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佳麗
(南昌理工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藝術類學生自身的特點深深影響著他們的英語學習,并往往導致其英語學習出現(xiàn)很大的困難.其一,藝術類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與其他學生有很大不同.有研究發(fā)現(xiàn),藝術類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普遍較弱.這與外語學習的內在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使用邏輯思維,以及循序漸進的持久性和情緒的穩(wěn)定性,而這些恰恰都是藝術類學生所欠缺的.[1]其二,藝術生英語學習基礎普遍薄弱,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多數(shù)人的英語水平未達到平均水平,嚴重影響了英語課堂教學的開展.其三,英語學習的內在動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大多數(shù)學生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專業(yè)課上,不重視英語學習.其四,藝術類學生對英語學習長期缺乏信心.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中,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學好英語,甚至很容易就放棄.
藝術類學生的這些特點讓藝術類本科生的英語教學一直處于一個尷尬的局面.本文將從第二課堂的角度探討藝術類本科生的英語教學與實踐.
K o l b構建了一個體驗學習模型——“體驗學習圈”,提出有效的學習應從體驗開始,進而發(fā)表看法,然后進行反思,再總結形成理論,最后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當中.[2]體驗式學習正是以學生的“經驗生長”為中心,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協(xié)調者、合作者、評估者和資源提供者.第二課堂體現(xiàn)了體驗式學習理念,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對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處理并建構重組,從而擴展自身的知識.
以體驗學習為理念,英語第二課堂鼓勵學習者通過“做中學”,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外語學習資源和條件,努力建構自然與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語言實際體驗.它是指在教學計劃之外,為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英語語言學習能力和建立英語語言思維,而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的各種有意義的健康的課外活動,是相對于第一課堂的教學而言的.基于藝術類本科生的自身特點和第一課堂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局限性,開展英語第二課堂是十分必要的.
Krashen認為語言學習過程包括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兩部分,前者是基礎,后者是目的.這兩部分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同等重要.[3]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受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主要強調的是基礎知識的輸入,而在語言運用和知識輸出方面卻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嚴重缺陷.受到課堂教學時間、教師教學方法、教學計劃安排等因素的限制,第一課堂教學很難照顧到學生的個體智力、能力等差異,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難以得到均衡的發(fā)展,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僅僅靠第一課堂有限的課時是遠遠不夠的.課外教學即第二課堂,能夠給學生提供更真實更優(yōu)化的語言環(huán)境和更多鍛煉聽說能力的機會.與第一課堂教學相比,第二課堂真正實現(xiàn)了個性化教學,它的形式更靈活,內容更豐富,充分體現(xiàn)了語言學習交際性和文化性的特點,從多方面延伸第一課堂的教學內容并彌補其缺陷,從而促進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束定芳認為外語教學最基本的目標是不斷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4]藝術類本科生普遍存在基礎差、信心不足、缺乏興趣等問題,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已是刻不容緩.“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獲得了更多的學習英語的機會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使其在接觸英語和使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漸明確學習動機,培養(yǎng)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第二課堂有別于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受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限制;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寓教于樂;靈活多樣,如英語角,英語文化日,各類英文欣賞,英語講座,英語晚會,英語比賽等,以及借助各種電教設備、多媒體手段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如調頻臺,語音室等.這些活動往往具有較強的競爭性、挑戰(zhàn)性、趣味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符合學生在心理、生理、認知、娛樂等領域的需求.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來自由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各種活動.
