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試析藏族傳統(tǒng)區(qū)域的劃分法及其含義

        2014-04-09 06:57:42娘毛加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14年2期
        關(guān)鍵詞:三圍安多吐蕃

        娘毛加

        藏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老民族,自古以來生活在被稱為“地球第三極”或“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在藏文史書中通常把藏區(qū)分為三大區(qū)域,即上部阿里三圍、中部衛(wèi)藏四如和下部多康六岡。此外,還有“十三萬戶”、三個“卻喀”、衛(wèi)藏、康巴和安多等行政區(qū)域名稱或地理概念,文章試析上述傳統(tǒng)區(qū)域的劃分法及其含義。

        一、中衛(wèi)藏四如

        藏族關(guān)于本民族起源的傳說中最為廣泛流傳的是“獼猴變?nèi)恕闭f,諸多藏史中都有記載,藏族先民最早在西藏雅隆河谷一帶繁衍生息,由獼猴和巖魔女生下的6只小猴逐步繁衍成“賽”、“木”、“冬”、“東”四大種姓,后又分出很多氏族,為了尋找更多的生活資料和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有的氏族從雅隆河谷逐漸向整個青藏高原遷徙定居,形成后來的許多互不統(tǒng)屬的邦國部落。據(jù)記載最早統(tǒng)治青藏高原的依次為“瑪桑九兄弟、二十五小邦、十二小邦、四十小邦。”[1]后來雅隆部落出現(xiàn)了第一個藏王聶赤贊普,到其后裔達日年斯和南日松贊父子執(zhí)政時,將當時散居在青藏高原的部落、小邦逐步納入雅隆悉補野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為建立吐蕃王朝奠定了堅實的根基。到南日松贊之子松贊干布時,他繼承父業(yè),向四周擴疆拓土,建立了全藏統(tǒng)一的強盛的吐蕃王朝。為了鞏固其統(tǒng)治,便于管理指揮吐蕃各方面的事務,松贊干布把地方行政與軍事組織統(tǒng)一起來,把吐蕃本土劃分為五大行政區(qū)域,即五個“如”①關(guān)于“如”的劃分,藏文史書中的記載不盡相同,有:4如、5如、6如之說。本文以《弟吳宗教源流》為依據(jù),此書載有五個“如”,即衛(wèi)如、約如、葉如、如拉和松巴如,見272頁。,由他任命各“如”首領(lǐng)的方式統(tǒng)治青藏高原,衛(wèi)藏四如 (dbus gtsang ru bzhi)之稱形成于此時。

        漢文《西藏志》記載“土人分為三部:曰康、曰衛(wèi)、曰藏??嫡呒唇癫炷径嘁宦?衛(wèi)者,即西藏拉薩一帶;藏者,乃后藏扎什隆布一帶?!保?]“衛(wèi)藏”是衛(wèi) (dbus)和藏 (gtsang)兩個地理區(qū)域的合稱,其中“衛(wèi)”指拉薩河和雅隆藏布江流域地區(qū),藏語的“衛(wèi)”有中部、中心之意,因為雅隆河谷是吐蕃祖先的發(fā)祥之地,其早期的統(tǒng)治地域僅在今山南雅隆河谷一帶,是后來到達日年斯祖孫三代執(zhí)政時期,將周邊的部落逐步納入其統(tǒng)治而建立了統(tǒng)一的吐蕃王朝,并把王都遷至拉薩,使這一帶成為當時藏族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故稱為“衛(wèi)”?!安亍笔侵改瓿恿饔虻牡貐^(qū),即今日喀則地區(qū),通常藏人稱日喀則地區(qū)的人為“藏巴”(gtsang pa)?!栋资贰分幸仓v“衛(wèi)藏的衛(wèi)指地之中央”(意為中心地帶),江河稱藏布 (gtsang po),因而居住在江河流域之部落稱為藏巴 (gtsang pa)。一般“藏”指溝頭或者重要之地,如溝頭和溝尾合稱為藏達 (gtsang mdv),神廟之內(nèi)殿叫藏康 (gtsang khang),供獻給貴客 (可能指宗教領(lǐng)袖)的屬民(bal sde)稱藏德 (gtsang sde)。[3]上述得知,從江河流域之部落稱藏巴這一義可解釋地名“藏”的來源,也可以從藏族人視衛(wèi)藏為藏族的腹心地帶、雪域高原之中心的觀念解釋“藏”義?!靶l(wèi)藏”合稱則指拉薩河流域為中心的廣闊地區(qū)。

