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玉琪
(棗莊學院,山東 棗莊 277300)
高校體育公共課的真正意義在于對學生身體素質(zhì)進行不斷加強,同時讓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并且培養(yǎng)自己較為喜歡的體育運動,從而促進學生在真正意義上形成正確的體育運動習慣以及終身體育的意識.本文結(jié)合我國高校公共課體育教學中對終身體育意識滲透現(xiàn)狀以及正確的培養(yǎng)方法展開相應的研究探討,希望能夠?qū)τ诮窈蟮母咝sw育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
終身體育的意義在于讓學生通過體育活動的形式培養(yǎng)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從養(yǎng)成良好的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并且能夠長時間的保持.而在廣大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對于這一思想的滲透過程也自然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我們從廣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zhì)角度出發(fā)進行體育觀念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集體活動來對學生體育興趣和愛好進行發(fā)掘,進而使得學生對于提高身體素質(zhì)的認識程度能夠得到充分的轉(zhuǎn)變,以達到終身體育意識形成的根本目的.我們通過這一點也能夠充分看出高校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所在,在平時教學中應得到進一步的重視和加強.
在高校體育公共課程的設計與選擇過程中,我們往往只是從單一的角度出發(fā)為了讓學生學習什么,并沒有重視到學生能夠?qū)W到什么.從學生角度而言廣大高校學生對于公共體育課的心態(tài)還只是停留在參與積極性的高低這一層面上,對于終身體育意識并沒有太多的認識,通過公共體育課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實現(xiàn)終身體育是我們教學的目的所在,這就需要我們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而通過教學觀察我們許多教師對于這一點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教學設計過于傳統(tǒng)老套的現(xiàn)象也較為嚴重,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學生的體育興趣在我們高校體育公共課的教學中應該被不斷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同時讓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參與機會.而我們通過對高校體育公共課的教學觀察發(fā)現(xiàn),很多高校在教學中對于這一點還存在不足.很多學校教師對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并沒有進行充分的了解掌握,同時對于學校體育發(fā)展的趨勢也并不夠了解和明確,這樣就使得通過體育公共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面臨著很大的阻礙,同時讓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也很難形成.
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的應用過程是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根本途徑之一,對于高校體育公共課教學而言也是同樣適用的.而通過我們對高校體育公共課的教學觀察來看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的行為方式并不能夠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這對于我們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非常不利的,這也是我們高校公共課體育教學中對終身體育意識滲透現(xiàn)狀的另一現(xiàn)實情況.
很多高校體育教師認為,對于教學而言我們將課堂時間利用好就能夠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但是對于學生體育習慣的形成并沒有重視,終身體育意識的滲透也十分缺乏.然而我們很多教師自身的終身體育意識也同樣并沒有真正形成,這就導致對于學生的意識滲透過程也很難進行.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我們教師自身終身體育思想的認識較為落后,同時這也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傳統(tǒng)思想觀念過重所導致的,我們對于這一點還應該予以高度的重視.
在我國高校體育公共課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自我體育意識的滲透過程顯然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很多教師認為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在應該是積極主動地,要靠自己的自覺性來完成,并不應該由教師過多要求來實現(xiàn).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對學生自我體育意識進行滲透,從而使得學生在參與體育過程中過于被動,不明白為什么要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同時也并不知道參與體育活動對于身體究竟有什么樣的好處.這是我們在進行高校體育公共課教學中對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滲透與培養(yǎng)存在的主要不足之一.
高校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的高與低主要取決于能否讓學生從體育公共課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然而在我們對高校體育公共課的教學觀察中發(fā)現(xiàn)很多高校進行體育公共課時并沒有能夠讓學生進行充分的運動,其主要表現(xiàn)就是教學思想老套,教學手段較為單一等等,這樣學生并不能夠在自己想要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和參與.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隨之帶來的后果就是其心態(tài)過于消極,在面對體育運動時出現(xiàn)一定的抵觸情緒,甚至是逃避體育運動.這些都是我們在進行高校體育公共課教學中對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滲透的主要不足的具體表現(xiàn),我們還應該加以充分的重視.
筆者通過對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觀察和了解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體育鍛煉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參與情況卻不是十分理想.很多學生認為體育鍛煉有公共體育課就已經(jīng)足夠了,平時沒有必要進行長時間的體育鍛煉,不僅僅會影響課后學習,同時也會產(chǎn)生嚴重的身體疲勞反應.正是因為這一點使很多學生對于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望而卻步.這樣觀念的形成是極為不利的心理內(nèi)部因素,同時也是我們將終身體育意識傳授給學生的主要障礙之一.學生不能形成正確的鍛煉習慣,那么就意味著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存在一定的間歇性,同時也會對其重視程度產(chǎn)生影響,進而對于公共體育課堂教學傳播與滲透終身體育意識產(chǎn)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從根本上進行解決.
