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玲玲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應“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語文新課標的這一定位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之一是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意義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樂學”是治學的最高境界。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認為:“樂學”還具有“延時效應”。他認為“情感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在校學習,而且對以后的繼續(xù)學習頗有益處。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更有其特殊的意義。
列寧說:“沒有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边@些話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我們教師要塑造學生的靈魂,凈化學生的情感,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應的情感因素,運用情感的語言,去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讓學生感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讓學生讀書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樂之”。
與其它學科相比,語文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它的涉及面廣,內(nèi)容多,是其他學科無法與之相比的。語文課本的編寫者經(jīng)過精心策劃、篩選、編排,濃縮了上下幾千年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時文精品、科學小品等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于課本之中,涉及到文學、科學、歷史、自然、軍事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識。這些文章,或喜,或怒,或樂,或悲;或語言犀利,或平實厚重,或流暢自然,或莊重典雅,或多或少帶有一些感情色彩。正因為語文學科擁有這一特點,所以更便于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具有培養(yǎng)審美情感、塑造美好心靈,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措施
筆者以為語文教學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情感教育。
(一)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英國教育家斯賓基認為:“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這強調(diào)了教學活動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作為語文信息載體的課文,本身就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它們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閃耀著真理的光芒,或滲透著美好的人性,或彌漫著溫馨的至親至愛……語文課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主要的是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著學生對世界的感受,對生活的體驗。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能做“轉(zhuǎn)運站”,而必須“披文入情”。首先,透過文字或圖片符號,去體味其中蘊含的情和意,成為一個被感動的讀者;進而將自己融入其中,成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設置一種與教學內(nèi)容相符的教學情境,將那充溢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張揚,呈現(xiàn)給學生,讓他們隨著作者的“一顰一笑”去憂去喜。作為關注學生情感的語文教學,不僅要把詩情、文情傳送到學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給學生提供表達自我情感,評價情感的條件。放手讓他們評價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圖畫美、幽默美,從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借詩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設情,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此同時,教師要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情感互動中去,建立師生之間的良好情感關系,創(chuàng)設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多向互動,使學生的情緒處于活躍振奮的狀態(tài)。只有師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樂教、學者樂學,也更容易點燃中下水平學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二)正確處理情感與教學之間的關系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人是生來就懷著情感的核的,如果能好好培養(yǎng),自會抽芽舒葉,開出美麗的花,結(jié)出豐碩的果。學生的情感參與是語文教學最深刻的活動機制。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正確處理好情感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文章不是無情物,寫作者往往有感而發(fā),“內(nèi)心情感洋溢于字里行間?!北磉_出的“情”和“理”可能有輕重先后之別,卻總是水乳交融。因此,讀者只有先“通情”,而后才可望“達理”。作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動之以情,并能帶領學生“披文以入情”,把學科知識與情感教育巧妙結(jié)合,把學生的情感傾向與自己的教學意向溝通融會,使師生雙方做到心靈相通、情感交融,必能收到意外的教育教學效果。具體說來,教師在教學前,應當先熟悉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確定用什么樣的感情和學生一起走進課文,要準確地再現(xiàn)課文的情感基調(diào),喚起學生的情感。比如講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課,就應當扣住父子親情,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去發(fā)現(xiàn)父愛,體會這一人間至情,從而引起共鳴。
(三)充分展示教學內(nèi)容的情感因素
所謂以情施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技能,傳播思想、觀點的同時,伴以積極的情感,從而突出展示情知交融所產(chǎn)生的教學魅力。就教學內(nèi)容而言,以情施教的一個主要方面,便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富有情感地講解教學內(nèi)容,對教學內(nèi)容作情感處理,充分展示教學內(nèi)容中的情感因素。教師的責任是把教學中那些內(nèi)含的情感,通過自己的加工,提煉而展示出來,給學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學生在接受認知信息的同時,接受相應的情感因素的影響,以達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