        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把“衛(wèi)”地分為衛(wèi)如 (dbu ru)和約如 (gyo ru,左翼),“藏”地分為葉如 (gyas ru,右翼)和如拉 (ru lg),由此稱衛(wèi)藏四如,除包括今西藏拉薩、林芝、山南和日喀則地區(qū)外,還包括今錫金和尼泊爾東北部等部分地區(qū)。藏族人一般以江湖流向作為確定方位的依據(jù),如上游為上部,下游為下部,以西為上,東為下,因而稱西部阿里為上部,東部多康為下部,南北衛(wèi)藏為中部,是在上部阿里和下部多康之間,認為衛(wèi)藏是整個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帶,故有了“中衛(wèi)藏四如”之稱。其劃分界限為:衛(wèi)如以拉薩為中心,東至桑日縣境,南至馬拉山脈,西至尼木,北至朗馬一帶地區(qū) (相當于今拉薩市轄區(qū));約如是以乃東昌珠寺為中心,東至工布,南至錯那,西至喀惹雪峰,北至馬拉山脈一帶地區(qū) (相當于今山南地區(qū));葉如以木林為中心,東至朗馬古普,南至聶拉木,西至皆麻拉古,北至黑河麥底卡一帶地區(qū) (今日喀則地區(qū)江北地段);如拉以哲地的杜瓦納拉為中心,東至降納扎,南與尼泊爾的朗納接界,西至拉更亞米,北至杰麻拉恩一帶地區(qū) (今日喀則地區(qū)江南地段)[4]。

        “衛(wèi)藏四如”的“如”(ru)有翼、隊、部的意思,是藏族古代區(qū)域劃分的一個單位,唐代古藏文文獻中經(jīng)常使用。松贊干布時期劃分的每個“如”都有如宏 (ru dpon)、元帥、副將等官職,每個“如”下設(shè)有若干千戶,千戶設(shè)有千戶長等職,如宏、千戶長等既是軍官,又是地方行政官員,負責軍政民政事物。對各“如”的翼旗 (ru dar)、翼馬 (ru rta)顏色等都均有明確規(guī)定?!栋资贰分兄v:“‘如’之古意為軍隊,其首領(lǐng)稱如宏,軍械稱如從 (ru mtshon)……四翼亦指贊普左右前后的四個軍團?!保?]可見,“衛(wèi)藏四如”既是地理區(qū)域概念,又是地方行政區(qū)域名稱和吐蕃時期的軍事組織。

        二、上阿里三圍

        阿里 (mngv ris)在藏語中有三個意思:一指屬民、百姓;二是屬地、領(lǐng)土;三是地區(qū)名,指西藏自治區(qū)西部的阿里地區(qū)。阿里一詞成為地名是在吐蕃王朝崩潰后,在此以前稱“象雄”,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征服象雄后稱象雄上下赤德 (zhang zhung khri sde stod smad)。藏史記載,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被人刺殺后,他的兩個兒子斡松和永丹為了爭奪王位發(fā)生內(nèi)訌,把一國分二,各霸一方。由永丹母子和這一派勢力占領(lǐng)衛(wèi)如 (dbu ru),史稱拉薩王朝;斡松母子一派占領(lǐng)約如 (gyo ru),史稱雅隆覺吾王朝。這兩個王朝發(fā)生了長達12年之久的內(nèi)戰(zhàn),致使吐蕃王朝四分五裂,徹底崩潰。斡松之子貝考贊被屬民所殺,其長子赤扎西孜巴為永丹一系所逼,退居拉堆自立。次子吉德尼瑪袞逃往阿里后與布讓王的女兒結(jié)婚,遂成為布讓王,并征服整個阿里一帶,后來他把阿里分為3個區(qū)域命3子管理,長子日巴袞掌管芒域、努熱等地區(qū),建立拉達克王朝;次子德祖袞 (有說三子扎西尼瑪袞)掌管布讓、古格、日土、吉覺、瑪措等地,建立古格王朝,后來從中又分出布讓和亞澤王朝;三子扎西尼瑪袞 (又說德祖袞)管理果松、桑噶、白底、加夏等地。阿里是藏語昂日 (mngv ris)的音譯,藏語稱君主、國王為昂達 (mngv bdag),稱屬民、百姓、領(lǐng)地為昂日,因阿里一帶的土地人民都直屬于這3個小王,故得名為阿里。