第二課堂重視學習者的自我觀念和情感因素.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自愿參加活動,置身于輕松的英語環(huán)境中學習,擺脫了第一課堂學習的焦慮情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并加以運用,最終達到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目的.[5]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學生掌握著學習的自主權,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給學生提供了廣泛的選擇和發(fā)揮的空間;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學習主動性強,并且可以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和自行解決問題,不再被動地接收語言信息,而是作出積極的反應;學生愿意注意或接受學習內容,欣賞學習、渴望學習,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并指導其行為.在第二課堂活動中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知識的傳遞者、課堂的權威者,他們在活動中起幫助、建議和引導的作用,為學習者的學習服務.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學生個性獲得了充分的尊重,學生積極參與整個過程,運用所學知識并展示綜合應用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講,英語第二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一個必要的外在條件,其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院系在借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依托體驗式學習的理念,尊重藝術類本科生的學習特點,以語言教學“任務”為出發(fā)點,以可操控為原則,從第二課堂的概念內涵和主要活動形式著手,建設適合我院藝術類本科生實際情況的“體驗式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為了提高全院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進英語學習氛圍的形成,我院以傳媒學院為大課堂,各班級為小課堂,在2012—2013學年開展了以下第二課堂實踐活動:
英語角是我院大學英語教研室組織的大學生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旨在通過老師的組織及指導,學生根據(jù)所給定的某一主題以小組等多種形式進行口頭英語的操練,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培養(yǎng)學生利用英語表達的重要語言應用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培養(yǎng)目標.每周一晚上在指定地點派兩名大學英語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英語角活動,同時邀請英語演講比賽培訓班的學生、口語較好的學生和部分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中起引導作用.每次活動設定一個主題,內容包括主題演講和自由會話等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本學期的教學進程,共安排15次活動,15個主題,例如,Studies & Part-time Jobs,Internet,Social Practice,F(xiàn)avorite Books,Harmonious Society,等等.英語角的活動使學生在語言運用中不知不覺地獲得了英語知識和技能,口語交際能力大大提高.
為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豐富我院校園文化生活,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為廣大英語學習愛好者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我院以班級為單位,圍繞“英語文化月”主題,開展各類英語比賽,評出優(yōu)秀作品.例如,5月外文歌曲大賽,9月英語手抄報比賽,10月“外研社杯”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分賽,11月英語話劇大賽,等等.在英語節(jié)日舉辦相關活動,例如,11月“萬圣節(jié)狂歡之夜”,12月“圣誕晚會”.這類活動能夠發(fā)揮藝術類本科生的專業(yè)特長,并鼓勵其在藝術效果和表演形式上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所以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他們充分利用網上信息資源增加閱讀量,拓展視野,收集材料,篩選,加工,反復排練;自己設計臺詞、表情、動作、服裝、道具、舞臺背景、燈光等.我系學生編排的話劇《魔鏡》、《石中劍》等都受到了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學生才華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展示和提高,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
英語電臺:每周周日到周四的晚上播放英語節(jié)目,包括大學英語教程、散文欣賞、VOA英語、瘋狂英語、英語歌曲欣賞等.影視欣賞:每周五晚上在指定多媒體教室派一名大學英語教師為學生播放經典英文原聲電影,如The Sound of Music,The English Patient,F(xiàn)orrest Gump,等等,播放期間教師進行穿插講解.班級英語沙龍:每周周末任課教師計劃和組織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多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生參與英文原版電影大展播,英文廣告、諺語、經典表達展覽,英語朗誦、英語辯論、網上英文閱讀、講故事、唱歌等活動.開展這類活動既可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又能增長學生的見聞,加強學生對所學語言國家的了解.英語文化周活動的靈活多樣使學習內容和方法具有更大的適應性和針對性,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語言實踐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
經過一年的探索和實踐,我院初步建立了適合藝術類本科生實際情況的“體驗式大學英語第二課堂”體系,包括活動目標、活動內容與形式、具體操作步驟、預期效果及活動評價與反饋、改進.該體系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給出適當?shù)脑u價和鼓勵,并且嘗試把第二課堂活動整體表現(xiàn)以30%的比例納入學生學期的英語成績總評.通過以上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以致用,了解英語語言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并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
第二課堂活動遵循個性化教學原則,尊重學生個體,更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也對學校,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zhàn).學校不僅要重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并將其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首要目標,而且要從硬件配套設施和管理技術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制定行之有效的第二課堂活動方案;教師要從思想上實現(xiàn)課堂角色的轉變,從知識的傳遞者向引導者、協(xié)作者、評估者、促進者以及資源提供者轉變.在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要抓好第二課堂并將其納入整個的教學軌道.針對藝術類本科生這一特殊的學習群體,開展英語第二課堂順應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潮流,也是優(yōu)化現(xiàn)代化英語教學的有力措施.
〔1〕章妍,史勝翠.高職高專院校藝術類學生英語教學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32):40.
〔2〕Kolb,D.A.1984.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3〕Krashen,S.D 1985.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Harlow:Longman,51.
〔4〕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芻議[J].外語界,2006(4).
〔5〕高燕.開辟大學英語教學第二課堂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3):62,64.