的感受,其實更多的是為自身的榮華富貴打算。
雖然《孔雀東南飛》的人物性格注定了悲劇的結局,給人們留下無限的感慨,沒有人能改變這個故事的結局,但焦劉對愛情的忠貞和堅守卻給我們頗多的啟示。我們也應以此為契機,在性格與愛情觀上給予學生以指導。
作者單位:重慶市綦江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