        “三圍 (skor gsum)”在漢文書籍中譯為“三環(huán)”或“三部”,指屬于阿里地方的三大區(qū)域.因上述幾個王朝在后來的歷史發(fā)展中或為擴張領(lǐng)土或為守衛(wèi)領(lǐng)地而不但與周邊的西域、印度等鄰國發(fā)生征戰(zhàn),連本屬于同胞兄弟的幾個王朝之間,也為了爭奪王位財產(chǎn)而相互爭戰(zhàn),因而其轄地也發(fā)生多次變化。如:拉達克王朝的勢力處于強盛時期時,曾一度占領(lǐng)過古格、作朗、洛俄、布讓等地,但最后被他國侵占而滅亡,并從中國西藏的領(lǐng)土分割出去了。德祖袞以扎讓卡為根據(jù)地建立的古格王朝共傳28代后被拉達克王朝侵占而滅亡,從它分出的布讓王朝共傳8代,這一王朝的最后一代贊求德離開布讓去亞澤建立的亞澤王朝共傳14代,其歷代國王不斷擴張疆域,到第7代熱錄麥執(zhí)政時曾占領(lǐng)了中印度許多地方,但到末代王郎然色哈時,由于諸王子因爭奪王位發(fā)生內(nèi)訌,亞澤分裂為5個小邦王國,此時又受到尼泊爾、廓爾喀人的侵略而于1801年亞澤王朝的全部領(lǐng)土被吞并,這個王朝也從此消失。這些內(nèi)外因素致使阿里三圍的轄區(qū)伸縮不一,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劃分也不盡相同,有些地方又從中國領(lǐng)土已分割出去,因此古時的阿里三圍之轄區(qū)與今阿里略有不同。另因為吉德尼瑪袞分封三子的地域名稱和領(lǐng)地界限不是很明確,不同史書中的記載又不相同,故很難明確闡述阿里三圍之地域范圍。在《安多政教史》載阿里三圍 (mngv ris skor gsum)是:“普蘭、芒域、桑噶爾為一圍;黎宇 (于闐)、朱夏 (勃律)和伯底為一圍;象雄上下赤德 (大小羊同)為一圍”[5],幾乎包括了拉薩以北、新疆以南、克什米爾以東的廣大地區(qū)。根據(jù)阿里的地形特點又分為三圍或三環(huán),即芒域因四周多湖泊,故又稱湖泊圍 (mtsho skor);布讓,即今阿里東南部普蘭宗一帶,因四周多雪山,故稱雪山圍 (gangs skor);古格,即今阿里西南部,因四周多危崖,故稱崖圍 (brag skor),在《松巴堪布史》《增續(xù)正法源流格言》等藏文書籍中記載阿里三圍是芒域、古格和普蘭。有的學者以廣義和狹義之說解釋上述問題,指出《安多政教史》所記載的是廣義的阿里三圍,而芒域、古格和布讓屬狹義阿里三圍??傊?,阿里三圍這一名稱是在9世紀中葉吐蕃贊普的后裔袞松 (即三個袞①袞松 (三個袞mgon gsum):指吉德尼瑪袞的三個兒子,分別是日巴袞、德祖袞和扎西尼瑪袞,因這三人名字中皆有“袞”字,故又稱袞松。mgon gsum)統(tǒng)治阿里一帶而得名的。

