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倩
(龍巖學院 化學與材料學院,福建 龍巖 364012)
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盵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边@一夢想,蘊藏了綿延千年的“家國天下”情懷,折射著內心深處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幾乎貫穿了20世紀中國的整個歷史,是中華民族歷經苦難與輝煌最可寶貴的精神朝向。
教育部黨組“關于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強調:“組織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是對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舉措?!盵2]
有人說,判斷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之一,就是她“造夢”的能力。于今日中國而言,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民主政治日漸公開透明,城鎮(zhèn)化進程惠及更多人口,科教文衛(wèi)事業(yè)大發(fā)展大繁榮……,這已是一個民眾可以自由、自信地“說夢”的時代,更是一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圓夢”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青年、高校、高校政治輔導員分別承載著與“中國夢”密切相關的歷史使命。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有何等青年,則有何等國家。青年失掉信心,則國失掉未來。有今日青年之夢想,方有未來之中國夢”。近代中國歷史從某種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代代有志青年為實現民族復興、中華崛起而努力奮斗,不斷探索進取的充滿活力與生氣的歷史。作為社會最活躍、最富創(chuàng)新精神與生機的群體,中華青年兒女在推動歷史發(fā)展,促進社會改革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民族之夢、國家之夢成了當時中華青年一生追求奮斗的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五·四重要講話,對青年提出的五點平實溫暖的希望,不僅讓人回憶起中華兒女在近代歷史上的奮斗創(chuàng)舉,更讓人展望青年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實現國強民富這一新的“中國夢”的時代重任。個人夢與國家夢、民族夢的融合,個人人生價值與國富民強的國興之路的融合,才是新一代青年最具意義的成長歷程。
無論近代還是當代,青年都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夢”的實踐先鋒。
“中國夢是育才夢,每一位高校教師都要切實肩負起育人使命,堅持師德為先、教學為要、科研為基;中國夢是成才夢,每一個學生都要把個人夢想和中國夢、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緊密融合、立志高遠,修身求知。”教育部2013年3月25日在京召開的高等教育系統中國夢教育活動座談會上,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如是闡述中國夢在教育領域的深刻內涵。
“教育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過程中,高等院校擔當著造就各行各業(yè)高素質人才的重任,而其中不可繞過的教育重任便是“中國夢”的引導與實現。怎樣讓青年學生明確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理想,怎樣幫助青年學生在校園教育中掌握實現人生價值與理想的技能與素質,怎樣讓青年學生理解并實踐自己在實踐國富民強的“中國夢”中扮演的歷史角色,這些都是高等院校必須積極思考、完善的教育管理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是廣大青年學生成長路上最重要的筑夢工廠和圓夢舞臺。
中國夢就是“育才夢”。
既然高校是廣大青年學生成長路上最重要的筑夢工廠和圓夢舞臺,那么每一位高校教師就是這個筑夢工廠最重要的指導者。對于教師而言,教書育人,為青年學生提供圓夢的必要知識儲備固然重要,但同時用自身的師德和魅力影響感染學生,以教書育人、師德化人的人生價值為學生提供中國夢與個人夢的最好榜樣,做學生圓夢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這一角色的意義現今更加凸顯。承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輔導員對于廣大學生而言,更是引領他們“圓夢校園筑夢中華”的思想導師、心靈伙伴。如何扮演好這一時代賦予的教育重任,每一位高校輔導員都任重道遠。
首先,堅定理想信念,凝聚愛國主義的強大動力。當代青年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多在衣食無憂的條件下成長,對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當今國內外時事政治、基本形勢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幫助學生戒除浮躁、功利心理,增強對我國國情及歷史規(guī)律的了解,逐步堅定愛國主義的理想信念,進而樹立起正確的、堅定的、自信的人生觀、價值觀,實現自我價值與中國夢的銜接是高校輔導員在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的首要任務。唯有青年一代將中國夢視為人生理想,將個人命運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才能真正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其次,以主題活動為平臺,拓展學習宣傳覆蓋面。通過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黨團校培訓課程、新生入學教育活動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課程中融入“中國夢”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靈活創(chuàng)新地講述我國及民族的歷史選擇、光明前景及“中國夢”的實現途徑,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自覺地將刻苦學習、勤奮工作視為報效祖國的個人價值實現行為,以滿腔的愛國主義熱情投入個人夢與中國夢的實踐中去;以清明節(jié)為契機開展“緬懷先烈繼承傳統為實現偉大“中國夢”添磚加瓦”的活動,號召所有的學生了解英雄,記住歷史,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用勤勞的雙手托起偉大的“中國夢”!
利用五·四、七·一及暑假等節(jié)假日派黨支部成員走上街頭宣傳共青團和黨的有關知識,通過實踐等方式進行學習,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迎新和運動會期間開展黨員服務日活動。設立黨員服務站,流動服務車,組織黨員走訪新生宿舍,與新生談心,解決新生的實際問題,幫助他們迅速轉變角色,融入大學生涯。
三是以社會實踐為載體,深化青年學生對中國夢的認識。引導學生走與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將中國夢的主題教育活動融入到社會實踐中去?!白呦蛏鐣⑸钊肴罕姟?,這是五·四時期青年學生的行動口號,沖破狹小圈子,放眼廣闊天地,將“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學生黨支部可聯合院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團委學生會等學生社團開展形式多樣的“綠化家鄉(xiāng)、美化校園、班級建設、勤儉節(jié)約”主題志愿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倡導“傳承雷鋒精神,踐行中國夢想”,如與龍巖市特殊教育學校進行愛心幫扶活動,形成長效的愛心幫扶機制,共同為有需要幫助的孩子們搭建心靈溝通的平臺;走進社區(qū)街頭,為環(huán)衛(wèi)工人送去充滿關懷與愛心的清涼水等。組織學生黨員及優(yōu)秀學生利用暑期社會實踐的契機,引導學生深入農村、深入基層,為家鄉(xiāng)的建設發(fā)展出謀策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深化對中國夢內涵的理解和把握。
四是以校園文化為引領,形成學習踐行“中國夢”的長效機制。將升旗儀式作為“我的中國夢”教育的重要載體,認真開展升國旗活動,對師生進行“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教育,讓“我的中國夢”旋律唱響校園。把中國夢融入大學文化建設和日常思想教育之中,激勵全校師生形成“愛校如家,以校為家”的家校意識,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而發(fā)奮學習、努力工作。例如:以班級為單位由輔導員主持召開1-2次“我的校園我的家,爭創(chuàng)學院品牌院系”主題班會,由各支部黨員組織學生學習各項管理規(guī)章制度,使學生了解學校對于學生的各項要求,增強組織紀律觀念;要積極開展針對校園內不文明現象的討論,并結合日常行為進行自查自檢,以此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榮辱觀念,提高大學生文明修身意識;制定班級文明公約、宿舍文明公約、校園公共場所文明公約。
五是以身邊的先進典型為榜樣,為“中國夢”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用貼近學生實際,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微博、QQ、校園網等形式,號召學生發(fā)現自己身邊勵志的、模范的先進典型,并通過網絡文化、道德講堂等多樣形式進行宣傳,讓學生看到有夢想就會有追求,有追求就會有成功,用中國夢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
通過立足本職崗位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將中國夢主題教育與輔導員日常思政教育工作及學生黨支部建設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高校輔導員就能夠將“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長期扎扎實實地推下去,還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效果,使我們的工作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社論: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N].人民日報,2013-03-05.
[2]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Z](教黨[2013]2號),201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