我們通過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觀察可以充分的看出,學生對于體育教學以及運動參與的認識程度還是較為片面的,同時也是學生不能充分了解體育運動會給身體發(fā)展起到哪些積極的促進作用的主要因素.很多學生認為學校公共體育課就應該是讓心情得到放松的課程,是將繁重學習壓力進行很好釋放的課程.這樣的認識顯然比較片面,學生對于參與體育運動以及課程教學的心態(tài)并沒有擺正,同時也并不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其中,使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得不到很好的提高,進而會影響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正確看法.參與積極性的高與低影響著我們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是制約我們對高校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意識滲透以及傳播的主要障礙之一,這也是我們高校公共課體育教學中對終身體育意識滲透的不足表現(xiàn)的一個方面所在.
在進行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讓學生對于終身體育的自我意識進行培養(yǎng),同時通過體育教學過程進行不斷的滲透.在進行對高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的就是將教師自身觀念進行轉(zhuǎn)變,同時達到培養(yǎng)目的.具體培養(yǎng)的方法我們可以遵循教學計劃來進行逐步實施.在進行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中我們首先應該通過對學生課上以及課下的體育運動狀況進行不斷的了解并加以分析,將學生的體育運動項目參與程度進行規(guī)劃分類,在課程安排上將這些運動項目作為教學的重點進行實施,這樣學生對于體育項目的選擇就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也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得到充分的提升,為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我們培養(yǎng)高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第一步.
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態(tài)度決定于我們教師在進行公共體育課過程中的教學態(tài)度.很多教師認為學生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過程主要取決于學生,這樣的思想首先就是不正確的.學生對于體育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過程是需要我們教師進行充分的引導才能夠真正達到的,教師的引導方向是怎樣的,學生的思想轉(zhuǎn)變過程會與之同步.我們在進行高校體育公共課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滲透與培養(yǎng)首先應該抓住其內(nèi)心的需要所在,這樣我們的滲透過程才能夠更加具有方向性.比如說很多學生認為參與公共體育課能夠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還有很多女同學認為參與體育運動有助于保持身材等等,我們將這些充分的掌握在課堂教學中并進行正面的引導,那么學生就會更容易接受,原因就是這些都是他們希望能夠得到的,這樣在長時間的保持過程中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就能夠得到培養(yǎng),這也是我們對高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
養(yǎng)成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習慣的方式與方法有很多,但是對于廣大高校學生而言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對其進行有效的公共體育課程.高校學生體育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很大的興趣因素都是由于課堂教學所引起的,課堂教學能夠讓學生對體育運動有一個嶄新的認識過程,同時也讓學生對體育運動能夠更加了解并且激發(fā)其參與興趣.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參與興趣的提高將有利于我們開展各項體育活動,以及在思想上引導學生對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yǎng).比如說在進行籃球公共課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一開始對于籃球運動的認識較為膚淺,但是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學習與掌握,學生能夠?qū)⑵浼紤?zhàn)術(shù)進行正確應用,并且在課后積極開展籃球活動,甚至能夠形成具有周期性的運動參與過程.這正是我們養(yǎng)成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初期表現(xiàn),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對于“重在參與”這四個字并不陌生,而對高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也需要從這四個字入手.然而高校公共體育課的開展正是我們讓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最好途徑之一,這對于我們廣大學生而言參與積極性的提高是其保障因素之一,還可以通過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以及教學形式的不斷轉(zhuǎn)變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達到預期效果.比如在進行高校公共體育教學過程中將比賽作為教學的主體部分進行,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以賽代練”的思想,能夠提高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參與積極性得到普遍的提高,達到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這樣也有利于我們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高校公共課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學生的觀察以及對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提高是其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在這里我們廣大教師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思想上以及教學手段上還應該進行不斷的改善與提高,本文結(jié)合這些方面進行了論述與研究.
〔1〕吳紹云.大學生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四川體育科學,2001(04).
〔2〕王慧麗.高校學生的健康教育與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J].體育學刊,2003(01).
〔3〕王慧麗.高校學生的健康教育與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J].體育學刊,2003(01).
〔4〕陳琦.從終身體育思想審視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fā)展[D].北京體育大學,2002.
〔5〕焦建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J].四川體育科學,2004(01).
〔6〕袁革.“三自主”選課與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04).
〔7〕史國生.高校體育應對學生進行“終生體育”的教育[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