        三、下多康六岡

        多康六岡是以山脈走向和江河流域來劃分的,指古代藏族生息繁衍的今西北和西南地區(qū),是藏族傳統(tǒng)的上、中、下三大區(qū)劃中屬下部,通常稱下多康六岡 (mdo khams sgang drug)。多康(mdo khams)指安多 (a mdo)和康 (khams)兩大地區(qū)的總稱,其地理范圍很廣。安多是阿尼瑪沁山和多拉仁莫 (祁連山)兩大神山之間的區(qū)域,取其首字稱安多,指黃河上游、北部浩門河、中部湟水、南部隆務河、大夏河、洮河、白龍河;阿壩地區(qū)的安水、白水、黑水、岷江、大渡河等流域的廣闊地區(qū),即今青海 (不包括玉樹)、甘肅甘南藏區(qū)和河西地區(qū)以及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區(qū),屬藏語三大方言之一安多方言區(qū)?!翱怠笔侵附鹕辰?、瀾滄江、青衣江、安寧河流域的廣大地區(qū),即指今青海玉樹、西藏昌都、四川甘孜等部分地區(qū)以及云南迪慶和麗江的部分地區(qū),屬康巴方言區(qū)。藏語的“康”有邊地之意 (sa mthav),《白史》中說:“所言康者,系指其邊地,如邊屬小國名‘康吉杰產(chǎn)’(khams kyi rgyal phrn)也。”[2]在《藏族早期歷史與文化》一書中說“‘康’這個地名大約形成于唐代。唐初藏族的文化僅在衛(wèi)藏地區(qū),還沒有發(fā)展到康地區(qū)。于是針對衛(wèi)藏而言,產(chǎn)生了意為邊地的 ‘康’區(qū)?!保?]六岡是指[5]:1.色莫岡(zal mo sgang),是金沙江和雅礱江中上游一帶;2.擦瓦岡 (tsha ba sgang),指怒江和瀾滄江間偏北地區(qū);3.瑪康岡 (smar khams sgang),是瀾滄江和金沙江間偏北地區(qū);4.馬雜岡 (smar rdza sgang),指今青海省境黃河以南至雅礱江以東一帶;5.繃波岡 (spo vbor sgang),是金沙江和雅礱江間偏南地區(qū);6.木雅熱岡 (mi nyag rb sgang),指雅礱江中游東部地區(qū)。

        藏文史書中講述藏族的區(qū)域劃分時,通常講雪域藏疆分為上阿里三圍、中衛(wèi)藏四如,下多康六岡,其中上阿里三圍、中衛(wèi)藏四如之稱的由來和形成時期從藏史可尋出一些線索,但關(guān)于多康六岡的記載除六岡的名稱外,記述的并不多。吐蕃史記載,松贊干布時把吐蕃本土劃分了幾大行政區(qū)域,在多康地區(qū)則在原來的諸國小邦設(shè)置萬戶、千戶、守備官、地方官等,同時劃分大小宗喀、康杰產(chǎn)和牦牛塘等區(qū)域。有的學者認為這一地理區(qū)域名稱是在吐蕃王朝崩潰后的群雄割據(jù)時期出現(xiàn),但由于缺乏資料而此問題尚難概述?!督颐毓攀袢说臏Y源》中引用了《北方藏人源流》一書中關(guān)于藏族冬氏種姓部族在多康地區(qū)的分布情況。說遠古時期藏族先民選擇了氣候溫和、水源豐富、適宜農(nóng)耕的八大區(qū)域為他們的生息繁衍地。這八大區(qū)域是:1.曲瑪卡戎,今黃河、渭河、湟河中上游地區(qū);2.擁雄塘戎,今慶陽、清水、漳縣、臨洮地區(qū);3.姑昌戎,今河西走廊、武威一帶;4.格域卡戎,今陜西秦嶺以上和武都、成縣一帶;5.上工布戎,今西藏林芝雅魯藏布江下游和昌都金沙江中下游地區(qū);6.南察瓦戎,金沙江、瀾滄江流域和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區(qū);7.東察瓦戎,岷江、大渡河流域地區(qū);8.北察瓦戎,今青海貴德、尖扎、同仁、循化以及黃河上游農(nóng)業(yè)區(qū)。[7]并指出這八大區(qū)域與《安多政教史》中的下部六岡基本一致。

        四、13萬戶和三個“卻喀”

        除了上述的三大區(qū)域名稱外,藏史中也常提到13萬戶和三個“卻喀”。有的書中說阿里三圍加衛(wèi)藏四如共7個,再加多康六岡就是13萬戶,但13萬戶和三個“卻喀”之稱是在元朝時出現(xiàn)的。自公元11世紀末,在衛(wèi)藏地區(qū)出現(xiàn)了薩迦、帕竹、直貢、夏魯?shù)仁畮讉€勢力較大的地方政權(quán),他們各自為政、互不統(tǒng)屬,在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到公元13世紀中葉,藏族各僧俗首領(lǐng)先后歸順了蒙古,藏區(qū)遂成為元朝版圖的一部分,元朝把衛(wèi)藏地區(qū)的13個較大的地方勢力設(shè)為萬戶府,成為元中央政府直接掌管的地方行政機構(gòu),管理當?shù)剀娒袷聞?,故有了衛(wèi)藏13萬戶 (khri sgor bcu gsum)之稱?!段鞑胤鸾贪l(fā)展史略》一書中作者對照、分析若干藏文史料中相關(guān)13萬戶的記載后,指出13萬戶是:“后藏地區(qū)有薩迦 (sa skya)、夏魯 (zha lu)、曲彌 (chu mig)、拉堆降 (la stod byang)、拉堆洛 (la stod lho)、降卓 (byang vbrog)6個萬戶,前藏有直貢 (vbri gung)、雅桑 (gyav bzang)、蔡巴 (tshal pa)、帕竹 (phag gru)、嘉瑪(rgya ma)、達壟 (stag lung)6個萬戶,在前后藏之間有羊卓 (yar vbrog)萬戶?!保?]

        藏史記載,元時,蒙古汗王忽必烈封薩迦派第5代祖師八思巴為帝師,并從八思巴受三次密宗大灌頂,作為第一次灌頂供養(yǎng),奉獻衛(wèi)藏13萬戶,作為第二次的灌頂供養(yǎng),奉獻三個卻喀(chol kha gsum)[9],即衛(wèi)藏法區(qū)、多堆人區(qū)、多麥馬區(qū)。藏語“卻喀”有兩種意思:一是指發(fā)祥地、流行區(qū);另有區(qū)、群、部的意思,說藏區(qū)劃分為三個“卻喀”,其意為分三大區(qū)域:“從阿里貢塘地區(qū)到索拉甲沃 (今那曲索縣)為衛(wèi)藏法區(qū),從索拉甲沃到黃河河曲為多堆人區(qū),從黃河河曲以下到漢地白塔寺為多麥馬區(qū)?!保?]多康又分多堆和多麥兩部,多堆 (mdo stod)指康區(qū),而多麥又稱多欽 (mdo chen),指安多地區(qū)。據(jù)說三個“卻喀”之首加人、馬、法是因為安多一帶是萬里無垠的廣闊草原,安多藏區(qū)以出良馬、崇尚馬而聞名,故稱馬區(qū);“康巴”藏區(qū)位于橫斷山區(qū)的大山大河夾峙之中,康巴漢子以恩怨分明、彪悍神勇等與眾不同的特點出名,故稱人區(qū);衛(wèi)藏是佛法傳播發(fā)揚之地,故稱法區(qū)。這三個卻喀的地域大致與元朝在藏區(qū)設(shè)立的三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的轄區(qū)相符。當時設(shè)置的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的主要轄地為安多地區(qū),故亦稱脫思麻 (安多)宣慰司;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的主要轄地為今四川甘孜、云南迪慶、青海玉樹、西藏昌都和那曲的部分地區(qū),屬康區(qū),故亦稱多甘思 (即多康①多康 (mdo khams):(1)安多和康區(qū)總名。(2)古譯多甘思,別名麥康。指今青海玉樹、西藏昌都地區(qū)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區(qū)域,即指康區(qū)。)宣慰司。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轄衛(wèi)、藏、阿里 (包括今拉達克地區(qū))等藏族地區(qū),簡稱烏思藏 (衛(wèi)藏)宣慰司??梢?,元朝把藏區(qū)按歷史發(fā)展的情況劃分為三大區(qū)域,建立了三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其下設(shè)萬戶府等地方行政機構(gòu),這反映了元代藏區(qū)行政區(qū)劃的實際情形。

        結(jié) 語

        從上述得知,藏族人根據(jù)雪峰連亙、山巒起伏、江河縱橫、湖泊遍布等環(huán)境特點,以高山江河等自然物作為劃分區(qū)域的“界碑”,以江河流向作為確定上、下方位的依據(jù):如上游為上部,下游為下部,以西為上,東為下。在這種地理觀念下,把青藏高原劃分為上、中、下三大區(qū)域,即上部阿里三圍、中部衛(wèi)藏四如和下部多康六岡。隨著藏族社會的歷史變遷又出現(xiàn)了13萬戶、三個“卻喀”等概念。這些傳統(tǒng)區(qū)域的名稱形成于不同時期,比如:“衛(wèi)藏四如”是在公元7世紀,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建制的具有軍政合一特色的“如”而形成的地理概念和地方行政區(qū)域,也是當時的軍事組織?!鞍⒗锶龂敝Q形成于公元9世紀中葉,吐蕃王朝崩潰后,由贊普后裔袞松把阿里一帶分三個區(qū)域進行統(tǒng)治而得名的?!岸嗫盗鶎笔歉鶕?jù)山河地形命名的地理概念。而13萬戶和三個“卻喀”之稱源于元朝,其“13萬戶”是衛(wèi)藏地區(qū)的地方行政機構(gòu),而三個“卻喀”是元代藏族地區(qū)的行政區(qū)劃,這實際上成為今天藏族地區(qū)行政區(qū)劃的基礎(chǔ)。

        [1]蔡巴·貢嘎多吉.紅史 (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p33

        [2]根敦群培.白史 (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p8、p11、p9

        [3]吳豐培整理.西藏志 [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p1

        [4]弟吳賢者.弟吳宗教源流 (藏文)[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p272

        [5]智貢巴·貢卻乎丹巴繞吉.安多政教史 (藏文)[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p1

        [6]格勒.藏族早期歷史與文化[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6年,p24

        [7]得榮·澤仁鄧珠.揭秘古蜀人的淵源[M].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10年,p41-42

        [8]王森.西藏佛教發(fā)展史略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p244

        [9]周華.藏族簡史 (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年,p229、p235

        猜你喜歡
        三圍安多吐蕃
        安多“南木特”藏戲研究文獻綜述
        題謝平亭聯(lián)
        老年人(2022年9期)2022-04-29 14:54:59
        一個精神行者的感知和領(lǐng)悟——關(guān)于梅卓散文集《走馬安多》的一種解讀
        阿來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6:08
        吐蕃金銀器知見錄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3:50
        吐蕃相論恐熱降唐考
        西夏及其周邊吐蕃語地名考釋舉隅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3:26
        淺析青海安多藏語影視譯制網(wǎng)系統(tǒng)
        新聞傳播(2018年14期)2018-11-13 01:12:54
        《弟吳宗教源流》(吐蕃史)譯注(二)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0
        安多藏戲表演的審美特征及其傳承
        戲曲研究(2018年4期)2018-05-20 09:38:46
        “三圍”,圍出好的氛圍
        无码专区一ⅴa亚洲v天堂| 亚洲日本国产乱码va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调教|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黄色| 巨人精品福利官方导航|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np视频| 亚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无人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专干老熟女视频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www.5.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国看不卡| 成人免费av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色窝综合网| 丝袜美腿丝袜美腿丝袜美腿丝袜|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99精品视频69V精品视频|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美丽的熟妇中文字幕| 在线a人片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538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高清一区在线观看| 青青河边草免费在线看的视频|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视频| 免费人妻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 欧美人与动人物姣配xxxx|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 粉嫩人妻91精品视色在线看 | 久久久久久曰本av免费免费|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综合二区| 自拍偷拍另类三级三色四色| av网站免费线看精品|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欧美高h视频| 久草福利国产精品资源|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